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越
內(nèi)容摘要:對于譯者而言,理解原文是進行翻譯活動的基礎,而以語篇為單位進行分析有助于譯者更好地理解原文。在翻譯活動中,從語篇視角出發(fā)的翻譯方式正受到越來越多譯者的青睞。本文以孫致禮翻譯的《傲慢與偏見》(節(jié)選)為例,從語篇翻譯的視角討論了譯者的翻譯風格,分析了語篇視角對翻譯活動的指引作用,對如何從語篇視角出發(fā)進行翻譯活動提出了見解與建議。
關(guān)鍵詞:語篇翻譯 孫致禮 譯者風格
一.引言
在進行翻譯活動時,對于譯者而言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要確立翻譯單位。翻譯單位的概念已經(jīng)從基礎的詞匯、語句擴展到了段落乃至語篇,這就要求譯者在進行翻譯活動時充分考慮到各種因素來進行翻譯單位的選擇。對翻譯單位的研究有助于翻譯實踐的進行與翻譯理論的發(fā)展。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創(chuàng)始人韓禮德(Halliday)提出,語言的實際使用單位是語篇這樣的言語單位,而翻譯作為一種語言交際的方式,其實質(zhì)是用目的語的語篇材料來取代源語言與之意義對等的語篇材料。語篇視角對翻譯活動具有指引作用。
而從語篇翻譯視角出發(fā)的對譯者風格的研究正是其中的一種重要研究方向。通過分析語篇翻譯視角下譯文中譯者風格的體現(xiàn),表明了譯者風格在翻譯活動中的影響與作用,強調(diào)了譯者風格的重要性。這些都是建立在對從語篇視角出發(fā)的翻譯實踐的具體案例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的。
二.語篇翻譯
所謂的語篇翻譯,就是以語篇為翻譯單位進行文本的翻譯。而翻譯單位指的是“在譯語中具備對應物的最小單位”,這就意味著選擇以語篇為單位進行翻譯實踐的話,會更加注意文字的整體性以及其在上下文中的語境,可以更好地顧及到說話人,或者是譯者的意圖,乃至是人物的心理活動,這些都有助于更準確地翻譯文本。
討論語篇翻譯自然也要了解何為語篇。作為翻譯單位的一種,語篇有著相比其他翻譯單位而言的獨特優(yōu)勢。語篇即是由一系列連續(xù)的段落或者句子構(gòu)成的語句組合。其本身具備著連貫的語義與符合要求的語法和銜接連貫的結(jié)構(gòu),以達到其表達出一個完整意思的目的。語篇的完整不僅僅指的是它內(nèi)部的句子結(jié)構(gòu),同樣也包括論題結(jié)構(gòu)或是邏輯結(jié)構(gòu),以及其作為自然話語片段的語義完整。
根據(jù)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派的觀點,語言的運用受到所在語境的影響。因為語言的使用存在目的性,所以只有在其所處的文化和情景語境中有意義才能實現(xiàn)其特定的目的。同時,語言的使用也會受到不同的文化語境和情景語境的影響。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派認為語言的實際使用單位是語篇這樣的言語單位,而非諸如詞、句之類的語法單位。韓禮德(Halliday)等人認為,翻譯活動所處理的并非單獨的詞或句,它們是互相關(guān)聯(lián)、相互制約的。這些詞句因特定的交際目的,按一定格式組合成了語篇。也就是說,翻譯活動的直接對象是原文語篇,其最終產(chǎn)品是譯文語篇。這就要求譯者要學會從語篇的角度來進行翻譯實踐,以原文的主題為重點開展翻譯活動。
三.譯者風格
對于什么是譯者風格這點,很多翻譯界的學者都有自己的觀點。劉柄善認為,“風格也就是作家的個性經(jīng)過一定思想文化陶冶后,通過一定語言手段的自然表現(xiàn)”。而翻譯家張今則提出譯者風格這一概念應被分為精神和物質(zhì)這兩大方面。盡管定義方面眾說紛紜,但總的來說,譯者風格的具體體現(xiàn)可以大致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在帶有情感色彩的遣詞造句上,不同的譯者往往會采取不同的譯法,這就導致讀者在閱讀不同的譯文時,感受到的話語間的情感色彩和心理活動往往是不同的。
其次,翻譯方法和技巧的選擇也是譯者風格的一種體現(xiàn)。在進行翻譯活動時,譯者會根據(jù)自己的習慣和對譯文的理解,選擇相應的翻譯方法或技巧,便可以體現(xiàn)出譯者不同的個人風格。
最后,從翻譯材料的選取上實際也可以體現(xiàn)出不同的譯者風格。在選取翻譯材料,尤其是文學類的翻譯文本時,譯者通常會結(jié)合個人興趣、翻譯目的和自身擅長領(lǐng)域的角度來選取材料。這其實已經(jīng)體現(xiàn)出了譯者風格的存在。
四.從孫致禮《傲慢與偏見》(節(jié)選)的譯文討論語篇翻譯視角下譯者風格的體現(xiàn)
孫致禮先生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翻譯理論家,他自1979年來已經(jīng)發(fā)表了30余部英美文學作品的譯作,以其翻譯的簡·奧斯丁的六部作品為代表的英美文學譯作是公認的最經(jīng)典的幾個譯本之一,在我國翻譯界享有崇高的威望和知名度。
孫致禮先生翻譯過奧斯丁的六部作品,艾米麗·勃朗特的《呼嘯山莊》和哈代的《苔絲》,并且譯文的語言準確而生動。從翻譯材料的選取上我們可以看出孫致禮先生某種程度上傾向于選擇有著大量心理描寫和人物對話的文學類文本,這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其譯者風格。
孫致禮版本的《傲慢與偏見》翻譯于1990年,其出版后廣受好評,多年來由譯林出版社等出版社進行多次再版依舊長盛不衰,可見其譯文質(zhì)量的過硬。這里以《傲慢與偏見》第一章開頭的部分句子為例,以分析語篇翻譯視角下譯者風格的體現(xiàn)。
Source Text:“My dearMr.Bennet,”said his ladyto him one day, “have youheard that Netherfield Park islet at last?”Mr.Bennetreplied that he had not.“But it is,”returned she;“for Mrs.Long has justbeen here, and she told meall about it.”Mr.Bennetmade no answer.“Do notyou want to know who hastaken it?”cried his wifeimpatiently.“You want to tellme, and I have no objectionto hearing it.”This was invi-tation enough.
Target Texi;
“親愛的貝內(nèi)特先生,”一天,貝內(nèi)特太太對丈夫說道,“你有沒有聽說內(nèi)瑟菲爾德莊園終于租出去了?”
貝內(nèi)特先生回答道,沒有聽說。
“的確租出去了,”太太說道?!袄侍珓倓倎磉^,她把這事一五一十地全告訴我了?!?/p>
貝內(nèi)特先生沒有答話。
“難道你不想知道是誰租去的嗎?”太太不耐煩地嚷道。
“既然你想告訴我,我聽聽也無妨?!?/p>
這句話足以逗引太太講下去了。
從語篇翻譯的視角來看,可以將這段話視作一個語篇。那么對其內(nèi)部詞匯、句子的的翻譯就要從其共同主旨的角度來進行。這一段講的是貝內(nèi)特太太聽到自家附近的內(nèi)瑟菲爾德莊園搬來了新的單身漢,從而興奮地希望貝內(nèi)特先生能夠盡早上門拜訪,好將自家女兒介紹給對方。根據(jù)其大意,譯文應該體現(xiàn)出貝內(nèi)特太太心情的迫切,同時體現(xiàn)出貝內(nèi)特先生對妻子所熱衷事物的不上心。
孫致禮的譯文就很好地體現(xiàn)了這些特點。一方面,“不耐煩地嚷道”“足以逗引太太繼續(xù)講下去”體現(xiàn)出了貝內(nèi)特太太此時著急的心情,而“聽聽也無妨”則顯示出了貝內(nèi)特先生的懶散與冷淡。另一方面,譯文文字流暢,整體感強。可見譯者掌握到了原文的主旨,從篇章的角度對原文進行了很好地處理與翻譯工作。
這里同樣可以體現(xiàn)出孫致禮的個人風格。此處譯文的語言平實但不失日常對話所特有的生動性,讀來通俗易懂但并不缺少趣味。孫致禮的版本也很好地體現(xiàn)出了奧斯丁幽默細膩的筆法,這段就很好地展現(xiàn)出了貝內(nèi)特夫婦二人完全不同的性格,以及貝內(nèi)特先生在面對自己的一有消息就著急起來,頭腦也不精明的妻子時的懶散和那種微妙的享受著妻子的這種笨拙的態(tài)度。孫的譯本還是很好地從語篇的角度把握了原文的神髓,并將自己的風格展現(xiàn)在了文字間,給讀者一個良好的閱讀體驗。從上面的譯文可以看到,孫致禮的譯文在遣詞造句上明顯帶有著個人色彩,這就體現(xiàn)出了譯者風格的存在及其重要性。
翻譯方法和技巧的選擇也可以體現(xiàn)出譯者風格,這里以另一處譯文為例。
Source Text:"I do notmind his not talking to Mrs.Long,"said Miss Lucas, "butI wish he had danced withEliza.""Another time, Lizzy,"said her mother, "I wouldnot dance with him, if Iwere you.""I believe,Ma'am, I may safely promiseyou never to dance withhim."
“他沒跟朗太太說話,我倒不在意,”盧卡斯小姐說道,“可他不該不跟伊萊扎跳舞?!?/p>
“假如我是你,莉齊,”那做母親的說道,“下一次我還不跟他跳呢?!?/p>
“我想,媽媽,我可以萬無一失地向你擔保,我決不會跟他跳舞?!?/p>
從譯文中可以看到,孫致禮在進行文本的翻譯時,采取了倒置、增譯和省譯等翻譯技巧,如將"but I wish he had dancedwith Eliza"省譯為“可他不該不跟伊萊扎跳舞”,使得語言表達更符合漢語表達習慣。而從翻譯方法的角度而言,將直譯與意譯相結(jié)合,相對更偏重直譯,以求更準確地傳達原文意思,但又采取了符合對話情節(jié)的口語化表達,使得閱讀起來親切自然。翻譯方法與技巧的選用同樣體現(xiàn)了孫致禮的譯者風格,這使得其譯文有很強的可讀性與獨特的魅力。
五.總結(jié)
從語篇視角出發(fā)的翻譯對翻譯活動具有指導作用,能夠幫助譯者更好地從整體角度分析原文,把握原文的主旨。而譯者風格正是翻譯活動中不可忽視的要素,而在進行語篇視角下的翻譯活動時,這一特點尤為突出。讀者在閱讀出自優(yōu)秀譯者之手的譯文時,往往會被文字間透露出的譯者的個人風格所吸引,從而對原文產(chǎn)生更高的興趣,甚至可能會以此作為是否閱讀下去的重要標準,可見譯者風格對讀者的影響之大。譯者風格在翻譯活動,尤其是文學類文本的翻譯過程中有著重要影響,這點會直接反饋于目標讀者。譯者風格這一話題值得進行更多的討論與研究。
參考文獻
[1]Subjectivity of discourseand translation: functiona]-cognitiveapproach[J].Azad Mammadov,LalandarZiyadova.Asia Pacific Translation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2016(3)
[2]What are discourse markers[J].Bruce Fraser.Journal ofPragmatics .1999 (7)
[3]語篇翻譯引論[M].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李運興著,2001
[4]傲慢與偏見[M].譯林出版社,(英)奧斯?。ˋusten,2010
[5]再談文學翻譯的策略問題[J].孫致禮.中國翻譯.2003(01)
[6]語篇視點與翻譯策略[J].王衛(wèi)新.外語學刊.2004(05)
[7]析孫致禮的翻譯策略及理據(jù)[D].范德瑞.山西師范大學 2012
(作者單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