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 司效東
終末期腎臟?。‥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是各種慢性疾病的終末階段,ESRD患者需要進行腎臟替代治療,血液透析是ESRD患者的的主要治療方式。ESKD患者在世界范圍內(nèi)的總體死亡率普遍很高,其中心血管疾病是導致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營養(yǎng)不良與容量負荷是ESRD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也是心血管疾病發(fā)病率和死亡率的有力預測指標。因此,在臨床工作中如何正確評估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和容量負荷顯得十分重要。目前在臨床中應用的營養(yǎng)評估方法主要包括體質(zhì)指數(shù)、生化指標法、主觀全面評估 MQSGA、 MID評估、人體測量學、生物電阻抗法、雙能X線吸收、磁共振、中分子激活分析等;人體水成分的測量方法主要包括同位素稀釋法、生物電阻抗法、皮褶厚度測量等。以上方法在臨床應用中都有各自的優(yōu)勢和不足,需要根據(jù)具體情況來選擇。對于ESRD患者來說,長期的血液透析治療已經(jīng)對他們的經(jīng)濟情況和日常生活造成極大的影響,需要選擇一項簡便、價格低廉且可靠性較高的評估方法。其中生物電阻抗法是通過身體對電流的阻抗來計算和測定人體成分。它在透析患者中的容量負荷和營養(yǎng)評估方面都發(fā)揮了一定的作用。因為操作簡單、無創(chuàng)、花費低且可較全面的反映人體成分,生物電阻抗法已經(jīng)被越來越多的醫(yī)護人員和患者所接受和認可。本文就生物電阻抗法對透析患者的影響予以綜述。
1.原理
其基本原理:人體可看做由細胞、細胞外液(ECW)和細胞外固體成分組成。細胞是由細胞膜包裹著導電的細胞內(nèi)液(ICW)組成,浸于導電的細胞外液之中,細胞膜能選擇性通透某些離子。ECW、ICW含多種離子,其電學性質(zhì)相當于電阻, 而細胞膜主要由脂質(zhì)雙分子層組成,則可等效于電容。因此,把人體等效成三元件電路模型。在低頻時,由于細胞膜容抗較大,電流不能通過細胞膜(相當于電容器)而僅通過ECW,此時測得的是ECW的電阻,反映的是ECW;當頻率逐漸升高時,細胞膜的電容抗也逐漸變小,細胞成為了部分絕緣體,通過細胞內(nèi)的電流逐漸增多,當?shù)竭_很高的頻率時,容抗趨向于O,細胞為一般的導體,此時測得的是體液總量(TBW)的阻抗值,反映的是TBW。ICW含量則為TBW減去TBW的差值。對于肌肉和脂肪而言,由于肌肉含有大量的水分和電解質(zhì),其導電性好,電阻小;相反脂肪導電性差,電阻大,從而測得體內(nèi)肌肉與脂肪的成分。
2.對患者營養(yǎng)評估方面的作用
營養(yǎng)不良是ESRD患者的主要并發(fā)癥之一,營養(yǎng)狀況是影響預后和康復的重要因素,營養(yǎng)狀況評估是治療慢性腎臟疾病患者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定期血液透析會導致脂肪量和肌肉量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降低,這與較高的死亡率和更差的生活質(zhì)量獨立相關[1],也增加了蛋白質(zhì)能量營養(yǎng)不良的患病率[2]。生物電阻抗法可測得肌肉和脂肪組織含量,隨時對患者的人體成分進行評估和監(jiān)測,是一種較好的評估方法[3]。
3.在患者容量負荷評估方面的作用
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容量負荷問題,容量負荷過重會導致高血壓、心率失常、左心室肥厚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嚴重并發(fā)癥,是透析患者心血管死亡的危險因素。因此為了保證透析順利進行必須準確的評估患者的干體重。生物電阻抗法作為一種客觀的評估患者干體重的方法,主要是通過測量及分析生物組織的電阻特性來評估透析患者的容量狀態(tài)的[4]。Pedro Ponce等[5]研究結(jié)果顯示,臨床評估組和生物電阻抗組評估所得的干體重有很大的相關性。通過生物電阻抗法用于管理血透患者的容量負荷以及判斷臨床預后,具有實用性、客觀性和可靠性[6]。
4.在改善患者血壓方面的作用
高血壓是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見的并發(fā)癥,病理機制復雜、控制目標難明確及監(jiān)測困難均增加了患者血壓管理的難度。高血壓的病理機制主要包括水鈉容量超負荷、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激活、交感神經(jīng)興奮、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血管內(nèi)皮功能紊亂等。一項在西班牙開展的隨機對照試驗[7],在透析前通過生物電阻抗法將患者分組,觀察腦利鈉肽、收縮壓、舒張壓、體質(zhì)指數(shù)的變化,結(jié)果表明生物電阻抗法評估干體重有利于維持患者良好的液體狀態(tài)和血壓水平。
5.在改善患者心功能方面的作用
心血管疾病是導致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左心室肥厚導致的長期細胞外液增多和高血壓是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獨立因素[8]。國外開展的隨機對照實驗[9],觀察主要指標為左心室質(zhì)量指數(shù)和左心室肥大的發(fā)生率,隨訪12個月后組內(nèi)研究結(jié)果顯示,生物電阻抗組的左心室質(zhì)量指數(shù)有所降低,左心室肥大的發(fā)生率降低。
6.在評估患者殘余腎功能方面的作用
殘余腎功能(residual renal function,RRF)是指腎臟組織受損后健存的腎組織的功能,RRF改善貧血,調(diào)節(jié)鈣、磷代謝紊亂,糾正患者營養(yǎng)狀況有積極的作用。生物電阻抗法通過對容量負荷、血壓、透析不良事件等方面的影響,來發(fā)揮保護殘余腎功能的作用。
因此,生物電阻抗分析法作為測量人體成分的一種評估方法,通過評估血液透析患者容量狀態(tài)和營養(yǎng)狀況,在控制血壓、改善心臟功能、保護殘腎功能方面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在臨床上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參考文獻
[1]? Kalantar-Zadeh K., Kuwae N., Wu D. Y., et al. Associations of body fat and its changes over time with quality of life and prospective mortality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J].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06;83(2):202–210.
[2]? Piratelli C. M., Telarolli Junior R. Nutritional evaluation of stage 5 chronic kidney disease patients on dialysis. [J].Sao Paulo Medical Journal. 2012;130(6):392–397.
[3]? Mathew S, Abraham G, Vijayan M, Thandavan T, Mathew M, Veerappan I, Revathy L,Alex ME. Body composition monitoring and nutrition i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and CAPD patients--a multicenter longitudinal study. [J].Ren Fail. 2015Feb;37(1):66-72.
[4]? 陳海燕,龔德華.應用生物電抗測量評估患者的容量狀況[J].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14,4(23):377-381.
[5]? Ponce P,Pham J,Gligoricfuerer O,et al,F(xiàn)luid management in haemodialysis:Conventional versus Body Composition Montoring (BCM) supported Management of overhydrated patients[J],Port J Nephrol Hypert,2014,28(3):239-248.
[6]? Tangvoraphonkchai K, Davenport A. Predialysis and postdialysis hydration statusand 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and survival in haemodialysis patients[J]. Int J Artif Organs,2016,39: 282-287.
[7]? Onofriescu M, Mardare NG, Segall L,et al.Randomized trial of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 versus clinical criteria for guiding ultrafiltration inhemodialysis patients: effects on blood pressure, hydration status, and arterial stiffness[J]. Int Urol Nephrol. 2012 Apr;44(2):583-91.
[8]? London GM.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ronic renal failure: pathophysiologic aspects. Semin Dial. 2003 Mar-Apr;16(2):85-94.
[9]? Garagarza C, Jo?o-Matias P,et al.Nutritional status and overhydration: can bioimpedance spectroscopy be useful in haemodialysis patients?[J] Nefrologia.2013;33(5):66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