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翔宇
【摘要】:以青年學生為行動主體的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歷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當代價值??v觀五四運動的背景、過程乃至結果,青年因素無處不在且貫穿始終,而五四運動所闡釋的“愛國、民主、科學、進步”的精神也在青年中代代傳承。在當代中國進入新時代的這一歷史背景下,新時代青年更應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發(fā)揮先鋒隊和排頭兵作用,推動中國實現(xiàn)歷史跨越。
【關鍵詞】:五四運動 新時代青年 歷史使命
100年前的“五四運動”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啟迪, 今天的中國是昨天中國的發(fā)展, 當代青 年是“五四運動”青年的繼承者, 在當代中國進入新時代的今天, 新時代青年肩負著更任重而道遠的歷史使命。
一、縱觀五四運動的背景、過程,青年因素無處不在且貫穿始終。
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不妥協(xié)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同時也是一場聲勢浩大的青年運動、學生運動。從五四運動的背景、過程乃至結果等各方面來看,青年學生都起著功不可沒的作用。
(一)從五四運動爆發(fā)的背景上來看,青年群體起著重要的助推作用
五四運動發(fā)生的起因究其根源,這場運動是由經(jīng)濟結構、政治態(tài)勢、社會運行、民眾心理、外交燃點等綜合作用的結果。而青年作為最活躍的社會力量,在五四運動的發(fā)動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自從1840年鴉片戰(zhàn)爭開始,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當國人對清政府的失望和尋找出路的思想交織時,青年群體作為一股新鮮力量開始擔起救亡圖存和思想解放的重任。一些受過良好教育、情感充沛、思想敏銳的青年人,不計任何個人功利,勇敢地站在憂國憂民的時代前列。1894年,28歲的孫中山在檀香山興中會宣言中,他們提出了“救中國必須革命、救中國必須反帝、救中國必須開啟民智、救中國必須發(fā)展經(jīng)濟?!焙蜁r代的強音“振興中華”。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刊《青年雜志》,揭開新文化運動的序幕。以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作為旗手和中堅力量,他們的平均年齡才30歲。這一代青年知識分子發(fā)起的新文化運動極大的傳播了民主科學的思想,也為五四運動的爆發(fā)奠定思想基礎和智力源泉。
正當國人對當前國內現(xiàn)狀不滿又迷茫,苦于探索一條救國救民的道路之時,十月革命的炮響,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1919年1月,李大釗發(fā)表《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克主義的勝利》兩篇文章,這是中國人接受十月革命道路的最早表現(xiàn)。后文莊嚴宣布:“試看將來的環(huán)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瘪R克思主義思想經(jīng)過先進知識分子李大釗等人的學習跟宣傳,在中國有了一定范圍的傳播,進而影響和鼓舞了中國的工人階級,為我國的革命指出了一條全新的道路。
(二)從五四運動的過程來看,青年群體是思潮的引領者,是隊伍的主力軍。
當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到國內時,給了北京的青年學生及全國社會各界一個“強權”竟然戰(zhàn)勝“公理”的“晴天霹靂”,巨大的落差和民族危機感使青年學生們難以忍受,并產生了不可遏制的沖動。
5月4日午后,北京十余所高校的3000多名學生,打著“取消二十一條”、“還我青島”、“外爭國權,內除國賊”的旗幟,從四面八方匯集天安門廣場。集會演講、列隊游行、散發(fā)傳單,號召全國工商各界聯(lián)合起來外爭主權、內懲國賊。游行示威的學生在北京東交民巷受到阻撓和冷落之后,自發(fā)的前往曹汝霖的住宅進行抗議,痛打了章宗祥,并放火燒了曹宅。五四運動爆發(fā)之后,各個高校的青年學生紛紛組織起來,同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政府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他們采取罷課、游行示威的方式向帝國主義和北洋政府來表達抗議和憤怒。五四運動開始波及到全國各地,上海、天津、廣州、杭州、濟南等城市的青年學生也采取了相應的行動。與此同時,青年學生也意識到光靠自身力量是不夠的,還需發(fā)動社會各階層的幫助。他們成立了各種愛國團體,并且通過發(fā)表通電、派遣代表前往各地開展聯(lián)絡工作等方式,發(fā)動工人、市民、商人等社會各界參加到運動中來。
二、在新時代背景下看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和當代價值
五四運動是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愛國運動,它不僅是一場反對帝國主義的政治運動,而且是一場反對封建主義的文化運動,更是中國現(xiàn)代歷史發(fā)展的里程碑,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在新時代條件下,再回首五四運動,也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當代價值。
(一)從五四運動是一個標志性的歷史轉折點
第一,與以往的愛國運動相比,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近代以來,中國要邁向現(xiàn)代化的道路,首要攻克的就是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這兩個難關。太平天國運動主要目標集中于反對封建勢力,對帝國主義抱有一定幻想;義和團運動則受小農意識和時代局限,出現(xiàn)盲目排外傾向;辛亥革命缺乏明確的反帝目標與堅決的反帝決心。而五四運動標志著從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中國人民對帝國主義的反抗斗爭以及侵略本質的認識已由感性階段上升到理性階段,看清了西方列強屬于同一個“強盜世界”,徹底打破了對帝國主義的一切幻想,并團結和爭取全國各族各階層的人民,為挽救國家危亡而進行戰(zhàn)斗。
第二,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并與工人運動相結合,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在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之后,社會主義思潮開始注入新文化運動,并逐漸成為主流。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楊匏安、蔡和森、周恩來、董必武等中國一批最優(yōu)秀的分子,經(jīng)過各自摸索,走到馬克思主義的道路上來了。而且,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開始到工人中去進行活動。這樣,建立一個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工人階級革命政黨的任務就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
(二)新的歷史條件下,五四運動更能給我們帶來許多當代價值
第一,五四精神作為一股新鮮的血脈流淌在一代代中國青年的身體中。在國家求獨立、民族求解放的斗爭中,在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建設中,五四青年的愛國主義、自強之氣、創(chuàng)新意識、憂患態(tài)度、實干精神被一代代青年人繼承,新時代的青年們必將帶著這些優(yōu)良品質投身改革實踐,踏上新征程。
第二,五四運動確立的新的思想在新時代仍然閃耀著現(xiàn)代意義?!皭蹏⑦M步、民主、科學”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內容,“民主與科學是‘五四 精神的具體要求”,伴隨著五四運動而產生科學和民主思想在當今社會仍能給我們帶來許多啟示,五四運動所舉的科學、民主這兩大旗幟能為我們在現(xiàn)代化的漫長進程中始終指引著前進的方向,這也是五四運動的現(xiàn)代意義。
三、作為“五四精神”傳承者的新時代青年肩負的歷史使命及擔當
五四運動作為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一場空前絕后的徹底的反帝愛國運動,離不開大批進步青年學生的振臂疾呼和迅猛行動。新時代的青年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使命,必將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發(fā)揮先鋒隊和排頭兵作用,推動中國實現(xiàn)歷史跨越。
(一)不忘初心,堅定理想信念,樹立遠大理想。
理想信念指引著人生方向,決定著人生道路。一個人只有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才能使未來的方向更明確,目標更清晰,動力更充足。新時代,必然會面臨新的挑戰(zhàn)。對于涉世未深的青年人來說,如果不能堅定理想信念,選擇正確行為,就容易在時代風云變幻中迷失前進的方向。新時代青年要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成長成才,必須堅定理想信念,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不懈奮斗,腳踏實地,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
要實現(xiàn)偉大夢想、完成歷史使命,光有理想信念是不夠的,更應該有腳踏實地的實際行動,并堅持不懈的進行奮斗。奮斗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習近平總書記也為我們做了榜樣。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當知青的七年,就是帶著梁家河老百姓“奮斗”的七年,更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奮斗觀的最好詮釋。他曾說:“七年上山下鄉(xiāng)的艱苦生活對我的鍛煉很大。讓我懂得了什么叫實際,什么叫實事求是,什么叫群眾。這是讓我獲益終生的東西?!绷暯娇倳浽鴱娬{,廣大青年要勇敢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努力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
四、結語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當代青年應該像“五四”先輩一樣愛國、擔當,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這是新時代青年應自覺擔當?shù)臍v史使命。站在五四的百年關頭,當發(fā)揚五四精神,自強不息,百折不撓,不辱時代使命,不負人民期望,把握時代機遇,與時代共進退、與事業(yè)同發(fā)展,共同譜寫壯麗的時代華章。
【參考文獻】:
【1】喬孟濤,張曦.五四運動的時代背景及其歷史意義解析[J].蘭臺世界,2013(07):126-127.
【2】張德旺.偉大的歷史轉折——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J].世紀橋,2010(10):7-10.
【3】陸士楨.五四運動100周年與青年發(fā)展[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9,38(02):1.
【4】李春麗.五四運動及其對當代青年理想信念樹立的啟示[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9,3(03):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