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華
摘 要:本文主要以初中生物教學中運用微課有效教學的實踐分析為重點進行闡述,結合當下微課用于初中生物教學的意義為主要依據(jù),從合理選材、因材施教、知識模塊化這幾方面進行深入探索與研究,其目的在于加強初中生物教學質(zhì)量。
關鍵詞:微課 初中生物教學 應用
對于初中生物教學來講,合理應用微課十分重要,其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還能加強初中生物教學質(zhì)量。為此,教師需給予微課高度重視,通過行之有效的手段,促使其存在的價值與效果充分發(fā)揮出,為我國初中生物教學質(zhì)量提升到新高度做鋪墊。本文主要分析初中生物教學中運用微課有效教學的實踐,具體如下。
一、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微課應用的意義
(一)有助于開展課堂活動
首先,初中生具有較強的形象思維,教師在教學中應用微課,利用活動化教學模式,可以增加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互動,調(diào)節(jié)課堂氛圍。其次,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應用微課,可以打破課程的限制,使學生可以學習到全面的生物知識,提升學生的生物知識素養(yǎng),從而為學生以后的生物學習奠定堅實基礎。最后,通過微課,可以提升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可以在交流過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識。
例如,在講解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的區(qū)別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們播放微課視頻,然后對學生進行提問:最喜歡的小動物是什么?常見的爬行動物有哪些?通過提問,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然后對教學計劃進行有效合理的調(diào)整,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教學效率。
(二)有助于對各個層次的學生進行教學
微課教學屬于對傳統(tǒng)教學的一種補充,可以提升教學質(zhì)量。而且因為初中生物教材中,知識點較為瑣碎和復雜,通過微課,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生物知識點。并且,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對生物知識點掌握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互動。
例如,在講解“植物結構組成”時,教師可以通過微課視頻,對學生進行教學。微課視頻中,首先呈現(xiàn)一株豆科類的植物,指引學生認真觀察,了解豆科類植物。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講解一下該植物的各個部分的作用,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講解到葉片時,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講解葉片是植物與外界之間進行物質(zhì)交換的場所,和我們需要呼吸是一個道理,植物是通過葉片進行呼吸的。通過這樣簡單的語言,使全班學生都可以理解和掌握知識點,從而拓展了學生的知識范圍。
(三)有助于激起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應用微課,可以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的學習需求進行學習。并且通過微課,可以激起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從而提升教學質(zhì)量。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生物實驗微課,激起學生的興趣,從而使學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
例如,在講解“種子萌發(fā)實驗”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們播放種子各個階段的微視頻,然后指引學生對種子的情況進行觀察,從而激起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可以更加深入的理解知識點。
二、微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合理選材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在應用微課之前,需要挑選良好的素材進行微課課件的制作。合理良好的題材,可以有效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還可以有效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在應用微課進行教學前,教師需要了解每個學生掌握生物知識的實際情況,針對每個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微課方案,從而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生物教學。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使每個學生都可以提升生物成績,還可以使每個學生都可以學習到新的生物知識。
例如,在講解“開花和結果”時,該自然現(xiàn)象學生非常熟悉,但是花在開放以后內(nèi)部產(chǎn)生的變化和花凋謝以后結出果實的過程,學生們不是非常了解。這時,教師可以制作把花開花落的變化制作成微課視頻,在課堂上播放給學生們。通過微課視頻,學生們直觀的了解到花發(fā)生的變化,從而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記憶和理解。
(二)因材施教
微課屬于一種個性化的教學模式,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需要做到因材施教,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挑選合適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知識的講解。例如,針對性格外向的學生,教師可以通過問題討論、師生討論等形式,指引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針對性格內(nèi)向的學生,教師可以指引學生進行課外預習,經(jīng)過詳細的講解與測驗,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進行深入了解,以便有效的對教學計劃進行調(diào)整。
例如,在講解艾滋病這個話題時,教師在課前在網(wǎng)絡上搜索和整理相關資料,并把這些資料制作成不同層次的微課視頻,然后指引學生根據(jù)自身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個性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學習。然后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引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保證每個小組中都有不同層次的學生,從而使學生之間可以互幫互助,并且還可以加深學生對艾滋病危害和防范措施進行了解。
(三)知識模塊化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前后知識點的跨度較大,但是整個初中生物教材具有較強的結構性和系統(tǒng)性[4]。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把知識點變成為若干個模塊,對學生進行模塊化的教學,使學生可以在繁瑣的知識中,掌握整個知識脈絡,從而使學生可以更好的進行生物學習。
例如,在講解“生物和細胞”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可以把該章節(jié)的知識點都分解成若干個網(wǎng)絡微課包,其中包括:細胞結構微課、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微課、細胞分裂微課、綠色花開植物的結構微課等等。然后指引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學習需求,挑選適當?shù)膬?nèi)容進行學習。這樣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生生物教學中,教師需合理應用微課,其能夠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還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其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為此,教師需加大微課應用力度,讓其存在的實效性發(fā)揮出最大化,為初中生日后學習更加深層次的知識點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愛理.巧用微課,讓學生愛上生物——談談微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5):95.
[2]衣桂春,臧春銀.見微知著以點帶面——談巧用微課開展初中生物教學[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07):133-134.
[3]李萍.微課在初中生物“翻轉(zhuǎn)課堂”教學模式中的應用初探[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6(09):107-108.
[4]盧靜靜.尊重差異,追求個性化學習——微課促進初中生物分層次教學的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3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