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蘭
一、問題的提出
1.研究背景
視障體育教育是盲校教育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視障教育學校通過課外體育鍛煉,可以達到了鍛煉視障學生體魄,養(yǎng)成良好習慣,矯正盲態(tài)、建立正確的空間感等目的,更重要的是能夠全面提升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勞動能力。但是視障教育學校由于教育對象的特殊性,課外體育開展的內容與形式在與國家課程標準保持一致性的同時,又有著自身的特殊性。例如:打籃球、跳高、抽陀螺、跳皮筋等項目,由于學生視力的全部或部分缺損,在視障教育學校課外體育鍛煉中也難以正常開展。基于此,對視障教育學校課外體育鍛煉現(xiàn)狀進行全面、細致的調查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中,以北京地區(qū)盲人學校為案例,通過現(xiàn)狀的調查,數(shù)據(jù)的分析,找出目前北京地區(qū)盲人學校課外體育鍛煉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途徑。
2.研究意義
通過對國內外相關文獻的梳理,以及相關調查數(shù)據(jù)的整理,彌補了特殊教育中有關視障學校課外體育理論的不足,使國內視障學校課外體育研究更客觀、更準確、更具有說服力。同時也為其他地區(qū)盲校課外體育鍛煉研究提供借鑒。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1.課外體育開展狀況
課外體育活動是學校體育工作的延伸,學生在課余時間里,可以將課堂教學內容理解、實踐、可以學習自己喜愛的體育運動,采用多種形式進行身體練習,從而達到發(fā)展體能、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和豐富業(yè)余生活水平的作用。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課外體育狀況,本文從學生課間操管理、班級體育活動開展、體育運動訓練和體育競賽這四個方面進行調查,以便能全面反映北京地區(qū)盲人學校課外體育開展狀況。
(1)課間操、班級體育活動
課間操是國家要求中小學等教育機構,每天在上午課間時間開展的集體活動。課間操的開展有助于學生緊張學習后進行積極的休息,從而提高學習效率,為下面課程學習做好準備。通過課間操,可以使學生骨骼得到舒展,養(yǎng)成良好的體資,有利于學生的身體發(fā)育。
班級體育活動是由學校各學段、班級集中組織開展的要求全班學生經常開展的體育活動,是學校課外體育活動的主要表現(xiàn)方式。
課間操、班級體育活動在學生體質健康評比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其實施情況的與否,也只直接關系到到國家提出的“每天鍛煉一小時”的要求。
通過對體育教師的調查發(fā)現(xiàn)(見表1),北京地區(qū)盲人學校開展課間操、課外體育鍛煉的情況,有75%的體育教師選擇的是每天都開展,選擇經常開展的占25%,說明北京地區(qū)盲人學校對課間操落實情況非常好。
北京地區(qū)盲人學校能夠正常開展視障學生的早操、課間操、課外體育活動。北京地區(qū)盲人學校是寄宿制學校,在2006年9月至2014年9月期間學生每日堅持出早操,每日上下、午課間操各20分鐘,學校均安排專職體育教師帶操。2014年9月以來,響應國家教育部規(guī)定的“陽光一小時”活動,北京地區(qū)盲人學校課間操和課外體育鍛煉每天上下午各開展一次,上午安排在第二節(jié)課和第三節(jié)課之間,下午安排在第六節(jié)和第七節(jié)課之間,每次開展30分鐘。課間操內容為盲校自編旗操和素質練習兩部分(十一月份至學期末開始冬季長跑),通過兩項的整合,從而縮短視障學生每次上下樓及組織的時間,便于班主任的管理及體育教師的指導。
在對學生進行調查所顯示的結果中,認為開展課間操、班級體育活動的學生130人,占72.2%;認為經常開展課間操、班級體育活動的學生23人,占12.7%;認為一般開展課間操、班級體育活動的學生13人,占7.2%;認為較少開展課間操、班級體育活動的學生4人,占 2.2%。認為不開展課間操、班級體育活動的學生10人,占5.5%;這與教師調查情況相比較存在一定的差異,主要原因是體育教研組、班級會經常開展課間操、班級體育鍛煉活動,但會有少部分學生不能參加課間操或班級體育鍛煉活動,原因是盲校學生個體差異較大,有部分學生視力屬于青光眼、視神經萎縮等癥狀,另有部分學生除視力障礙外,還有肢體、神經、內臟器官等其他疾病,不適宜進行體育鍛煉。另外,盲校小學一年級學生因年齡、對校園熟悉程度、定向移動能力等原因,實行在班級開展課間操及體育鍛煉。
體育教師、班主任能夠在課間操、班級體育活動時給予視障學生正確的指導,不僅可以糾正學生錯誤的運動技術,達到更好的鍛煉的效果,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運動安全,為學生健康發(fā)展服務。
(2)課外體育訓練
課外體育訓練是學校體育特色展示的主要內容。開展課外體育訓練,可以提升學生的運動成績和競技水平,為國家培養(yǎng)后備體育人才。視障學校開展課外體育訓練有助于增強學生體質,培養(yǎng)競技體育人才,提高學校整體運動水平,可以代表北京市殘疾人聯(lián)合會、代表所在區(qū)縣、學校,參加奧運會、世錦賽、全運會等比賽,從而提高省市、學校的知名度。
三、結論與建議
1.結論
第一,課外體育的組織形式以按自然班教學為主,以個訓、專業(yè)訓練為輔;針對于視障學生缺陷補償練習并未受到學生的喜愛,適合視障學生的課外體育內容較少,運動項目單一,以球類、身體素質練習為主。
第二,北京地區(qū)盲人學校體育場地建設情況良好,但可供視障學生使用的器材嚴重短缺,還沒有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學校對體育教學工作所投入的教育經費相對充足,能夠滿足學校體育工作的正常開展。
2.建議
第一,規(guī)范課外體育活動評價標準,開發(fā)教學內容。大力開發(fā)有利于進行視覺功能缺陷補償?shù)幕顒禹椖?根據(jù)視障學生身心特點,選擇適宜學生開展、貼近實際生活的課外體育內容,并使之趣味化、提高學習興趣。
第二,保證基本施設配置,加快體育器材研制和開發(fā)??晒┮曊蠈W生使用的體育器材相對較少,教育主管部門應該重視器材的開發(fā)和使用,召開視障教育學校體育教具評比活動,鼓勵一線教師動腦、動手開發(fā)可供視障學生使用的體育器材。省教育部門可對全省特殊教育學校體育器材進行一次全面的清查,對不符合要求的器材進行更換,并給與一定資助,保證課余活動的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