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古老的華夏文明為這個繁衍生息數(shù)千年的民族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一個民族的文化是世代不斷積累、沿襲和豐富發(fā)展才最終成熟的,它一旦形成便具有高度的穩(wěn)定性和傳承性,并不斷影響和左右這個民族的精神生活和藝術實踐。
審視人類歷史文化的發(fā)展進程,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一個良好的、健全的社會,必然是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兩者都得到全面而又和諧的發(fā)展。一個人既是生物人,同時更是社會人,人類自身的再生產(chǎn),不僅僅意味著生命的繁衍,更重要的是人自身的發(fā)展和完善,人的心靈的塑造。社會的責任在于正確引導人們,在于建設一種健康的積極向上的文化,幫助人們確立一種健全的理念,幫助人們熟悉和通曉人類社會的通行規(guī)則,讓全體社會成員都能瞳得,人之所以成其為人,就在于世世代代永不休止的追求終極的價值和人生意義。在這種情況下,公益廣告堅持科學的導向性,凈化和深化人們的心靈世界的生活就顯得尤為重要。可以說電視公益廣告以情感的訴求方式讓我們在一次次平凡的感動中,自覺地撿起曾一不小心失落的中華民族傳揚千年的優(yōu)秀文明成果。語文課堂中巧借這些公益廣告,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社會的進步首先是個人文明和社會文明同步發(fā)展而實現(xiàn)的。公益廣告在倡導個人文明和社會文明方面,做了不小的貢獻。它以人為關注的中心,以與人為善為出發(fā)點,內(nèi)容是勸人從善,最終的目的是揚善懲惡,而善就是文明的表征。公益廣告就用一雙渴望的眼睛提醒我們,貧困山區(qū)還有很多失學的兒童,需要我們的幫助,用干裂的嘴唇告訴我們,他們需要一口水窖,用飄動的紅絲帶讓我們消除對艾滋病人的歧視,從而形成“從善入流”的社會風尚。而善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又一主要內(nèi)容。正如公益廣告中表現(xiàn)的那樣,一位盲人從盲道上走來,路人趕緊挪開占據(jù)盲道的一只紙箱,而他全然不知眼前發(fā)生的事,小女孩身后一輛卡車急馳而來,而她茫然不知將要發(fā)生的危險,路人一把抱著她跑到路邊。濮存昕在一則公益廣告中有這樣一段廣告詞:
文明就在我們身邊,離我們很近很近,近得觸手可及。有時候,文明離我們只不過10公分的距離,有時候,也許是幾十厘米的寬度,也有時候可能是一張紙的厚度。我相信,其實文明就在我們身邊,我們會在生活中不經(jīng)意地流露著。有時,多一個手勢,對別人來說是,就是多一分體諒。還有時,多一點耐心的等待,對別人來說就是一種關愛。有時,多一點點分享,對別人來說就是多一分溫暖,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邁出一小步,就會使社會邁出一大步。
通過廣告詞和畫面的完美結合,讓“善”這一傳統(tǒng)倫理道德原則和行為規(guī)范內(nèi)化為受眾的人格側面,讓我們明白“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睆亩谷伺c社會處于一種和諧的狀態(tài)。社會需要人的文明,也需要人的創(chuàng)造力,尤其是在提倡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的今天,人才和創(chuàng)新為時代所重視,社會渴求那種有能力、有社會責任感的人才出現(xiàn)。應社會的需求,大量表現(xiàn)勵志成才的公益廣告涌現(xiàn),他們張揚個人的奮斗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為口號,號召青年走出迷惘和自卑,實現(xiàn)自我價值,用公益廣告語說就是“超越等于超能,自信就是I can.”彰顯中華民族那種自強不息,不斷進取的精神。
精忠愛國是又一優(yōu)良傳統(tǒng)。古人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講“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講“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天下觀是其人生觀的主要內(nèi)容,他們把能為國出策出力作為畢生的追求,不同時代涌現(xiàn)出不同的時代精英,有堯舜式的國君,有蘇武式的使臣,有鞠躬盡瘁的輔臣諸葛亮,有精忠報國的將軍岳飛,有亡國之臣文天祥,更有許許多多的默默無聞的華夏兒女,把社會責任看作高過一切,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李大釗“鐵肩擔道義”,毛澤東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可以說都屬這一傳統(tǒng)。愛國主義思想教育也是公益廣告致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有一則題為《同升一面國旗,同愛一個家》的公益廣告,展示了兩幅不同的升旗圖,一邊是天安門廣場,整齊的國旗護衛(wèi)隊護衛(wèi)著五星紅旗在嘹亮的國歌聲中升起,一邊是偏僻的小山村,簡陋的學校操場上,一位老師帶著幾個孩子,把一面褶褶皺皺的國旗升起在一根歪歪斜斜的木桿上。升起一面國旗,雖然地點不同,環(huán)境差異,但升旗人莊嚴而虔誠的神情卻是相同的,在這里表現(xiàn)出對祖國的一往情深,并由此形成一種捍衛(wèi)祖國尊嚴,維護國家利益的崇高品德。中國傳統(tǒng)中,愛祖國,愛民族歷來被看成是大節(jié),深厚的家國意識和精忠愛國的思想形成這個民族巨大的凝聚力,它是推動國家發(fā)展的巨大精神動力,當這個國家遭受災難時,這種民族凝聚力顯現(xiàn)無遺,如1998年的洪水,2004年的非典,2008年的冰雪災害,在搶險救災過程中所涌現(xiàn)出大量的英雄人物和事跡。
人們不能隨心所欲地創(chuàng)造歷史,只能在歷史俗定的條件下從事一代人的創(chuàng)造。今天的中國是昨天、前天中國的繼續(xù),今天的中國仍然流淌著昨天、前天中國的血液,吸吮著昔日的營養(yǎng)。我們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傳統(tǒng),既是我們前進的包袱,又是我們開拓未來的巨大財富。我們曾一度忽視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性,現(xiàn)在我們又提“文化回歸”,公益廣告在文化回歸上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張岱年先生曾將中華傳統(tǒng)美德列為十大德目:一是仁愛孝悌;二是謙和好禮;三是誠信知報;四是精忠愛國;五是克己奉公;六是修己慎獨;七是見利思義;八是勤儉廉正;九是篤實寬厚;十是勇毅力行。公益廣告用不同的形式從不同側面完全展示了中華傳統(tǒng)美德十大德目,以此為核心來凈化人類靈魂,提升思想覺悟,倡導社會文明,正如濮存昕在其拍攝的公益廣告中所說:“公益廣告對于社會中的那些不文明現(xiàn)象,也許不可能藥到病除,但我相信,一條公益廣告就好像是一盞燈,燈光亮一些,我們身邊的黑暗就會少一些,并且我更相信,每個人的心靈都像是一扇窗,窗戶打開,光亮就會進來。”在人類社會不斷發(fā)展的進程中,有一盞燈也許就是公益廣告,而它發(fā)出的光便是其內(nèi)蘊的傳統(tǒng)文化精神,愿它照進每個人的心靈,使我們在前進途中不再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