0.5的患者比例明顯增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關鍵詞】 白內障; 青光眼濾過術; 角膜緣切口手術; 并發(fā)癥; 視力; 價值doi:10.14033/j.cnki.cfmr.2019.22.060 文獻標識"/>
何碧華
【摘要】 目的:探究青光眼濾過術后角膜緣切口手術治療白內障的臨床效果。方法:將2015年10月-2018年10月筆者所在醫(yī)院眼科收治的行青光眼濾過術后白內障患者87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角膜緣切口手術治療,統(tǒng)計患者術后并發(fā)癥及治療前、后視力變化。結果:經手術治療后,患者裸眼視力>0.5的患者比例明顯增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出現(xiàn)懸韌帶裂眼2例(2.30%),術后視力下降共3例(3.45%),術后瞳孔變形共3例(3.45%)。結論:青光眼濾過術后應用角膜緣切口手術治療白內障,可有助于其視力恢復,且術后并發(fā)癥相對較少,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白內障; 青光眼濾過術; 角膜緣切口手術; 并發(fā)癥; 視力; 價值
doi:10.14033/j.cnki.cfmr.2019.22.060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9)22-0-03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imbal incision surgery for cataract after glaucoma filtration surgery.Method:A total of 87 patients with cataract after glaucoma filtering surgery were treated in the ophthalmolog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5 to October 2018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All patients underwent limbal incision surgery.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visual acuit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unted.Result:After surgery,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naked vision>0.5 increased significantly,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re were 2 cases(2.30%) of suspensory ligaments rupture,3 cases(3.45%) of postoperative visual acuity decreased,and 3 cases(3.45%) of postoperative pupillary changes.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limbal incision surgery for cataract after glaucoma filtering surgery is helpful for visual acuity recovery,and has relatively few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which has certain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Cataract; Glaucoma filtering surgery; Limbal incision surgery; Complications; Visual acuity; Value
First-authors address:Xiantao Aier Eye Hospital,Xiantao 433000,China
白內障是全球致盲及視力損傷的主要原因,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發(fā)展,白內障所致的視力障礙患者也越來越多。相關研究顯示,全球白內障約2千萬人次[1]。照此趨勢發(fā)展,預計2025年全球會有4 000萬人由于白內障而失明。而我國致盲的主要原因是白內障,因此尋找白內障的預防和治療措施十分有必要。青光眼濾過術后的白內障手術治療由于患者自身條件較差、手術操作困難,手術效果并不理想,也成為醫(yī)生們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還有研究提示,青光眼患者接受青光眼濾過術后容易出現(xiàn)眼壓失控的情況,導致繼發(fā)性白內障[2]。角膜緣切口術是當前治療青光眼濾過術后白內障的有效手段。故而本次研究分析該術式對青光眼濾過術后患者預后的影響,詳細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5年10月-2018年10月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的行青光眼濾過術后白內障患者87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8例,女49例;年齡51~79歲,平均(60.25±5.18)歲。納入標準:均開展過青光眼濾過手術;年齡≥18歲;具備基本的交流能力。排除合并其他嚴重疾病者;臨床依從性較差者;存在精神疾病者。全部患者均接受角膜緣切口手術治療。
1.2 方法
角膜緣切口手術前使用復方托品酰胺為患者做散瞳處理,采用濃度為2 g/L的利多卡因對眼球做球周麻醉;經濾過泡前的角膜緣切開角膜,深度掌控在約角膜厚度1/2為宜,于角膜內做一隧道,約為3.2 mm×2 mm,向房前注入粘彈劑;實施環(huán)形撕囊,直徑約5~6 mm。若觀察患者出現(xiàn)瞳孔粘連的情況,使用截囊針剝開粘連部分。若是剝開效果較差,使用囊膜剪于患者的瞳孔緣剪開多個放射狀細小孔;結束瞳孔分離后,使用水平刻槽將晶狀體核分為6塊;盡可能在撕囊口水平下的囊袋內對晶狀體核塊做低能量高負超聲乳化,將皮質析出,注入粘彈劑,向囊袋內推注軟性人工晶狀體;吸出前房內粘彈劑,閉合切口;如果患者切口閉合情況不佳,可在其濾過的泡兩側縫合1~2針,見圖1。
1.3 觀察指標
統(tǒng)計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及治療前、后視力變化。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87例患者術前、術后視力變化情況比較
經手術治療后,患者裸眼視力>0.5的患者比例明顯增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87例患者術后并發(fā)癥情況
87例患者中,術后出現(xiàn)懸韌帶裂眼2例,發(fā)生率為2.30%;術后視力下降共3例,發(fā)生率為3.45%;術后瞳孔變形共3例,發(fā)生率為3.45%。
3 討論
查閱相關文獻[3]可知,有很多關于白內障發(fā)生的危險因素的研究,但其致病因素還未完全明確。相關研究提示,幼年反復腹瀉引發(fā)重度脫水是引發(fā)白內障的主要原因[4];其中白內障的發(fā)生與遺傳、年齡(老年女性)、營養(yǎng)狀況、唐糖尿病及高血壓等因素相關。還有研究顯示,紫外線放射也是引起白內障的原因[5],但目前還未有有力的證明。現(xiàn)階段,還沒有有效預防白內障的方法,因此白內障治療也得到了重視。
手術是治療白內障的有效方法。單純就白內障手術而言,人們希望術后視力恢復快。傳統(tǒng)白內障手術是影響術后視力恢復,出現(xiàn)散光等問題[6]。為進一步獲取更好的手術效果,減少白內障術后患者散光問題,目前已成為醫(yī)學工作者們主要研究任務之一[7]。青光眼濾過術后常見的現(xiàn)象就是眼壓失控,易形成虹膜萎縮、角膜內皮損傷、瞳孔粘連等不良情況。這可能是因為青光眼在手術實施期間,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需綜合考慮各種影響因素,在術中予以防控。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經手術治療后,患者裸眼視力>0.5的患者比例明顯增多(P<0.05)。若大部分患者出現(xiàn)瞳孔粘連的情況,若是局部粘連,經過粘彈劑針將粘連部分挑開即可。若是患者青光濾過術后發(fā)生較為嚴重的炎性反應引發(fā)粘連,或是由于用藥量過大、長期用藥導致的粘連,針對該情況,為降低術中失血量,保持疼痛術后的圓形形狀,需要進一步對瞳孔進行處理,對其孔緣處剪開多個細小的放射狀,以此減少粘連[8-9]。鞏膜隧道切口有利于患者術后康復,縮短住院時間,且增加切口密封性,散光程度相對較小,但是因為手術空間有限,可繞過濾過泡,術中實施鞏膜隧道開辟的情況并不多。針對切口隧道的厚薄程度、寬窄程度難以控制的情況,需要技術高超的醫(yī)生完成,且對手術器械的要求也比較高。此類切口密封性沒有鞏膜隧道切口好,易產生散光問題,延長恢復時間[10]。
有縫線切口術后多發(fā)生散光,術后切口附近組織水腫,或是縫線張力、高眼壓等因素的影響,導致術后短時間內出現(xiàn)順規(guī)性散光為主的屈光不正;術后遠期由于切口組織水腫消退、縫線張力降低等因素,角膜散光發(fā)生由循規(guī)性漸漸向逆規(guī)性轉化,基本上術后3個月才趨向穩(wěn)定狀態(tài),此過程稱之為散光回歸[11]。手法小切口無縫線白內障手術具有手術時間短、術后恢復快等優(yōu)點,但術后并發(fā)癥較多。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術后出現(xiàn)懸韌帶裂眼2例,術后視力下降共3例,術后瞳孔變形3例。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前房穩(wěn)定性比較差,吸出皮質時不能完全將殘余皮質吸出,造成角膜水腫。此外,手術操作期間器械反復出入上方鞏膜隧道切口,造成切口周圍角膜水腫。因此采取側切口有以下幾個優(yōu)點:前房穩(wěn)定性良好,注吸皮質時,無明顯的前房涌動,可安全地將殘余皮質吸除,減少后囊破裂和角膜水腫的出現(xiàn);還可減少術中器械反復出入上方鞏膜隧道的次數(shù),降低切口周圍角膜刺激,減少角膜水腫發(fā)生率;術后若出現(xiàn)暫時性高眼壓,采取側切口實施前房放液,避免使用藥物造成全身損傷。而梯形鞏膜外切口深度達到1/2~1/3,以此確保鞏膜瓣厚度達到標準程度,線切口容易導致鞏膜瓣過薄,縫合時易發(fā)生鞏膜瓣收縮,引發(fā)明顯的角膜散光,此類切口形態(tài)增加了切口上下唇的接觸面積,切口對位整齊而牢固,術后可早期愈合,有利于術中縫合[12]。
本次經超聲乳化術治療白內障患者,由于患者先前接受過青光眼濾過術治療,角膜內皮細胞有一定的損傷,因此術中需要保護角膜內皮,預防角膜代償功能受損壞。術中發(fā)生前房出血的狀況,需要及時將血液吸出,使用電凝止血。由于手術,眼壓會發(fā)生變化,致使前房打開,晶狀體發(fā)生傾斜。提示晶狀體懸韌帶會發(fā)生部分斷裂。手術過程中,若是觀察到斷裂程度在1/4象限內,使用粘彈劑加壓晶狀體,通過鑷子進行撕囊處理,得到開口,滿足超聲乳化操作需求。后期為患者檢查過程中,需做好衛(wèi)生工作,同時叮囑患者不得隨意觸摸眼部,預防術后眼壓增高。
綜上所述,對青光眼濾過術后白內障患者使用角膜緣切口手術治療,具有良好的視力恢復效果,且術后并發(fā)癥少,手術操作較為安全。
參考文獻
[1]劉慧霞,高平,倪夢圓.青光眼濾過術后小切口白內障手術45例[J].武警醫(yī)學,2017,28(5):512-513.
[2]魏凌君.雙切口超聲乳化聯(lián)合小梁切除術治療青光眼合并白內障[J].國際眼科雜志,2018,18(11):87-90.
[3]沈美麗.抗青光眼濾過術后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的臨床觀察[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6,32(11):80-81.
[4]徐莉,孫堂勝.白內障發(fā)生的相關影響因素[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8,25(34):25-28.
[5]李曉彤,秦宇,趙江月,等.微小RNA-133b對紫外線誘導的晶狀體上皮細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調控機制[J].中華實驗眼科雜志,2017,35(11):977-983.
[6]江明潔,范偉杰.不同切口白內障聯(lián)合青光眼手術對眼表的影響[J].國際眼科雜志,2019,19(2):141-143.
[7]張少維,李琴.兩種角膜緣切口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聯(lián)合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后角膜前后表面高階像差的影響[J].臨床眼科雜志,2016,24(4):292-295.
[8]武莉莉.角膜緣側切口在小切口無縫線白內障手術中的應用[J].北京醫(yī)學,2016,38(3):278-279.
[9]包菁,呂志剛,黃文麗.青光眼濾過術后白內障超聲乳化術中突發(fā)高眼壓的臨床觀察[J].中國眼耳鼻喉科雜志,2018,18(3):211-213.
[10]吳愛民,周雪維,程博.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小切口白內障摘除術治療的效果觀察[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28(S2):452-453.
[11]黃昭昭,邱俊.小切口白內障摘除治療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效果觀察[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7,14(3):120-121.
[12]朱偉,王濤.改良青白聯(lián)合手術治療合并白內障慢性閉角型青光眼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7,35(1):68-72.
(收稿日期:2019-06-21) (本文編輯:桑茹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