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年11月30日,開封市第十四屆學校藝術節(jié)閉幕式暨匯報演出——“傳承經典,歌聲校園”在開封市東京藝術中心演藝廳隆重舉行。這是一場品味高雅、受眾面廣的音樂會,一千多名師生參加了舞臺表演。作為一名伴隨著開封學校藝術節(jié)成長起來的音樂教師,筆者懷著激動心情觀看了演出。
【關鍵詞】傳承經典;歌以詠志;新學堂歌;開封市學校藝術節(jié)
【中圖分類號】J60?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一、作品高雅,藝術性強
據(jù)音樂會總導演、開封市基礎教育教研室音樂教研員宋瑞敏老師介紹,此次開封市中小學?!皞鞒薪浀?、歌聲校園”匯報音樂會的指定曲目為我國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師的五十首“新學堂歌”。 舉辦此次活動的目的旨在傳唱古詩詞及國學經典,以高雅清新的經典作品滋養(yǎng)青少年學子和幼童們的心靈。早在2005年的時候,谷老師就將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投入到為中國的孩子們創(chuàng)作“優(yōu)秀兒歌”的工作中。迄今為止,82歲高齡的她已經編寫超過50首“新學堂歌”。在這套作品中,每一首都極具中華文化特色,每一首都飽含中華文化底蘊,是兒歌音樂啟蒙和國學啟蒙的理想教材,也是我們每一個人學習和欣賞優(yōu)秀音樂作品的不二之選。谷建芬老師認為,為經典古詩詞與傳統(tǒng)文化典范詩文譜曲,既面臨著音樂語言設置、文化解讀、傳遞方式等困難,還要兼顧孩子的聲線條件和理解能力?!拔彝ǔO冗x出那些大眾辨識度高、教育意義強、文化代表性強的詩文經典,再弄懂詩文中的文化意義、哲學理念、思想內涵、民族精神,然后才能決定譜入怎樣的情緒與情感,設置何種音樂語言。為了打破古詩詞與現(xiàn)代音樂的界限,我將說唱音樂、戲曲音樂、民族音樂、地方音樂、古曲音樂、西洋音樂、現(xiàn)代音樂等一切符號,都化身為最原始的元素,再將這些元素重新提煉成音符、節(jié)奏和旋律,進而完成全新的音樂語言設置?!?/p>
由于創(chuàng)作、配器、錄音都十分講究,最終打造出了“新學堂歌”這套藝術精品。它與我以往聽到的任何經典詩詞頌唱作品都不一樣,每一首聽起來都是那么流暢、動聽,讓人身心愉悅,倍感舒服。雖然是出自同一作曲家之手的同一套曲目,但每首作品風格各異,絕無雷同。如《詠鵝》唱出的童趣,《出塞》表現(xiàn)出將士的勇敢,《賦得古原草送別》展現(xiàn)的離別情愁,《游子吟》體現(xiàn)出的母子情深……不同音樂作品適合的歌唱者年齡階段也從幼兒到青少年不等,音樂和配器的設計將人們不知不覺間帶入到古詩詞的優(yōu)雅意境之中,聽著一首首典雅又時尚、清新而活潑的新學堂歌,堪為美的享受。因此我認為,開封市的中小學校在國家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大趨勢下,在許多質量良莠不齊的作品中發(fā)現(xiàn)并選擇了谷建芬老師這套作品作為展演曲目,真是很有審美眼光和藝術品味。據(jù)一線音樂老師反映說,這套作品老師愛教,學生愛唱,家長愛聽,希望更多的學生能夠學習這套作品,使得經典永流傳。
二、學生為本,參與面廣
據(jù)開封市某中學老師介紹,各個學校從這五十首“新學堂歌”中任意選擇一至兩首合適的曲目進行排練。為了這場音樂會,每個學校均組織了合唱團,有的是常年搞訓練、多次參加藝術演出的老合唱團,如河大附中、開封八中等,也有的是為此次歌詠比賽臨時組建的合唱團。最終,三十個表現(xiàn)較為優(yōu)秀的學校合唱團經過選拔脫穎而出,獲得了參加這場展演的資格。由于各個學校選擇歌曲時有曲目雷同現(xiàn)象,因此,有的節(jié)目是幾所學校的合唱團共一二百名學生共同表演,共有近2000名中小學、幼兒園學生參加了十六個節(jié)目的演出,可謂陣容強大、氣勢恢宏。整場演出版塊清晰、層次分明,節(jié)目安排極為緊湊,主持人韓莎莎老師喜慶干練,落落大方,兩位詩詞導讀者賀捷新、章特榮語言精練華麗,富于情感表現(xiàn),將演員和觀眾帶入詩與畫的意境中。各個學校在導演的精心安排下密切配合,結合超大銀幕展示了詩詞內容和文化背景,配合聲光電效果,可謂內容豐富、精彩紛呈。演出共分為燦爛文化、壯麗山河、家國情懷、美好生活四個部分,包括《三字經》《論語》《百家姓》《讀唐詩》《敕勒歌》《賦得古原草送別》《關山月》《登鸛雀樓》《游子吟》《出塞》《楓橋夜泊》《回鄉(xiāng)偶書》《曉窗》《憫農》《詠鵝》《春夜喜雨》《明日歌》等。總之,從為普通班級教唱新學堂樂歌,到參加學校合唱團選拔,再到最后參加市里參賽節(jié)目選拔,受益于此次“傳承經典”音樂會的學生達到數(shù)萬人次,他們無疑從這套新學堂歌中獲得了高雅音樂和經典文學藝術的滋養(yǎng)??囱莩鰰r,觀眾會發(fā)現(xiàn),幾乎每個節(jié)目的演員都在幾十人到一二百人不等,采用了“人海戰(zhàn)術”,在這里并不是粗糙劣質的代名詞,而是普及國民音樂教育的一種必要方式,對于所有參加演出的學生來講,這是一次非常好的藝術體驗,也積累了他們的舞臺表演經驗。
謝嘉幸先生曾說,國民音樂教育屬于“綠化事業(yè)”,它是面向全體國民的素質教育,學校中的每一個學生都是音樂教育的對象。任何一個學生,不管他多么缺乏音樂天賦,不管他是否五音不全,他都有接受音樂教育的權利和義務。要考察一所學校、一個地區(qū)音樂教育水平,舉辦學校藝術節(jié)無疑是一個極好的音樂普及教育、促進交流提高的方式,而如何提高學校師生的參與度和普及面,決定了舉辦學校藝術節(jié)的最終影響力和音樂普及成就。開封市學生藝術節(jié)上這場“新學堂歌”歌唱音樂會以人為本、以樂為本,精益求精、講求細節(jié),歌聲優(yōu)美、意境雅致,真正做到了“寓教于樂、以樂化人”。
三、培養(yǎng)人才,不忘初心
我國國民音樂教育的總體目標是“面向全社會培養(yǎng)具有音樂審美素養(yǎng)的人”。作為美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音樂教育,它的根本目標也就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音樂教育這不是培養(yǎng)音樂家,這首先是培養(yǎng)人?!比毡疽魳方逃意從鞠壬f過:“音樂教育的目的不是刻意地培育一些少數(shù)偉大、杰出的所謂天才,而是希望通過音樂教育,把每一個小孩都提升到擁有一顆高貴的心靈與完美的人格到極優(yōu)秀的程度,而事實上這是每一個人所應追求的目標?!?/p>
開封市學校藝術節(jié)自1990年首次舉辦以來,轉眼間已走過了28個年頭。想起當年在河大附中上初二的我,作為少年合唱團成員之一參加開封市首屆學校藝術節(jié)演出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叵?8年前我參加學校合唱團的學習和演出經歷,從排練到演出,不過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卻大大增加了我對歌唱的興趣和自信。我作為一名普通中學生,最終走上音樂專業(yè)學習道路,這場演出無疑對我產生了很大影響。盡管更多的合唱團員長大后并沒有從事音樂工作,但我相信,這種寶貴的舞臺體驗和藝術體驗對學生們來講依然是終生難忘的。
總之,作為一名伴隨著開封市學校藝術節(jié)成長起來的大學音樂老師,至今我仍十分感激把我引領到音樂藝術道路上的那兩位中學音樂老師。我懷著對音樂教育的一份特殊情懷,從這場精彩的音樂會中獲得了極大的審美享受,在驚嘆于現(xiàn)在學校藝術發(fā)展和學生表演能力具有如此高水平的同時,也衷心祝愿兩年一度的藝術節(jié)越辦越好,成為師生傳唱經典歌曲、展示藝術才華的良好平臺,并為促進學校音樂教育水平和國民審美水平的提高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光明日報”微信公眾號2018年9月29日刊文.
[2]“民歌中國”微信公眾號2018年3月31日刊文.
作者簡介:尚永娜(1977—),藝術學博士,河南大學音樂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