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軍
摘? ? 要? 土壓平衡盾構隧道在淤泥質地層穿越既有鐵路施工過程中,為確保既有線運行的安全,需針對既有線路基實際采取技術保護措施。通過對某市地鐵2號線出入段線土壓平衡盾構穿越既有鐵路的技術研究,工程實踐證明,進行鐵路路基加固,施工過程中對各類參數有效的控制,對這類軟土層采取盾構法穿越既有鐵路施工是可行的,也為今后更多較為復雜的地下穿越既有線路的施工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淤泥質地層;土壓平衡盾構機;既有鐵路; 沉降控制
1? 引言
伴隨城市軌道交通的迅猛發(fā)展,盾構法軌道交通隧道規(guī)模不斷擴大,下穿既有鐵路的軌道線路也越來越多。盾構法穿越既有鐵路已的成功案例已經較多,為了保證既有線安全運行,對于盾構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規(guī)律進行數據分析。提前對盾構穿越處路基采取攪拌樁、旋噴樁圍護和注漿加固,施工時適當控制盾構推進的參數,有效地控制變形、保證安全,盡可能減少施工對地層的擾動。
2? 工程概況及地質條件
2.1? 工程概況
某市地鐵2號線朝陽站至車輛段的地下盾構區(qū)間,線路出朝陽站后,南行依次穿過通惠路、既有線鐵路、農田以及南門江支流,經由一小半徑曲線到達出入段線明挖段。本盾構段盾構機掘進,自朝陽站南端頭盾構井始發(fā),沿出段線到達明挖段盾構井后進行端頭井調頭,再從明挖段端頭井二次裝機始發(fā),沿入段線到達始發(fā)井后解體吊出。
2.2? 地質情況
本盾構段屬海陸交互相沉積平原區(qū),地勢較為平緩,未發(fā)現不良地質作用。盾構上部覆土及穿越地層自上而下主要為:①1雜填土,①3粉質粘土(耕植土),②1砂質粉土,②2砂質粉土,③2砂質粉土,④1淤泥質粘土,④2淤泥質粉粘土,⑤1粉質粘土,⑤2粉質粘土夾粉土地層,⑦1粉質粘土,⑦2粘土;其中④1、④2淤泥質軟土層是本盾構段主要穿越地層,其具有高靈敏性、觸變性、大孔隙比、高壓縮性、高蠕變性等較差工程特性。
既有線鐵路下盾構埋深7.4m~13.2m,該段覆土一次為①1雜填土,①3粉質粘土(耕植土),②1砂質粉土,②2砂質粉土,④1淤泥質粘土,盾構穿越地層主要為④2層淤泥質粉質粘土,下伏土層依次為⑤2粉質粘土夾粉土地層,⑦1粉質粘土,⑦2粘土。
2.3? 下穿既有線鐵路地段現狀
既有線鐵路位于朝陽站南,鐵路路基南北坡腳盾構縱向距離26m,軌道至坡腳高差約4.8m。本次盾構下穿既有線鐵路前,對相應地段已采用高壓旋噴樁和靜壓劈裂注漿技術對地基加固。鐵路加固范圍擴至鐵路坡腳外5.2m,加固縱向長度約36m。
3? 穿越鐵路的施工風險分析
3.1? 施工難點及風險分析
盾構穿越既有線過程中,如何保證不影響既有線鐵路的安全運營,是本盾構隧道施工的重點和難點。
(1)土壓平衡盾構下穿鐵路時,盾構機僅始發(fā)掘進約80m,設置為本盾構段試掘進階段,各方面處于磨合期。
(2)既有線鐵路路基坡頂高出坡腳約4.8m,掘進參數選取不合適和調整不及時將會對路基隆沉產生極不利影響。
(3)盾構機刀盤直徑比盾體外殼大30mm(超挖30mm),因此施工中刀盤與盾尾之間地面將會產生不可避免的沉降,盾構掘進施工中若有停留,沉降將會更加嚴重。
(4)既有線鐵路地基加固工程已提前實施,但在淤泥質地層中路基加固效果是否達到預期要求,也是本次掘進通過既有線鐵路的關鍵因素。
3.2? 應對技術措施
(1)仔細研究分析盾構試掘進前80m的掘進數據,使下穿既有線鐵路時勻速連續(xù),減少糾偏,控制盾構姿態(tài),減少超挖量,從而減小土體擾動。
(2)加強出土量和同步控制,同時根據地面監(jiān)測情況選擇是否進行二次注漿及跟蹤補注漿,以減小地面隆沉。
(3)施工前進行路基加固施工過程監(jiān)控和效果核實,確定其是否產生障礙物和加固質量,用于指導下穿施工。
(4)成立監(jiān)測組織機構,加強施工中的監(jiān)測和安全巡查工作,建立施工過程的動態(tài)控制。
(5)就盾構掘進下穿時段向業(yè)主等相關單位進行告知,同時編制相應應急預案,確保鐵路安全正常運營。
4? 土壓平衡盾構施工控制技術
4.1? 施工準備工作
(1)對既有線鐵路運營和地基加固等情況了解,收集相關資料。
(2)針對盾構下穿既有線鐵路的特殊情況,在出段線試掘進階段調整掘進參數,減小超挖減少土體擾動,同步注漿后再采用雙液漿及時進行跟蹤補充注漿,結合實時監(jiān)測結果調整試驗數據得到最佳參數。
(3)在盾構機過鐵路線前25m,再次對所有施工設備進行檢修,并把維保工作做到位,確保盾構機在過鐵路線時設備故障率低,設備性能完好,能連續(xù)的通過。
(4)施工前,渣土坑所有渣土清空,施工期間,確保滿足盾構渣土外運的暢通,防止施工期間因土方外運受阻停機帶來施工風險。
(5)提前進行鐵路線上及周圍監(jiān)控點的布設,取得初始值數據。
(6)與鐵路和鐵路沿線管線產權單位開展協(xié)調工作,做好提前告知。
(7)針對盾構穿越鐵路線可能出現的應急情況,準備充足的應急物資,成立盾構施工應急搶險隊伍及地面加固施工隊,確保工程發(fā)生險情后能在第一時間得到搶險救治,確保鐵路運營安全。
4.2? 穿越控制措施
根據盾構穿越環(huán)境和盾構法施工特點,通過對掘進速度、出土量、土倉壓力、同步注漿量等參數控制,依據地面監(jiān)測結果采取二次注漿及跟蹤補注漿等輔助措施減少地表隆沉,確保盾構施工影響范圍內既有線鐵路的運營安全。
盾構穿越既有線鐵路時加強盾構姿態(tài)的控制和掘進參數的調整,包括土倉壓力、推進速度、總推力、出土量、同步注漿量及壓力等。具體掘進措施如下:
(1)嚴格控制盾構正面(靜止)土壓力。
①盾構機上部土壓感應器位置地層豎向壓力:
根據盾構機試掘進實際監(jiān)測情況,盾構掘進在計算土壓下掘進時,地面往往會產生0.5mm~1.8mm隆起。綜上,我部認為0.09 MPa ~0.14 MPa該土壓合適,擬在盾構掘進過程中采用此計算土壓。
(2)推進速度控制。在穿越既有線鐵路下方時,保持一個“均勻、快速”的推進理念,有序安排掘進各道工序,既要保持穩(wěn)定,又要有一定速度;本段推進速度將控制在30mm/min~35mm/min;保證推進速度和注漿速度相匹配。
(3)刀盤轉速和扭矩。根據前期類似地層中的掘進經驗,刀盤轉速設定為0.8rpm,刀盤扭矩為1000kN·m~2000kN·m,總推力控制在8000kN·m~12000kN。
(4)出土量控制。出土量、土倉壓力,是影響地面沉降的關鍵參數。盾構機的開挖斷面為3.14×3.172=31.55m2,每環(huán)的理論出土量為31.55×1.2=37.86m3;據前期實際量測結果,所出土松散系數為1.15左右,因此每環(huán)出土量應在44m3左右,實際按98%出土量控制。
(5)同步注漿壓力和注漿量。嚴格控制同步注漿量及注漿壓力,并優(yōu)化漿液配比,使?jié){液和易性好,泌水性小,體積收縮率較小??刂茲{液稠度在11mm~13mm左右,凝結時間8h~10h。據理論計算管片壁后空隙體積為2.01m3/環(huán),同步注漿量一般控制在建筑空隙的150%~250%,即每環(huán)同步注漿量為3.01m3~5.02m3。根據盾構機朝南區(qū)間類似地段掘進注漿經驗,注漿量宜為4m3~4.5 m3,盾尾通過后地面沉降在±3mm內。盾構通過鐵路線期間,進行24小時實時監(jiān)測和數據反饋,及時調整注漿量。
(6)盾構姿態(tài)控制。在盾構進入5m寬高壓旋噴樁加固區(qū)域前,將盾構機姿態(tài)調整至低于設計軸線20mm~30mm位置,同時將盾構機俯仰角設置在-5°左右,施工時還要控制糾偏不可過大、過頻,推進過程中控制每環(huán)糾偏量累計不超過5mm(垂直、水平),減少盾構掘進對淤泥質地層的擾動。
加強盾尾間隙的控制,盾尾間隙盡量保持四周均勻,最小處應大于15mm;加強管片的選型控制,油缸的行程差不應大于25mm。
4.3? 穿越后施工措施和鐵路保護技術
(1)二次注漿。管片脫出盾尾4環(huán)后,對管片后的空隙進行二次注漿來填充,注入CS漿液,注漿壓力0.3MPa~0.5MPa;二次注漿采取少量多次原則,即可減小對土體擾動[1],又能減少地表沉降。二次注漿漿液配比:水泥漿水灰比1:1.5(質量比),水玻璃與水按1:4(體積比)比例稀釋,水泥漿與稀釋后的水玻璃體積比=1:1、水玻璃濃度39°Be',膠凝時間為30min。
(2)跟蹤補注漿。經加固后的地基土仍然可能存在一定靈敏性的特點,經掘進擾動后,即使掘進中同步注漿和二次注漿能夠跟進,地面還會持續(xù)產生沉降,因此還需進行跟蹤補注漿。為提高注漿質量,跟蹤補漿液采用與二次注漿相同的漿液壓注。
5? 監(jiān)測控制
5.1? 監(jiān)測項目
監(jiān)測項目包括常規(guī)地表和鐵路軌面沉降,詳見表1。
為了達到理想的監(jiān)測效果,除常規(guī)地表沉降監(jiān)測外,共布設20個軌面沉降監(jiān)測點和2個普通路基沉降檢測點。在軌道面上,從隧道中心向兩側每隔10 m布設一個軌面沉降監(jiān)測點,每條軌道布設5個軌面沉降監(jiān)測點,共布設了20個軌面沉降監(jiān)測點[4]。2個普通路基沉降觀測點位于鐵路上、下行線中間,并位于出段線和入段線路上。
5.2? 監(jiān)測頻率
為確保施工安全,在盾構機通過既有線鐵路時,項目部派專人24h在現場值班。成立過鐵路階段監(jiān)測組織機構。監(jiān)測值班人員分為兩班(12h/班),每班三人。常規(guī)地表和軌道面沉降每4h監(jiān)測一次,24h不間斷監(jiān)測,并將監(jiān)測數據第一時間反饋給監(jiān)測組織機構負責人和盾構操作間。
5.3? 監(jiān)測方法
本工程按二等監(jiān)測精度要求進行。測量儀器定期進行檢校,每次工作前檢查標尺水泡,儀器氣泡,水準儀i角不得大于15″,測站高差觀測中誤差不大于0.2 mm[5]。
測站的設置視線長度不大于30m,任意一測站上的視距累計不大于3.0m。
每次監(jiān)控量測組監(jiān)測完成后,將監(jiān)測資料提交監(jiān)測數據處理分析組進行數據處理;工程技術部和項目總工對數據進行復核后,將操作指令下發(fā)給盾構施工操作人員執(zhí)行。測量班每天提供三份監(jiān)測報表,實時動態(tài)反饋每個家測點當前變化量、累計變化量。
6? 結束語
通過以上盾構施工技術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地表及地面鐵路路基及軌道的隆沉,盾構安全順利地穿越了既有線鐵路。在施工完成后,鐵路路基坡腳累計最大隆起8.4mm、路肩累計最大沉降為2.5mm、軌面累計最大沉降為7.2mm、電話桿累計最大隆起1.2mm,均控制在規(guī)定的允許范圍內。
參考文獻:
[1]? 肖廣良.盾構在軟土地層穿越既有鐵路施工技術[J].隧道建設,2008(6):324~329.
[2]? 程雄志.地鐵盾構下穿高速鐵路情況下的路基加固與軌面控制[J].城市交通破究,2013(2):89.
[3]? 石舒.盾構隧道下穿鐵路工程風險及對策[J].現代隧道技術,2012(2):3~5.
[4]? 胡明慶,王金峰,李雙平,王當強.地鐵盾構穿越鐵路專項監(jiān)測[J].人民長江,2010(20):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