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坤
湖南省會同縣馬鞍鎮(zhèn)貢田村,雖然距縣城只有十幾公里,但看起來像是世外桃源。這是一個古村落,這是一個有故事的小地方。
相傳宋朝,會同有一才子在京城高中,被皇帝招為駙馬,是年攜公主回家看望父母,因山高路險,在江市棄船騎馬而歸,入鄉(xiāng)境界,為尊敬父母長輩,卸鞍步行,后來此地命名“馬鞍”。父母聞訊相迎,駙馬與父母相見之地,后來被命名為“相見”。時值中午,在一農(nóng)舍就餐,幾味山野小菜清香可口,大米飯上桌時,那飯粒油亮發(fā)光,稻香撲鼻。與駙馬同行的公主胃口大開,吃過飯后,唇齒留香,回味無窮。歸時公主帶了少許稻米進宮,給父皇品嘗,皇帝大加贊賞,遂指定該米為貢米,每年由地方征集進宮,生產(chǎn)這種大米的稻田便被稱為“貢田”,這個村子由此便叫作了“貢田村”。
貢田村是個小小的村落,只有兩個自然村,百十戶人家,400來人,有龍、梁、張、雷等姓,侗族、苗族、漢族共居。數(shù)百年來,這里民風淳樸,村民和睦相處,從不吵嘴紅臉,從不爭山爭水,沒有鄰居糾紛,沒有家庭矛盾。村里尊老愛幼美德代代相傳,健在的古稀以上的老人常常占村民總人數(shù)的六分之一多,且大都身體健康。這些老人下田種地,上山放牧,屋內生火做飯,屋外照看兒孫,樣樣都干得動。
貢田村四周群山環(huán)繞,滿目蒼翠。村里現(xiàn)存有大片古樹群落,上百年的古樹有300多株,品種有樟、楓、檀、銀杏、松等70余種,至為珍貴,十分難得。從遠處看,一片一片的古樹,像一件一件的綠色披風,裹著一個一個的山坡,重重疊疊,郁郁蔥蔥,生機盎然。山下,樹屋相映,鳥語蟬鳴,寧靜祥和。一條小溪從村前流過,潺潺小溪長年不涸,一年四季唱著那和諧悅耳的歌曲,溫柔而歡快地滋潤著那片“貢田”。秋天,一丘丘稻田,像鋪了一地的金子,一陣陣金風送爽,一層層稻浪翻滾,那種情景,令人陶醉。
貢田村的這些古樹,最大的圍徑在4米以上,最高的達30多米。它們或挺拔、或俊秀、或優(yōu)美、或蒼老,有的像才子,滿腹經(jīng)綸的樣子;有的像智者,胸有成竹的樣子;有的似玉女,羞羞答答的樣子;有的像“藥王”,仁慈仁愛的樣子;有的像青春少年,壯志凌云的樣子;有的像老夫妻,執(zhí)子之手的樣子;有的像不倒翁,樹心早已空枯,還死撐著不倒下……貢田的山神護佑著古樹,古樹也蔭庇著村民。村民依樹建房,每家每戶房前屋后必有古樹,古樹成了貢田村民心中護佑家族繁衍昌盛的神明。他們說,“大樹底下好乘涼”!
或許是出于對那個宋代駙馬的敬仰,如今,貢田人還把這些古樹名木進行了劃分和命名,他們把整個村落的古樹分為同心林、家和林、健康林、長壽林、孝子林、財富林、求學林等七大塊,同時對那300多株百年以上的古樹,根據(jù)每棵樹的形象和特點,一棵一棵地為它們署上富有個性和寓意的名字,進行掛牌保護,砥礪子孫后代。你只要走進貢田,那一棵棵叫做“同心”“壯志凌云”“胸有成竹”“金不換”等名字的古樹,就會走進你的心田,與你靜靜地“對話”。
貢田的古事年年在詠傳,貢田的古樹年年發(fā)新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