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馬基雅維利與韓非子非道德主義權力觀比較

      2019-10-21 17:46:16王鷺
      大東方 2019年7期
      關鍵詞:權術權力觀

      王鷺

      摘 要:馬基雅維利和韓非身處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但在各自的時代背景下,提出了各自的“非道德主義權力觀”,在對人性的解讀、國家政體的選擇和君主統(tǒng)治方法上都有相似的觀點。本文將馬基雅維利和韓非的非道德主義權力觀進行對比分析,便于我們更好的理解中西方思想文化的相通之處,認真審視、借鑒他們思想中合理的部分,把德治與法治相結(jié)合,對我國當前正在進行的政治體制改革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非道德主義;權術;權力觀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兩位思想家他們身處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時代背景,但政治思想?yún)s極為相似。他們分別是馬基雅維利和韓非子,馬基雅維利生于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而韓非子卻處于戰(zhàn)國末期,但他們都主張君主使用一種摒棄道德規(guī)范,使用權術的統(tǒng)治方法,即非道德主義權力觀,形成了系統(tǒng)的君主統(tǒng)治方法。正是由于兩者之間如此多的相似性,使得他們具有很大的可比性。

      本文立足于馬基雅維利和韓非所處的時代背景,從人性觀、政體思想和君主的統(tǒng)治方法三個方面進行對比分析,更好的理解中西方思想文化的相通之處,認真審視、借鑒他們思想中合理的部分,把德治與法治相結(jié)合,對我國當前正在進行的政治體制改革有重要的意義。

      一、人性觀

      人性觀是政治思想的基礎,對人性的界定往往影響著政治思想家思想的主基調(diào)。無論是馬基雅維利還是韓非子,由于他們所處的動蕩的社會環(huán)境,對人性的態(tài)度,也都不約而同的從功利性的角度去審視。

      1.馬基雅維利性惡論

      馬基雅維利總體上傾向于性惡論。他認為,性本善的觀點可能非常人道,但用在政治生活中卻是極為荒謬。所有歷史學家和論述政治統(tǒng)治的學者,都不把性善論作為基本原則,因為一旦有了適宜的機會,人心就會自然墮落。他認為人類最初和動物一樣,是分散活動的,追求權力和財富是人最基本的欲望。權力和財富總是有限的,而人們的欲望卻沒有窮盡,因此人與人在爭斗中彼此的關系是虛假、偽善的,如果任憑人的本性發(fā)展,必定會造成一個互相爭斗、殘殺的戰(zhàn)爭局面。

      2.韓非子人性好利思想

      韓非師從荀子,部分地受到了荀子性惡論的影響,同時,也繼承了商鞅的人性好利的觀點。韓非認為,人的好利主要是根源于人們的生存需要,由于每個人都有生存的需要,每個人也就都有欲利之心,人的任何行為都受好利的本性支配,即使是父子、君臣之間,也是記利而行的。因此,君臣之間以忠信仁義相待,是不可靠的。

      既然仁義道德本來就是不可靠的,也就不能用仁義道德的觀點去認識、分析人的行為。韓非舉例說,王良愛馬,越王勾踐愛人,愛馬并不是為了馬,愛人也不是為了人,其根本原因是要利用馬馳驟,驅(qū)使人民去打仗??傊?,人不是道德的人,而是逐于利益的人。

      3.比較

      在列舉了馬基雅維利和韓非的人性論觀點后,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兩者的人性論觀點,不僅有相似點,也有不同點。

      (1)相似點

      他們都是從經(jīng)驗主義出發(fā)的,他們并沒有對人性從學術角度進行嚴謹?shù)倪壿嫹治?,而都只是從現(xiàn)實中觀察的來的。馬基雅維利目睹了各國統(tǒng)治者之間爾虞我詐玩弄陰謀詭計的技倆,同時也受到當時欺詐、揮霍、驕奢淫逸等墮落的社會風氣的刺激,得出人性惡的結(jié)論。而韓非子則是通過觀察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他對人性好利的表述多是舉了一系列現(xiàn)實生活中的例子,如君臣、父子間的關系。

      此外,他們都強調(diào)“利”。這一點上,韓非認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本質(zhì)上都是為了追求利益。馬基雅維利也認為,人一生都是為了追求財富和權力兩者,強調(diào)追求利益在人性中的重要作用。

      (2)不同點

      馬基雅維利和韓非子的人性論誕生的學術土壤不相同。馬基雅維利處于文藝復興時期,當時的西方社會在經(jīng)過中世紀的黑暗統(tǒng)治后,普遍接受基督教的“原罪”學說,認為人一出生就是帶有原罪的,只有得到上帝的恩典才會獲得救贖。馬基雅維利的思想難免受到基督教原罪說的影響,提出人性本惡。而韓非則是受到其師傅荀子的影響,荀子提出“今人之性,生而好利焉。”

      除了學術土壤的不同,我們應該注意到,馬基雅維利“性惡論”與韓非的“人性好利”本就存在差異,不可簡單將之混為一談。性惡論是對人性的一種否定,認為人性是壞的、惡的;而“好利”則是人的一種本性,無所謂好壞。韓非只是客觀的、不回避地說明人的本性,并且他認為人的好利本性根源于人的生存本能,因此,人性不僅不應該矯正,而應該收到尊重,因為事實上并不存在不好利的人。國家應該充分利用和引導民眾好利的本性,使人的好利本性為君主專制制度服務。

      二、政體思想

      從國家觀的角度看,馬基雅維利和韓非都主張實行君主專制主義政體,這是他們非道德主義權力觀的第二個顯著的相似點。

      1.馬基雅維利君主專制

      馬基雅維利雖然主張意大利建立君主專制制度,但他本質(zhì)上是認可共和制的,可以說創(chuàng)建自由共和國是馬基雅維利的理想。他在考察、判斷各種政體的相對優(yōu)劣時,贊賞羅馬的共和制度,認為羅馬在混合制下,創(chuàng)建了一個完美的共和國。但,盡管共和制是一種合理的政體,它還必須在一種有序的社會中才能實行?;诂F(xiàn)實,馬基雅維利主張意大利建立君主專制制度。他說:“在人民腐化到如此程度,連法律也不足以控制它的地方,必須連同那些法律一起,組建一種更強大的權力,這種權力是一種帝王般的鐵腕,可以利用其絕對的和非常的權力,抑制住有權勢者的過分的野心和腐敗?!?

      2.韓非子帝王統(tǒng)治

      君主、國家、臣民三者之間的關系,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普遍關心的問題,韓非站在極端君主專制的立場,認為君主的利益高于一切。關于君主與國家之間的關系,韓非認為君主是國家的主人,國家則是君主的私有物,因此,君主的利益也就代表著國家的利益;在君主利益與臣下利益孰為重要,以及如何處理君臣關系這一問題上,韓非主張一切從君主的利益出發(fā),臣下的利益應該絕對服從君主的利益。臣下任何時候都是為了滿足君主政治的需要而存在的,一切妨礙君主利益的臣下,都在清除之列。

      3.比較

      由上觀之,馬基雅維利和韓非在政體觀上,雖都主張實行君主專制,但仍有目的上的不同:馬基雅維利只是將君主專制制度看做挽救意大利的臨時措施,他認為,君主的暴力只是政治的藥劑,只能治療病態(tài)的國家,而不可視為普適的最好的政體。在國家統(tǒng)一之后,還是應該實行共和制度。韓非提出君主專制的思想,是為了實現(xiàn)富國強兵的目的以至于最終完成統(tǒng)一事業(yè)。他認為只有以君主利益為中心,將君主的利益置于高于一切的位置,才能實現(xiàn)“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zhí)要,四方來效”的政治局面,韓國的富強,天下的統(tǒng)一才指日可待。

      三、統(tǒng)治方法

      1.馬基雅維利“權術”至上

      馬基雅維利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主張國家的根本問題是統(tǒng)治權,統(tǒng)治者應以奪取和保持權力為目的。他相信,有一種國家的藝術,是專門屬于君主的藝術,在他的著作《君主論》中,系統(tǒng)地整理出了君主的統(tǒng)治方法。

      首先,馬基雅維利極力主張君主應以實效為原則,不要受傳統(tǒng)的基督教道德準則的束縛,可以采用各種手段去實現(xiàn)自己的目的。對于君主,作惡比行善帶來的后果好,一個君主不僅不必具備各種美德,而且,如果真具備各種美德并永遠遵循的話,那對君主來說是十分有害的。他解釋說,因為經(jīng)驗表明,所有干大事、成大業(yè)的君主,對信義都非常輕視,但正是這種背信棄義的君主才能征服信守諾言的君主。

      其次,馬基雅維利主張君主應當注重實力,培植一只忠實于自己的軍隊,以維護良好的法律。他特別強調(diào)君主要重視戰(zhàn)爭的藝術,將主要注意力和心思用在這方面。只要君主手中的軍隊裝備精良,國家又有良好的同盟,就能對付任何危險??傊?,戰(zhàn)爭成敗將決定君主全部事業(yè)的成敗。

      再次,為了爭取民心,馬基雅維利主張君主應當遵守使人畏懼而不遭人憎恨的基本原則。他提示君主,應該將不得人心的事情假手于人,而將施恩分惠的事情自己來做。君主應該做弱小者的保護者,而不能增加他們的力量。

      另外,馬基雅維利提出了許多具體的統(tǒng)治手段。比如君主應該同時效法獅子和狐貍,既要兇猛,又要狡猾,也就是善于采取暴力和欺騙的方式。

      2.韓非子“法術勢”相結(jié)合

      以君主利益至上為出發(fā)點,韓非主張君主應該法術勢兼用。在戰(zhàn)國前期法家中,慎到重于勢,申不害重于術,商鞅重于法,而韓非則兼取三家之長,同時也指出了三家不能兼用法、術、勢的缺陷。韓非認為,法、術、勢三者是相輔相成的,也就是說,法和術是人主統(tǒng)治臣民的工具,而勢則是運用法術的前提和條件。

      法律對于治理國家來說,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法律是全體臣民的行為規(guī)范,法律是制止社會動亂的有力工具,只有實行法治,才會避免人與人之間的爭奪。因此,治理國家必須實行法治。

      法是用來統(tǒng)治全體人民的工具,而術的對象則是群臣,是君主駕馭群臣、考察群臣的手段,因而法律的特征是公開,而術則要藏于胸中,為君主所獨有。術的要領主要有:第一,君主無見其所欲。君主應該把自己裝扮得高深莫測,使任何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底細,使得臣下沒法鉆君主的空子。第二,虛靜無事。君主要對任何事情都不表態(tài),凡事藏而不露。首先讓臣下盡力去做,讓臣下發(fā)表意見,然后自己伺機捉捕臣下的過失。第三,設法割斷人臣與民眾、大臣與大臣的聯(lián)系。使人臣不能結(jié)成朋黨,在民眾之中難以養(yǎng)成聲望,這樣,臣下只能唯君主之命是從。第四,循名責實,參驗群臣。這里的參驗群臣主要是用陰謀的手段監(jiān)視臣下,其目的在于使群臣能夠勤于職守,言行相符。

      關于勢,也就是權勢,是君主所掌握的生殺予奪的權力,是君主運用法和術的前提。韓非認為,勢是君主之所以能夠君臨臣民的根本條件,有勢與無勢,是君與臣的根本差別所在。君主之所以能夠制服臣下,并不是由于君主的品行、才能高于臣下,主要是君主手中掌握著勢。因此,權力是決定社會政治地位的根本條件,道德與才能都不起作用。

      3.比較

      馬基雅維利和韓非子對君主統(tǒng)治方法的論述相比之下,有相似性也有差異性。

      (1)相似點

      馬基雅維利和韓非子所提出的君主統(tǒng)治方法都是建立在對道德的輕視基礎上的。他們都認為道德是軟弱的,君主應將道德排除在外。如若實行德治,刑罰就會變得松緩,作惡之人就會更加肆無忌憚,不利于統(tǒng)治者統(tǒng)治。

      輕視道德的權力觀也決定了兩者都注重統(tǒng)治者運用“術”。馬基雅維利提出了一系列的“權術”,教導君主同時效法獅子和狐貍,懂得同時運用暴力和欺騙。而韓非提倡法術勢結(jié)合,其中他所指的術是君主駕馭群臣的手段,是一種政治手段??梢钥闯?,他們兩者都認為術治手段很重要。

      (2)不同點

      對刑罰態(tài)度和對人民群眾的態(tài)度是馬基雅維利和韓非的非道德主義權力觀的不同點。在對刑罰的態(tài)度上,韓非作為法家的集大成者,主張嚴刑峻法,主張暴力統(tǒng)治,鼓吹重刑主義。而馬基雅維利在這方面,卻是主張軟硬兼施,同時效法獅子和狐貍,加入了陰謀的因素。

      馬基雅維利教導統(tǒng)治者使用權術的同時,重視人民,強調(diào)人民的重要性。他認為對于君主來說,爭取民心是至關重要的,所以他一再告誡君主要注意保持在人民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將不得人心的事情假手于人,將施恩分惠的事情自己做,而且做到不侵犯公民的財產(chǎn),不橫征暴斂。相反,韓非極為輕視人民群眾的作用,他堅信人民群眾是用來統(tǒng)治的,根本無需浪費時間去研究他們。

      馬基雅維利和韓非雖是生活于不同的時空,但同處亂世,立足于挽救各自的國家于危亡,以超人的睿智思考現(xiàn)實社會中的問題,所提出的非道德主義權力觀亦在人性觀、政體思想和君主統(tǒng)治方法方面有如此相似性。他們的思想都頗受爭議,但也正因為爭議不斷,才更突出他們在各自所處的時代所具有的開創(chuàng)意義。同時,在比較了他們兩者之后的非道德主義權力觀之外,我們應該認清,這里所闡述的“非道德”,不是不講道德,完全拋棄道德,而是反對以傳統(tǒng)道德治理國家。這對于當前我國國家治理方式有很大借鑒意義。

      當前我國深刻總結(jié)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成功經(jīng)驗,把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深刻把握法治與德治的辯證關系,認真汲取各國優(yōu)秀文化的智慧養(yǎng)分,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把法治建設和德治建設更加緊密地結(jié)合起來,實現(xiàn)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不斷提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水平。

      參考文獻

      [1][意]尼科洛·馬基雅維利.君主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2]高華平.韓非子[M].王伏玲評注.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3][意]尼科河·馬基雅維利.論李維[M].馮克利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西方政治思想》編寫組.西方政治思想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曹德本.中國政治思想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6]江榮海.中國政治思想史九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7]周志武,高建平.馬基雅維利與韓非子政治思想之比較[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3(11):152-155.

      注釋

      [1][意]馬基雅維利:《君主論·李維史論》,潘漢典、薛軍譯,吉林出版集團2011年版,第295頁。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國際關系學院)

      猜你喜歡
      權術權力觀
      試論對《君主論》與法家申不害“權術”思想的比較
      卷宗(2017年18期)2017-08-23 08:36:57
      淺談人性假設與權力觀
      商情(2017年1期)2017-03-22 16:44:41
      芻議《笑傲江湖》中權、術、謀
      淺談領導干部如何嚴于用權
      活力(2016年12期)2017-03-14 20:25:32
      簡述權力觀對現(xiàn)實的影響
      簡析蔣介石在南京政府初期奪權中勝出的原因
      淺談《三國演義》批判
      青年文學家(2016年5期)2016-04-27 02:55:29
      政治需要權術嗎?
      樹立正確“三觀”堅持“群眾路線”
      以文本細讀法還原一個不一樣的宋江
      徐水县| 大城县| 长乐市| 长汀县| 太原市| 佛山市| 阳高县| 永新县| 沂水县| 宁河县| 庄河市| 怀远县| 罗田县| 通州区| 新竹县| 方正县| 永吉县| 石家庄市| 古浪县| 墨脱县| 荔波县| 普定县| 岑巩县| 郧西县| 麻江县| 辰溪县| 晴隆县| 房山区| 漳浦县| 图木舒克市| 桃园市| 辽阳市| 万全县| 东源县| 汨罗市| 汝南县| 邓州市| 寿宁县| 贡觉县| 龙井市| 永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