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
摘 要:巴金的作品中塑造出了不少成功的女性形象,但在創(chuàng)作《憩園》的時候,卻塑造了一個和其他作品不一樣的新女性——萬邵華,她是巴金筆下最接近女神般的人物,也是巴金筆下最兼容東西方文化的女性,但是她卻是一個受害者的形象,萬邵華是個有著多重身份的女人,即是自己,又是姚太太,還是一位后媽,多重身份是她悲情的開始也是結(jié)束,最后巴金還是同情了萬邵華,或許這樣的結(jié)局才是最好的了吧。
關(guān)鍵詞:家庭;萬邵華;姚太太;趙家;自由
對巴金的小說《憩園》,似乎大量的評論都寄希望于在楊夢癡身上發(fā)掘到人性的光輝。事實確實是這樣的,談到文章內(nèi)容,說到作品內(nèi)足夠感人肺腑的一點,便是寒兒對父親楊夢癡的愛。那與此相反的,小虎和父親姚國棟則更多的是詬病,雖然小虎的性格是姚國棟和趙家造成的,但是接下來所討論的人則是承擔了大部分責任,在《憩園》里,當觀眾論到誰是巴金先生塑造最成功的女性形象時,萬昭華可謂當之無愧了。巴金的作品中塑造出了不少成功的女性形象,但在創(chuàng)作《憩園》的時候,卻塑造了一個和其他作品不一樣的新女性。
接受美學(xué)認為:一千個讀者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假若我們從萬昭華本身出發(fā),來看待《憩園》,那么就能從另一個角度解讀這部作品。在中國文學(xué)史方面,但凡涉及到兩性的作品,男人大多是強者的姿態(tài)出現(xiàn),而男人背后的女性則承擔了弱者的角色?!俄瑘@》亦是如此。中國社會長期男尊女卑的思想鉗制女性的發(fā)展,在西蒙·波娃的著作中得知“家被男性世界所包圍著,她只能遠遠地尊敬這個世界,不敢越雷池一步”[1]。萬昭華在姚家的生活并不是盡如人意,她似乎毫無作為,家里的瑣事有下人去解決,而萬邵華身為女性所要做的相夫教子呢?從夫妻關(guān)系可以看出,萬邵華是相當成功的,但是夫妻之間即使再恩愛,教子方面的敗筆也是不容抹掉的,萬邵華和小虎之間的矛盾也不會受到任何緩解。
先說萬昭華的善良者的身份,在《憩園》中心善者莫過于姚太太,當黎先生剛遇見姚太太的時候,文章中這樣描寫:“玻璃窗上掛著淡青色窗帷,使得投射在她臉上的陽光柔和了許多。這應(yīng)該是一幅使人眼睛明亮的圖畫吧”簡單幾筆,便把萬昭華的形象勾勒了出來,她臉上一直掛著笑容,還是個新派人物,萬昭華是一個中西方文化都兼容并蓄的人,她是可以做到東方提倡的中庸之道的人,不僅和身邊人相處都很愉快,并且也明白西方思想,她渴望自由,憧憬自己能像黎先生一樣“能夠自由地往各處跑”。在娘家的生活也是十分和氣,“雖然沒有多少錢,人家萬家一家人過得和和氣氣”,而且萬昭華是一個極善性格的人,在了解到黎先生筆下的人物命運如此悲慘的時候,心念念不忘人物的命運,甚至希望和黎先生交流來改變?nèi)宋锩\,在聽到寒兒敘述經(jīng)過的時候,用憐愛的表情和動作,去請求寒兒把事情經(jīng)過講完,講到傷心處的時候,不忘記加上一句“你講下去心頭不太難過吧,你不要勉強啊”。講完后,姚太太依然面容溫和,甚至想要把花園還給寒兒,在這里有必要分析下萬昭華善的心態(tài),她的善良是包容性的,是可以容納所有人的,這種善良是任何人都難以企及的,甚至為了別人的滿足犧牲自己的利益,而巴金塑造這樣的人物確確實實是有一點不尋常的,甚至已經(jīng)超過了生活本身,在作品中,萬昭華是女神級別的存在,而這些其實都是有原因的,首先,娘家良好的教育讓萬昭華懂是非明事理,三字經(jīng)說道,人之初性本善,娘家雖然沒有錢,但和和氣氣的氛圍確實是最好的教育,其次,他人對萬昭華的關(guān)心,萬昭華仿佛是籠中的金絲雀一般,甚至連走路的事情都會讓她興奮,而在家中,昭華唯一能做的只是讀書,看電影這類的事情,姚國棟是絕對不會讓昭華感受到人生的其他滋味的。最后,昭華自己的修養(yǎng)也是向善的,她懂得同情其他人,而并非前一個太太一樣。善良者的身份固然獲得他人的稱贊,但是卻也是她悲劇的開始。所謂悲劇不過有三處,卻每一個都如
小虎是趙家的外孫,而小虎母親去世的早,姚國棟再娶是很容易招惹到趙家的仇恨的,并且趙家有錢,也有本錢去縱容小虎,昭華是小虎的后媽,也就是要擔負起養(yǎng)育小虎的責任,這無疑是趙家復(fù)仇的機會“我也不明白趙家要這樣恨我,為什么為了我的緣故就把好好的小虎教成這個樣子?我愿意好好地做趙家的女兒,做小虎的母親,他們卻不給我這樣的一個機會,他們把我當作仇人。外面人不明白的,一定會說我這個做后娘的不對”。趙家的仇視是壓垮昭華的第一根稻草,也無疑是昭華最不能理解的。
在文章中,昭華是小虎的后媽,理所應(yīng)當?shù)膿撈鹆讼喾蚪套拥呢熑?,但是無論她與國棟如何恩愛,也絲毫不會改變小虎的冷淡,其實小虎的性格并不是昭華一個人的錯,趙家的寵愛,父親國棟的溺愛,甚至親生母親去世的時候,小虎連哭都沒哭一聲。而小虎的教育問題明明不是昭華造成的,但在他人眼里,變成了昭華的罪責。甚至因為小虎,昭華與國棟還吵了一架,小虎仿佛一個炸彈一樣,是整個家庭的導(dǎo)火索,最后小虎的死亡,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一種幸運了罷。
當然真正為邵華悲哀的,恰恰是國棟本身,文章中國棟與邵華明明是一對非常恩愛的夫妻,但是為何邵華最后的悲劇恰恰是國棟本身呢?主要原因有幾點,首先邵華是崇尚自由的,他羨慕著能夠自由地往各處跑,但是現(xiàn)實上,她卻宛如籠子里的金絲雀,自由?不存在的,她只能生活在固定的地方甚至她本身也這樣說“我好像一只在籠子里長大的鳥,要飛也飛不起來,現(xiàn)在更不敢想飛了?!迸允强释麗矍榈?,但無疑,愛情也是束縛他們的工具,邵華熱愛讀書,認為讀書帶給了她新的世界,但現(xiàn)實往往是冰冷的,當一個人越寂寞她便會把所有的目標都追到虛幻的世界中。不僅僅如此,對于小虎身上,邵華是負責任的,但是國棟卻難以教育,因為觀念并不一樣,國棟溺愛小虎,但是邵華卻明白教育孩子的重要性,不僅在開始時偷偷哭泣,最后甚至和國棟吵了一架,由此可見一斑。
黎先生的筆下是這么同情邵華的“趙家的仇視,小虎的輕蔑,丈夫的不了解......這應(yīng)該是多么深的心的寂寞啊?!睕]錯,帶給邵華的并非《家》那般封建的壓迫,而是那種外界環(huán)境的窒息感,她是巴金筆下女神般的人物,卻無法獲得情感上的寄托,巴金寫到最后也于心不忍,還是給了個好的結(jié)局吧。
參考文獻
[1]西蒙·波娃:《第二性——女人》桑竹影,南姆譯。湖南文藝出版社1986年12月版
[2]李貴成:《犧牲的價值何在》
[3]呂學(xué)通:《讀巴金憩園之淺見》
(作者單位:河北大學(xué)藝術(shù)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