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娥
摘 要:精讀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方式,更是發(fā)展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本文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首先分析了精讀的重要作用,并從四個方面對小學中高段精讀課文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深入研究,以希望能夠有效推動小學語文閱讀的開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 精讀課文 方法研究
教學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教師根據文章內容、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在精讀教學中,教師要明確重點,引導學生讀、悟,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并不斷地提升。下面本文就以此為出發(fā)點對文章主題進行具體說明。[1]
一、精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精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僅可以發(fā)展學生的語文能力,還能促進學生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在精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引導學生掌握讀的規(guī)律,并能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將語言文字轉化為自身的知識。在這里,教師也要注意教,并且有方法的教,讓學生能夠主動探索知識。精讀教學要在具體項目的引導下進行,讓學生讀中獲得領悟,在讀中成書。[2]
二、小學中高段語文精讀課文教學方法研究
學生的讀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兩者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所以,在精讀教學中,教師要將二者結合起來,如此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1.走出讀的誤區(qū),發(fā)展學生讀的能力
多年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教學要想改革和發(fā)展,必須轉變觀念,必須從傳統(tǒng)的模式中走出來,將課堂還給學生,引導學生在讀中解讀文本,體會文章含義。閱讀教學的根本就在于讀,但是對于讀的理解,很多教師都出現(xiàn)了偏離,一味堅信多讀書,文章含義自然會顯現(xiàn)出來的,讓學生反復的閱讀,卻唯獨忽視了對讀的要求,忽視了教師的指導,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讀的能力。精讀的教學目標在于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逐漸發(fā)展讀的能力,并學應用多種閱讀技巧,這些方法和能力的獲得,自然離不開教師的培養(yǎng)。例如在《落花生》一文中父親關于花生的談論: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將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出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的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別出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首先讓學生自由朗讀這句話,然后交流讀的體會。通過交流同學們理解了,這樣細致的描寫,可以體現(xiàn)花生默默無聞、樸實無華的品質。在理解了句子的含義之后,再引導學生讀這句話,相信同學們又會產生一番體會。
2.突出重點,開展綜合訓練
一篇文章包含很多內容,一篇文章不僅可以訓練學生詞句、寫作手法的能力,還能鍛煉學生聽說等的基本能力。但教學的開展是有重點的,突出重點,開展綜合訓練一定要以學生的年齡特點為基礎,體現(xiàn)訓練的階段性。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來講,要將重點放在詞、句以及朗讀上來,可以適當?shù)厝谌肽x、復述的訓練。此外,教師要處理好教學重點的關系,不同的階段所訓練的重點也有所差別,每節(jié)課也有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但是要注意,重點和非重點之間是互相轉化的,并不是永成不變的。因此在突出教學重點時候,教師要從學生的具體學情出發(fā),引導學生基于自身所學去探索新的領域。最后,要做到重點和一般的結合。
3.融入方法,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
在精讀教學中,教師要明確教學的目的不僅是學生說出正確答案便可,還要引導他們去解讀方法。指導學生掌握精讀的方法就是在實際閱讀中,教師有意識地融入一些例子,讓學生從對感性材料的認知上去獲得閱讀的方法,在將其運用到對文章的解讀中去,最終轉化為學生的一種內在能力。第一,從文字到解讀文章,再到體會語言的運用,這是開展精讀教學的基本方法,當然在這一過程中,對形式和內容的把握應該是有側重的,是螺旋上升的,在感知語言上不僅包含對文章的初步解讀,也包含對作者用語的理解,為了滲透這一閱讀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先通讀課文,在有了初步感知上,再讓學生細細品味文章,體會文章情感,最后是語段的閱讀,以強化學生的情感。第二,聯(lián)系作者創(chuàng)設的語境,理解文章字詞句,這也是閱讀的一種方法,在這種閱讀方法下,將學生原本陌生的詞、句放在特定的情境中,其含義就自然明了。
4.以問題為引導,在學中領悟
在精讀課文教學中,教師的引導對學生思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指導學生理解文章語言的時候,要通過問題來引導,以讓學生在對問題的分析和解答中提升自身認知水平。教師還要善于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設置問題,以發(fā)動學生大腦,激發(fā)學生思維,讓學生在精讀中達到領悟的目的,真正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例如,在學習《白楊》這篇文章的時候,在初讀文章時,都會問“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情?”,到了精讀中會問“白楊的生活環(huán)境極其惡劣,那么爸爸的生活環(huán)境又是怎樣的呢?”,從中可以看出爸爸具有怎樣的精神?一系列的思維導向,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獲得了領悟,發(fā)展了思維。如此,在學生日后的閱讀中才會更加的心應手。[3]
結語
在小學語文精準教學中,教師深入教材和學情,有計劃地在教學中滲透各種閱讀方法。總之,各種方法的應用都應該和實踐結合起來,因此達到舉一反三的能力,以促進小學中高階段語文精讀教學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查青鋼.基于小學語文高校課堂教學之精讀課文教學研究[J].《動動畫世界:教育技術研究》.2011.
[2]陳曉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之精讀課文的教學研究[J].《時代教育》.2012(6):131-132.
[3]余向梅.小學高段語文精度課文教學模式探究[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