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璐媛
摘 要:現如今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教育事業(yè)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小學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基石,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而小學語文教育中,閱讀教學是其中一大難題,許多小學在語文課上進行閱讀教學時,暴露出了許多矛盾和問題。本文通過分析當下小學教育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發(fā)現的問題,提出了一些見解,希望為我國教育界工作者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改進措施
引言
小學階段的教育對于兒童思維和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意義。小學語文教學在小學教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長久以來,我國小學語文教學都重視聽說讀寫四部分,其中閱讀教學直接關系著語文教學課堂的質量。
1.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意義
小學是學生們接觸素質教育最開始的地方,能夠塑造學生的性格與能力,因此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對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而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的進行自主學習。隨著教育改革的浪潮,從小學至大學多數院校都謹遵素質教育的原則,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發(fā)展,同時也使我國目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但在教學實踐中,依舊以傳統教學方式為主,這也是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2.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發(fā)現的問題
2.1閱讀教學課堂以老師為主,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
當前我國小學階段的教學普遍缺乏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往往以老師教授知識為主,忽視了學生的理解與自主探究。而教育改革章程中明確指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老師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路人。盡管教育改革進行得轟轟烈烈,但是受以往固有觀念和教學方式的束縛,目前的小學教育依舊以教師教學為主,學生則成為了教學課堂的旁觀者。老師不斷向學生教授知識,向學生講解自己的閱讀感受,同時學生單方面地接受教學知識,很少進行反饋,雙方難以形成良好的溝通和交流。而且在單一的接受閱讀理解的過程中,學生難以進行更多的思考,阻礙了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2.2閱讀教學以教材為主,忽視了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
2.2.1教師照本宣科,與學生難以形成良性溝通
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中,老師通常以教材為主,通過生字講解、歸納段落大意、總結思想等方面完成閱讀教學,往往只關注于課文中的重難點,而不重視學生對于文章段落的理解與表達。對于指導學生解決問題,用熟練通順的語言表達思想這些方面則關注更少,因此閱讀教學課堂中老師與學生之間缺乏溝通,并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2.2.2教師過于重視文章講解,忽視了閱讀氛圍的塑造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中,老師往往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完成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把握。學生即使在完成文章的學習后,可能連文章都無法通順連讀,無法帶入感情去閱讀文章,這就是老師不重視閱讀環(huán)境塑造的后果。
2.2.3教師對課本理解存在偏差
很多小學語文老師在編寫教案的,都以參考書等教材上的文章思想為依據來解讀文章,很少以學生角度來思考文章內容,使得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難以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意思。另外,一些老師在課前預案時甚至完全脫離課本,對課堂教學自由發(fā)揮,看似重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實則不切實際,忽視了教學最本質的對于課本的研究。
2.3學生積極性不高,缺乏閱讀興趣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充分的興趣才能激發(fā)行動的可能。大數據調查顯示,多數小學生對閱讀并無興趣。原因在于,目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更多的老師并不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通常讓學生被動地接受課堂知識,忽視了課文情感的表達。學生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無法理解文章的思想,無法獲得樂趣,從而直接干擾學生的閱讀興趣。導致學生在寫作練習中缺乏寫作靈感,進一步阻礙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周而復始,只會使學生對閱讀失去興趣。究其根本,老師只有對閱讀教學重視起來,才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3.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改進措施
3.1 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
我國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通常是老師參考教科書,講解課文的生字詞、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只是簡單地傳授知識。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學到的是老師閱讀文章后的理解,而不是自己的感受。但是學生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老師只是學生學習道理上的引路者。因此在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時一定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老師要教會學生自主閱讀,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而不是偏聽偏信老師的教學,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學會思考。結合教學實踐,老師在閱讀教學中可以通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去解決,在自主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所以老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學會凝練文章關鍵內容,結合學生的能力水平設定有價值的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3.2教師要合理利用教學資料,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
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在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如果學生缺乏對文章基本的認知,那么閱讀理解的能力培養(yǎng)也就無從談起。所以老師要注重學生對文章的整體理解,通過展示框架、提出問題等方式把握課堂進度,引領學生攻克閱讀中的重難點,使學生時刻緊跟課堂,充分理解文章。此外,教師要充分了解各個年級的教學重點,根據小學階段教學的特殊性制訂合理高效的教學計劃,并在教學實踐中依照學生實際情況而更正教學計劃。
3.3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好奇心是人們了解事物的動力。培養(yǎng)孩子們的閱讀興趣,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能夠提高學生們自主思考的能力。小學生對于任何事物都有種強烈的好奇心,老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們的好奇心理,在課前為同學們播放與課堂內容相關的視頻、PPT等動態(tài)資料,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帶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求知欲望。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表演、討論等方式將學生帶入到情景中,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文章的內容,從而提高學生們的閱讀積極性。
結語
現階段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雖然存在著許多問題,但教育界并沒有視而不見,而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和研究,尋找解決方式,從而創(chuàng)造真正適合小學階段的教育模式??偠灾逃缤室欢〞o跟教育改革的發(fā)展趨勢,進行實踐和反思,尋找更有效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黃志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8,8(9):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