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成
摘? 要:語文能力的核心是閱讀能力,語文教學的主體內(nèi)容是閱讀教學。三步閱讀法(整體性閱讀、研究性閱讀、鑒賞性閱讀)是能夠培養(yǎng)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時也是一種全面開放普遍適用的閱讀教學模式。本文試圖結(jié)合自己的閱讀教學實踐,從理論和實踐上對三步閱讀教學模式的特點和方法,做一點探索性的闡釋。
關(guān)鍵詞:閱讀教學;三步閱讀法
【中圖分類號】G 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21-0035-01
語文閱讀教學過程要求因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教師、不同的教學目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環(huán)境而不同,況且語文創(chuàng)造性思維教學的突出特征就是靈活的、變通的、沒有固定模式的。然而,任何教學過程,最終都必須體現(xiàn)一個教學目標。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實現(xiàn)教學目標,教師總會考慮各方面的教學目標,擬定一個較為合理的、能提高教學成效的教學程序,這就是模式。
因此,我在閱讀教學中嘗試按照“整體性閱讀—研究性閱讀—鑒賞性閱讀”的三步閱讀教學模式進行閱讀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整體性閱讀
就是在學生接觸一篇文章時,引導其通過快速閱讀,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大體輪廓和組織材料的線索,從而了解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主旨,獲取基本信息,這是由現(xiàn)代社會要求的閱讀目的和過程決定的。因為閱讀的目的是獲取信息,閱讀的過程就是對信息的識別、區(qū)分、判定、篩選、組合的過程。這類閱讀的重要性和實用價值是不言而喻的。這也是初步把握文章的過程。如閱讀《林黛玉進賈府》,第一步就是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文章是以林黛玉“處處留心,時時在意,不肯多說一句話,不肯多行一步路”為線索來組織材料的,寫出了林黛玉的細膩、敏感和自尊;閱讀《荷塘月色》,第一步就是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文章是圍繞“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來展開,寫出了朱自清的彷徨、矛盾和苦悶。這一步閱讀不同于百分之百吸收式的閱讀,正像對于人的最初印象一樣,強調(diào)的是一種“模糊認識”。通過整體閱讀獲得的信息,就為讀者的下一步研究性閱讀準備了材料。
2.研究性閱讀
就是在整體把握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文章的內(nèi)容、結(jié)構(gòu)甚或人物的特異之處。因為文章的特異之處,就是此篇文章區(qū)別于他篇文章的特點,也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更是文章最成功之處,把握了這個關(guān)鍵,那么,其他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仍以《林黛玉進賈府》為例,文章是以“處處留心,時時在意,不肯多說一句話,不肯多行一步路”作為組織材料的線索。按照常情常理,林黛玉到自己外婆家,上有賈母疼愛呵護,中有寶玉等一班同齡人陪伴照顧,下有丫鬟婆子恭維服侍,吃穿用度一應俱全,本應開開心心,說話做事放得開才是,但她卻偏偏是反其道而行之。這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她小小年紀,人又漂亮,為什么會顯得這么“老成”,與賈府如此生分呢?通過引導學生對其身世背景、家庭變故的分析,學生就不難得出:盡管她美貌多情,受到諸般呵護,但“寄人籬下”這柄利劍卻時時刺痛著她那顆敏感的心靈,使她益發(fā)變得自尊起來,表現(xiàn)出與其年齡極不相稱的少有的“懂事”。突破了這種特異之處,才能深入理解文章的內(nèi)涵。精細閱讀要求圍繞未能解決的重點,難點問題或新發(fā)現(xiàn)的問題,多角度、多層次地研究和討論,力求引發(fā)新思想、新見解、新途徑、新方法,以使問題順利迅速得到解決。
3.鑒賞性閱讀
這是在深入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充分利用已有知識和體驗,延伸課內(nèi)的知識,創(chuàng)造新的認識,它是研究性閱讀基礎(chǔ)上的進一步提升和總結(jié)。如《林黛玉進賈府》中林黛玉的兩次答話,第一次回答賈母的問話,“只讀了《四書》”,但從賈母的語氣中聽出她似乎不大贊成女孩子多讀書的意思后,在第二次回答寶玉的問話時,馬上就變成了“只認得幾個字”。讀到這里,就需要引導學生去仔細品味,作者正是通過這種簡短的回答,通過前后回答內(nèi)容的變化,表現(xiàn)了林黛玉極度的敏感和自尊,“處處留心,時時在意,不肯多說一句話”,“惟恐被人恥笑了去”。又如《五人墓碑記》,字字含“大義”,句句有真情,文章起首言“五人者,蓋為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義而死焉者也?!苯Y(jié)尾處言“故余與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去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就是運用層層對比的手法,把人物的特點描繪得更為突出鮮明,揭示“義”字的重要作用。因為“義”是古代社會中集體或個人所必須遵循的最高道德準則。因為義,周順昌被閹黨所逮捕;因為義,五位普通的市民為周順昌而死;也因為義,賢士大夫出錢為五人收尸,修墓,立碑,寫碑記,“義”的內(nèi)涵在這里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而這恰恰是作者的寫作目的,也是教材編輯者的意圖所在,我們今天就是要給“義”賦予新的時代內(nèi)容,并為之而“舍生取義”,這樣的鑒賞,既加深了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品味,也有利于學生的人生修養(yǎng)和人格塑造。
這一步閱讀,要求對學習、認識的內(nèi)容與生活體驗相交融,引發(fā)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塑造新的環(huán)境、新的事物、新的形象。同時,在生活體驗、運用實踐的基礎(chǔ)上,把文化知識和經(jīng)驗內(nèi)化為新的思想、觀念、信念和行為,升華為崇高的理想、情操和健全的人格特質(zhì)。
總之,當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需要我們不斷更新觀念,加強語文閱讀教學實踐,努力探索提高閱讀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而三步閱讀法則是能夠培養(yǎng)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時也是一種全面開放普遍適用的閱讀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費巍.多元智能理論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語文學刊,2014(20)
[2]莫佳曲.論述體驗式學習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