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
(曲靖市第一人民醫(yī)院,云南 曲靖 655000)
血糖的高漲是糖尿病的一種顯著特征,在醫(yī)學領域上屬于代謝疾病的一種,其危害性較強,對于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帶來了巨大的損害[1]。一般多發(fā)原因為胰島素的分泌缺失或者是由于環(huán)境原因導致的生物功能受損,主要表現(xiàn)為代謝紊亂,對于身體其余組織負擔危害很大,易造成心臟、神經等脆弱組織的功能障礙[2]。針對糖尿病,如今治療方式多為控制血糖,而健康教育也已成為治療糖尿病中的一環(huán)。以往的常規(guī)性健康教育方式問題較多,由于沒有考慮患者需求的不一致和差異,實用性較差。本次研究旨在改進與優(yōu)化健康護理模式,從而有效提升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效果與自我護理效果,詳細數(shù)據(jù)如下。
選取我院16 年5 月至18 年12 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的病人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隨機數(shù)列法分為兩組各50 例。研究組:男女各25 例,平均年齡(57.24±8.12)歲;平均病程(11.87±2.24)年。對照組:男女各25 例,平均年齡(55.23±9.11)歲;平均病程(12.06±1.12)年。兩組基本資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具體如下:在接受日常治療的同時,隨機抽取時間由護理人員進行相關病癥知識普及,安排患者定期服用相關藥物并測量其血糖指標,進行患者日常飲食中的護理和告誡。
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個體化全程健康教育護理模式:飲食方面:盡力減少高鹽高糖食物的攝入,盡量以清淡飲食為主,多加強膳食纖維的攝入和優(yōu)質蛋白質的補充;運動方面:鼓勵有行動運動能力的患者多參與戶外活動,加強運動和鍛煉,增加自身免疫力的同時也加快了自身的代謝率;用藥方面注意定時定量用藥,并講解用藥的重要性,督促患者以及家屬加強對于用藥的認知;作息方面:應當注意早睡早起,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與作息習慣;把日常習慣的改良作為“以防代治”重點,將患者的不良日常習慣作為防治的“重災區(qū)”,講解遵從醫(yī)囑的必要性,不可擅自更改或違背醫(yī)囑等基礎知識。而對于使用胰島素進行注射治療的患者,應告知注射相關常識,其中包括:針頭的輪換,注射部位的替換,注射后針頭停留時間、胰島素藥劑的混合、消毒等基礎注射常識的普及[3]。
住院期間評估患者基本情況后建立相關患者個人健康檔案;一對一講授相關糖尿病的知識,并且鼓勵患者提出問題予以解決加深印象;講授結束后,將糖尿病防治手冊發(fā)到患者與患者家屬手中,叮囑學習,強化講授效果;以患者的需求與個人情況為基礎,結合治療手段,保證從入院到出院后等一系列的護理效果。患者在院時期,使用問卷調查,有獎競猜等方式激發(fā)患者的參與感,從而自發(fā)的了解相關疾病知識,多樣化、多元化的將枯燥的疾病知識表現(xiàn)出來。
患者出院時,采用DKT 糖尿病知識測試對患者的糖尿病知識進行測評評分,記錄后對于患者不清楚的地方進行二次講解,同時將相關知識告知家屬,督促患者保持良好的日常習慣,確保其護理效果。評測標準如下:滿分為23 分制,大于20 分為優(yōu)秀;15 以上20 以下為良好;低于15 分為較差。使用護理服務滿意度測評表,對于出院病患進行測評,評測標準如下:滿分為100 分,90 分以上為很滿意,90 分以下至75 分為滿意,75 分以下為不滿意。出院后三個月,對患者空腹/餐后2 h 狀態(tài)血糖的變化情況進行測量評分(空腹/餐后),明顯有效:4.4-6.1/4.8-8.0;有所改善:6.1-7.0/2.0-6.0;沒有變化:>7.0/>10.0(以上單位:mmol/L)(治療有效率=明顯有效+有所改善在總例數(shù)中占比)。
使用SPSS 20.0 軟件做統(tǒng)計學分析。
研究組知識掌握率與治療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血糖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以上數(shù)據(jù)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患者知識掌握水平與血糖水平對比(±s)
表1 患者知識掌握水平與血糖水平對比(±s)
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數(shù)據(jù)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患者治療后滿意度對比(n,%)
糖尿病在醫(yī)學領域上屬于代謝疾病的一種,有危害性強的特點,該病癥對于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帶來了巨大的損害[4]。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長期高漲,導致患者身體組織的高負擔運作,特別容易造成患者身體中脆弱組織的病變與障礙。“五架馬車”原則是目前臨床醫(yī)學治療糖尿病的黃金準則[5]。而健康教育作為其中不可缺失的一環(huán)至關重要,而傳統(tǒng)的健康治療模式由于缺乏針對患者個人情況的考量,缺乏對于患者實際情況的調查,導致臨床治療中效果并不明顯,如何加強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普及,是現(xiàn)代醫(yī)學亟待解決的問題[6]。
以治療糖尿病為前提的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為患者提供全面、系統(tǒng)、科學、有效的健康教育,依據(jù)患者的自身條件經常采用各種各樣的教育形式。在增加患者治療糖尿病的信心和了解度上,加強患者間病情的交流探討,增強患者治療信心。有研究表明患者在合理的運動下,能夠增強身體自身的免疫系統(tǒng)。但患者需要在醫(yī)生的囑咐下定期到醫(yī)院復查血糖、心功能等情況。本研究結果顯示療程結束后,兩組血糖水平均有所下降、糖尿病知識掌握均有所提升。研究組知識掌握率與治療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血糖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表明在臨床上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能夠促進糖尿病的恢復同時能夠幫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
綜上所述,使用個體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護理糖尿病患者可有效提升護理滿意度與患者的相關疾病知識水平,對于患者的院內、出院后的自我護理有很大的幫助,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