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美芳
摘 要:由于長期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農村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師都把學生成績放在第一位,忽視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生一般都是緊張、厭煩、叛逆、自卑和脆弱,這種消極心理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道德與法治教學作為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教師可以通過營造輕松的教學環(huán)境、運用豐富的教法、角色的互換等途徑引導學生走出心理困境。
關鍵詞:農村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走出心理困境
初中階段是學生成長過程的一大轉折點,也是對其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時期。如果因為教師的疏忽而導致學生出現(xiàn)種種心理問題,這將對學生的學習、人際交往和生活產(chǎn)生負面影響,甚至影響學生的前途。在初中眾多課程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為初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打造了一個良好的平臺。那么,如何在農村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引導學生走出心理困境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營造輕松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走出緊張、膽怯的心理困境
在初中,心理緊張已成為阻礙學生健康成長的一大問題,許多學生在課堂上膽怯怯懦,因為他們不敢回答問題或說話口吃。不敢抬頭看老師……長此以往,這些學生會懶于思考,對學習和生活失去信心。還容易導致疾病的產(chǎn)生,如:焦慮、恐懼等等。作為課堂教學的指導者和組織者,教師要努力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走出緊張、膽怯的心理困境。
1、診斷病根,對癥下藥。
學生在課堂上感到緊張、膽怯,原因各有不同。有的是害怕老師、有的是缺乏自信、有的是害怕別人嘲笑、有的是盲目從眾等,教師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找到其緊張、膽怯的真正原因,營造平等、和諧、融洽的氛圍,對其對癥下藥。
2、舒緩緊張、膽怯情緒,建立自信。
師生關系能夠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也影響著教學質量。在教學中,教師要有親和力,不要戴高帽,不要用老師的權威來壓制學生。與學生平等交流,讓學生不怕老師,敢于親近教師,這樣有助于緩解學生緊張、膽怯的心理。如:鼓勵學生提問,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積極與他人交流。多關愛、理解學生,學會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問題、主動接近學生?!氨破取辟p識。如:點名閱讀教材內容、點名回答問題、點名到講臺講故事等?!皬娖取睂W生在眾人面前表現(xiàn)自己,并給予肯定的評價。這有利于緩解學生緊張、膽怯的心理,建立自信,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
3、創(chuàng)設氛圍,為克服緊張、膽怯的心理搭建平臺。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能“一刀切”,營造氛圍,更多鼓勵,留出足夠的空間讓學生思考。如:弄不明白的問題可以舉手問、想不清楚的可以討論、答錯不批評、敢于指出老師的錯誤、別人的觀點不全面可以補充、別人答錯不得取笑等。教師一定要杜絕“你真笨”、“這么簡單的問題都不會”這樣的諷刺語言。課堂上學生敢于站起來說話,都適度表揚,這有利于學生克服緊張、膽怯的心理。
二、靈活運用豐富的教學方法,帶領學生走出厭學的心理困境
初中學生由于受到種種不良風氣的影響,厭學情緒呈現(xiàn)出一個急劇膨脹的狀態(tài)。所以,一層不變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會讓學生反感,時間長了,學生就沒有興趣學習,厭學心理會越來越嚴重。這樣的課堂就像一片死水,沒有一絲活力,這樣的課堂談何教學質量呢?教師根據(jù)學生實際、根據(jù)教材特點,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因人而異,使學生樂而不厭,愛而不膩,真正明白學習的重要性。
1、自主學習。上到“你身邊存在哪些不良誘惑?”這一節(jié)時,因為比較簡單,也很貼近生活,可以讓學生自己學習,自己解決。上到“我的誠信檔案”時,可以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表格。這些簡單的知識讓學生做主,他們會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會有成就感,自然就不討厭學習了。
2、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對九年級下冊第八課《人之根本》進行課堂小結時,教師可以收集一些講誠信的圖片和歌曲《誠信中國》,通過多媒體讓學生一邊回味課堂所講的知識,一邊看圖片和欣賞歌曲,做到圖文并茂。這樣做學生既提起了學習興趣,也學到了知識,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感情,豐富了學生的感情。
3、小組辯論。當上到“講誠信是否吃虧”這一話題時,教師可以讓全班同學分成兩個組,一組為正方,辯題是:講誠信不吃虧。另一組為反方,辯題為:講誠信吃虧。當然,中學生辯論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可以適當降低要求,只要能把觀點表達清楚即可。在教材中,可以辯論的題材還有:“中學生該不該帶手機進校園”、“網(wǎng)絡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等。讓“讀書有用論”滲透學生思想,讓學生明白:“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道理,使學生逐步擺脫厭學心理,均衡發(fā)展。
三、角色互換,引導學生走出逆反的心理困境
逆反心理反復出現(xiàn),就容易形成一種消極的、狹隘的心理問題,不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做什么事都會與常理背道而馳。他們?yōu)榱遂乓约?,彰顯自己的與眾不同,表現(xiàn)自己的個性,在校不聽老師的教誨,在家不服家長的管教。如果這種逆反、不服管教的不良心理在校園里不斷蔓延,勢必成為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一顆“毒瘤”。作為道德與法治課教師要善于去教材中挖掘體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切資源,幫助那些比其他人更叛逆的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走出叛逆的心理困境,做個聽話、孝順的好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
1、與教師互換角色,體會教師的不易,走出逆反的困境。
學生在學校不聽老師的話,不和他們頂嘴,不與他們作對,不忽視他們的存在,這已經(jīng)不是什么新鮮事了。學生之所以會如此反感,是因為覺得教師管得太嚴、太啰嗦,不理解教師的立場和出發(fā)點。教師要用孫悟空一樣的“火眼金睛”,抓好道德與法治教材中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使學生健康成長。茁壯成長。當上到《走近老師》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與學生互換角色,讓逆反心理較重的學生來當老師,即小品表演《當老師的感覺》。一節(jié)課下來,小品中王某做了許多另類的事情,讓老師盧某防不勝防,束手無策。表演結束后,學生能真切地體會到老師的不易,能正確認識逆反心理過重害人害己,自然會從小品中吸取教訓,克服逆反心理,走出逆反困境。
2、與家長互換角色,體會父母的艱辛,走出不服管教的困境。
心理學家詹姆斯.魯濱遜雖然說過:“人都有逆反心理,如果對她的欲望禁止得越嚴厲,她想實現(xiàn)欲望的信念就越強”。對于父母的管教方法,許多學生不理解,不會換位思考。所以教師要捕捉時機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八年級上冊《家庭劇場》這一框,主要講述由于孩子的叛逆經(jīng)常與父母發(fā)生沖突,在教學中用小品《父親》來導入。一個很叛逆的學生扮演父親的角色,讓一個同學來扮演沉迷網(wǎng)絡游戲、抽煙、喝酒的逆反心理重的孩子。通過激烈的討論后,教師就找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點:是的,父母養(yǎng)育我們確實不易,我們父母對我們的愛是不作為回報的。那么我們應該懷有一顆感恩的心,認真的學習,腳踏實地的工作,誠實的生活。所以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結合教材特點,運用恰當?shù)姆椒ǎ瑢W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走出逆反困境。
總之,我們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為農村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服務,對農村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教師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和諧向上的生存觀和樂觀健康的生活觀,走出各種心理問題的困擾。
參考文獻:
[1] 、《學生心理調試指導手冊》熊華堂、張曉東著,新世界出版社,2006.12。
[2] 、《道德與法治教學心理學》林崇德著,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7。
[3] 、《云南教育·中學教師》2014年第3期。
[4]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道德與法治》人民出版社。
(作者單位:云南省文山州硯山縣八嘎農職業(yè)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