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摘 要: 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必須要重視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以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基礎。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已經(jīng)成了英語教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本文對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閱讀習慣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習慣;有效方法;探究
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效率,培養(yǎng)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是提升學生閱讀水平的關鍵。因此教師要將英語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作為重點工作內(nèi)容之一,采用高效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訓練,使學生能夠養(yǎng)成正確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一、 提升學生的閱讀技巧,提高學生閱讀速度
不同的學生在閱讀同一材料的時候,由于每個學生個體閱讀能力和閱讀素養(yǎng)的不同,以及眼睛注視材料的距離和移動速度的差異,會造成學生之間閱讀速度的不同。若是在相同時間內(nèi)能較為快速地進行閱讀,對學生答題效率的提升有積極的影響。那么,如何在有效時間內(nèi)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提升學生的解題技巧呢?
(一) 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及思考
初中時期,部分學生基本具備獨立閱讀能力,但把握不住中心思想及詞義,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情況提出提示性問題,引導學生把握重點,幫助學生理清閱讀思路。學生可以帶著老師提示的問題在閱讀中進行思考,才能在閱讀中找出答案,有助于基本把握文章內(nèi)容。
(二) 重視文章的標題,引導學生尋找文章關鍵句、關鍵詞
通常情況下,文章的標題就是對該文章內(nèi)容的高度概括,理解文章的標題有助于基本把握文章內(nèi)容。細讀每篇文章,尋找文章中的關鍵句對學生理解該文所表達的思想內(nèi)容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甚至在學生詞匯量不足的情況下,抓住關鍵的詞句,學生也能猜出文章所表達的基本意思,達到正確解題的目的。
二、 開展多樣化閱讀,提高閱讀能力
(一) 精讀
精讀要求學生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對文章的每一個單詞都認真閱讀,認真分析文章當中所使用的句型、語法和生詞等等,掌握文章當中所使用的基礎語言知識,使學生的辨析與理解能力能夠得到有效提升。從而促使學生能夠利用英語進行有效的交流活動。精讀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解決詞匯問題,掌握文章的大致輪廓并了解文章的大意;對文章的段落結構進行深入研究,清楚地掌握文章內(nèi)容之間所具有的聯(lián)系;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深入剖析,抓住文章重點;總結并歸納文章的重點,掌握作者的寫作意圖。在學生進行精讀時,教師要加以指導,讓學生能夠自己獨立勾畫出文章當中所提供的重點內(nèi)容,并對相關內(nèi)容進行注釋。
(二) 泛讀
泛讀的過程便是學生擴大閱讀范圍的一個過程。通過泛讀,學生能夠較為寬泛地對不同體裁和專題的文章進行閱讀。而在學生進行泛讀的過程中,只需要了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而不需要對文章展開深入和細致的研究。開展泛讀的主要目的便在于使學生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夠對學生的閱讀范圍進行拓展,并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要讓學生能夠通過文字的閱讀,對英語國家所具有的不同于我們的文化與習俗等進行了解,使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夠不斷地提高。
(三) 略讀
略讀的過程相對較快,學生需要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完成文章的閱讀。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只需要搞清楚文章的體裁,簡單地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掌握一定的文章大意便可。略讀為后續(xù)的泛讀與精讀提供保障,能夠使學生快速了解文章并掌握重點的閱讀方向。
三、 糾正不良閱讀習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 避免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聲讀和指讀
很多學生在平時的英語閱讀中會有朗讀文本的習慣,這一過程雖然能夠讓這類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但是在英語考試當中,進行文章朗讀是不被允許的。如果學生平時已經(jīng)習慣了通過朗讀來進行閱讀的話,便會對自己的考場發(fā)揮造成極大的影響。因此,必須要培養(yǎng)學生默讀的習慣,讓學生掌握默讀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很多學生在日常閱讀中會不經(jīng)意地讓舌頭與嘴唇發(fā)出很小的聲音,這樣的閱讀習慣會對身邊的同學造成影響,并且對于學生的閱讀速度也會造成極大的影響。
指讀是指在閱讀時用手、鉛筆、尺子等指著一個個字閱讀,指讀減慢了閱讀速度。因此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并及時糾正這種不良的閱讀習慣,對學生的閱讀速度提出一定的要求,培養(yǎng)學生高效閱讀的習慣。
(二) 重視信息累積
閱讀教學活動開設期間,非視覺性的信息累積是很重要的。學生要想學好英語就要廣泛地累積信息,在閱讀中不斷地拓寬自己的視野。最近幾年,無論是學科知識,亦或是綜合素質都是教學的重點所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多元化和多樣化的發(fā)展,要求學生對知識有著更廣泛的認知。如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俗、歷史地理等方面的內(nèi)容都很重要。背景知識主要指學生對外部世界信息獲取的理解度,它關系著學生能否做好閱讀理解。教師理應在閱讀過程中,重視滲透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對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進行有效的滲透,開展與之相關的各類問題背景活動,使得學生能真正理解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性。另外,英語教師可以利用課間時間,開展“英語知識角”活動,為學生介紹一些社會、人文、文化等方面的閱讀材料,讓學生在課下通過閱讀相關材料,更好地了解對應歷史文化知識,要求學生在文化角內(nèi)進行討論,通過討論和交流夯實學生的英語知識基礎。經(jīng)由實踐表明,學生只有不斷地累積文化背景知識,才能形成較好的閱讀興趣,更能在不斷激發(fā)學生素養(yǎng)的同時,讓學生的閱讀思路更顯清晰,也能讓學生對文章有更深刻的認知度。
四、 結束語
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一個過程,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不斷地引導。學生只有在長時間的練和學習當中才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自身的閱讀習慣,才能夠通過閱讀活動有效地提高自身見識。
參考文獻:
[1]王國真.實施趣味教學提升教學實效——談初中英語快樂教學法[J].中學教學參考,2014(36):42-43.
[2]聶桂花.“趣味教學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學習(上),2014(3):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