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飚 文
“一盤蟹,頂桌菜”,金秋時節(jié),菊黃蟹肥,正是吃螃蟹的最佳季節(jié)。
吃蟹有“文吃”和“武吃”之說?!靶钒思钡奈某杂袠啡ぃ坝沂殖志票?,左手持蟹螯”的武吃很狂放?!拔某浴币恢恍芬ㄒ粋€小時,而“武吃”則只需20 分鐘。“蟹八件”是針對吃蟹而專門推出的一種工具,有長柄叉、長柄斧、圓頭剪、腰圓錘、鑷子、釬子、小匙、小方桌共八件,它們分別有叉、夾、剔、剪、劈、敲、盛、墊等多種功能。
在明清時期,人們吃蟹就很有講究,先取一只蟹放在小方桌上,再用“蟹八件”中的錘具把整只蟹的各個部位敲打一遍,接著用圓頭剪將蟹腳和蟹螯剪下,然后用釬子挑吃蟹腳和蟹螯肉。而如今,隨著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吃蟹也就沒那么多講究了,一般是入鄉(xiāng)隨俗,以“武吃”的居多。
現(xiàn)在食蟹,一般以清蒸、水煮、烘、煸、酥炸、燜、焗等烹制手法入饌,味型有麻辣、香辣、咖喱、咸鮮、蒜香、蔥香、糟香、咸甜等,創(chuàng)制的菜式更是不勝枚舉,如香辣蟹、辣椒蟹、澆汁螃蟹、火龍果炒蟹鉗肉、紫蘇葉蒸大閘蟹、清蒸螃蟹、蒜香蟹、咖喱螃蟹、蔥姜炒螃蟹、豆腐燴蟹、椒鹽炒蟹、蟹炒年糕、咸蛋黃炒蟹、芝士焗蟹蓋、雞煲蟹等。
香辣蟹稱得上是川菜里的一道極品蟹肴。那是把新鮮肉蟹與加有30 多種香料秘制而成的調料一起下鍋,再輔以干辣椒、花椒、蔥姜等烹制出來。成菜色澤鮮亮,麻辣咸香味十足。辣椒的燥性與螃蟹的寒性相結合很合理,同時也讓蟹肉更入味。而另一道雞煲蟹則是粵菜的主打蟹肴,它在選料和調味上都下了一番功夫,是以味道香醇,湯色金黃,口味鮮美而著稱于世。
螃蟹上桌百味淡,吃蟹講究的就是一個鮮。如今每到吃蟹的時節(jié),蟹就會搭“飛的”去到各大城市,繼而身價暴漲。不過,吃空降而來的蟹味道就難以保證鮮美了,其主要的原因在于,這些蟹經過舟車勞頓的折騰后,鮮味已然失去了很多。要是運氣不好,碰上一只腹中無物、瘦如枯柴的貨色,那就更慘了。這樣的蟹你是很難吃到一丁點兒蟹黃的,最多是一副全然無味的“黃金甲”擺在你面前。
煮蟹時,先要把蟹用細繩捆起來,等熟蟹上桌時才解開。隨后拆取蟹小腳,蘸上用香油、醋、醬油、辣椒、蒜泥、姜末、蔥花、味精等調制的佐料后,啜吮細品。在吃過蟹大腳以后,可用筷子將蟹身那頂“黃金甲”慢慢地撬開,腹中那一圈嫩白似玉、細膩光滑的蟹肉,便呈現(xiàn)在眼前,而色黃似金的膏脂蟹黃則藏于蟹肉中。用筷尖蘸一丁點兒來慢慢品嘗,柔滑細膩,甘香美妙。
雖說一年四季都有蟹,但蟹中的上品卻出在農歷九月重陽節(jié)的前后,此時的蟹肥美豐腴,蟹黃滿腹。清朝的張岱說過一句話:“河蟹至十月與稻粱俱肥”,其實應該是“九雌十雄”,即農歷九月吃母蟹,十月吃公蟹,而“與稻粱俱肥”則是指肥在九月的是母蟹的黃,肥在十月的是公蟹的膏。若是過了農歷的九月,那么母蟹的蟹黃便開始凝結硬化,口感也大不如前;而到了農歷十月以后,公蟹的蟹殼就會逐漸變硬,吃起來雖說有味,但嚼起來卻容易劃傷口腔。在每個吃蟹的季節(jié)里,都有雌雄皆宜的時段,大約是在陽歷的十月底到十一月初,前后不超過十天。
上世紀80年代末時,溪蟹很便宜,賣蟹的人一般都是把四只溪蟹捆在一起賣,四只蟹約有兩斤重。溪蟹一定要選鮮活的母蟹,因為母的蟹黃才多。買回來先把螃蟹放清水盆里浸泡一刻鐘,再刷掉螃蟹身上的泥沙,然后才放入開水鍋里白煮至熟,撈出來后蘸姜醋汁食用。另外,生長于長江和嘉陵江流域的石蟹也不錯。我們老家小河里的石蟹,身價低微,尤如山坡上那些無人問津的野草。蟹殼的顏色與青石極為相似,蟹的個頭比湖蟹要小很多。把石蟹蒸熟后,主要是吃甲殼下面的嫩肉,故沒有湖蟹那如膏似脂般的蟹黃,蟹腳里邊就更無內容了。
烹蟹時,最講究主料、配料和配酒。在爆炒或是清蒸時,須用蔥、姜、醋三物,而這樣做出來的蟹口味酸甜且不膩,還能把蟹本身的寒涼祛除。若能與黃酒同食,那就更是美極了。我自己在家里烹蟹時,直接把蟹放入鐵鍋與花椒、鹽水同煮,待蟹熟湯盡時,味已香濃,這樣可讓滋味由外深入到內,吃起來也更加香美。煮蟹時,還可加入一些生姜和紫蘇葉,以解蟹毒并緩減蟹之寒性。
吃蟹時,先吃爪和鉗,只要不揭蟹蓋,熱氣就不會跑掉。先把蟹爪和蟹鉗兩處的關節(jié)吃掉,再用嘴一吮,里面的肉自然就跑到嘴里來了。接下來把蟹蓋揭開,啖盡下面細嫩的蟹肉和金黃的蟹膏……
現(xiàn)如今,我們身在內地的普通老百姓食蟹已經不再是什么難事了,不過每年在中秋和重陽食蟹卻仍然令人難忘,不僅因為這個時候,蟹的品種最為豐富,更是因為節(jié)日里與自己的家人圍桌團聚時,還能一起鉗蟹爪、錘蟹殼、啖蟹膏、品蟹肉、吮蟹油、飲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