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菊
摘要:隨著城市人口與日俱增和城市的發(fā)展,城市中的建設用地日益緊張,開發(fā)地下商業(yè)應運而生,成為解決建設用地緊張的有效手段。商業(yè)屬于人流量比較大的場所,一旦發(fā)生火災,后果比較嚴重,所以地下商業(yè)的建筑疏散設計更要加以重視,不容小覷。本文以五一廣場綠化用地地下空間開發(fā)工程建設項目為例,簡析地下商業(yè)的建筑消防設計。
關鍵詞:地下商業(yè);建筑消防設計;室外開敞空間
一、項目概況
五一廣場綠化用地地下空間開發(fā)工程建設項目位于長沙市五一大道和黃興中路交界處,項目為地下三層,總建筑面積81011.46m2,其中地上1755.26m2,地下79256.2m2,建筑功能為商業(yè)及配套停車位,建成后地面恢復成城市綠化廣場。
項目在標高37.95的西北角與樂和城地下商業(yè)相連,負二層西端南端緊鄰地鐵的站廳及其配套設施,標高為32.60。
二、消防車道
廣場四面鄰路,環(huán)繞廣場內出地面疏散樓梯設置了寬度大于4m的環(huán)形消防車道。消防車道轉彎半徑為9m,最大坡度為7%,區(qū)域內沒有影響消防車通過的高大樹木、臺階、綠化小品及架空線路等障礙物,消防車道及其下的管道和暗溝等,能承受大型消防車(35T)的壓力,消防撲救場地坡度小于3%。
三、功能布置
基地南北長210m,東西長165m,平面布置中靠西側沿南北向布置了一條長約180m,寬約20m(最窄處大于13m)的下沉室外開敞空間,深達兩層。地下空間共三層,負一、負二層為商業(yè),負三層為停車場,地上共一層,為出地面的風井與樓電梯間。消防水池設于項目一層的東南角,直燃機房設于消防水池上層,遠離人員密集區(qū)域。消防水泵房設于負一層東南角,消防控制室設于負一層北側,疏散門直通通往室外的樓梯間。
四、防火分隔
該項目商業(yè)面積為48703.5m2,依據規(guī)范需要進行防火分隔,分隔為小于20000m2的三個區(qū)域(防火分隔見右圖)。區(qū)域之間的防火分隔分別采用①無門、窗、洞口的防火墻,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樓板;②室外開敞空間。
本項目采用防火隔間和室外開敞空間的方式進行不同防火分隔區(qū)域之間的局部連通,防火隔間及室外開敞空間均按規(guī)范要求設計。 室外開敞空間中設有兩部直通地面的疏散樓梯,分別位于室外開敞空間的南北面,樓梯的總凈寬度在負一層、負二層均大于任一防火分區(qū)通向室外開敞空間的設計疏散總凈寬度;室外開敞空間未設置防風雨棚,負二層的室外區(qū)域頂部開洞面積和用于疏散的凈面積分別為1255m2和3260m2,開口率為38.5%,洞口均勻布置;負一層開敞空間為露天設計,空間上空無遮擋物,大面積的開口滿足室外開敞空間區(qū)域的排煙。
五、防火分區(qū)及疏散寬度
該部分分“室外商業(yè)”、“室內營業(yè)廳”、電影院和停車庫四個部分
(一)室外商業(yè)指負一層、負二層沿室外開敞空間設置的“沿街鋪面”,這些鋪面的面積均不大于300m2,鋪面與鋪面之間設置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進行防火分隔,并設有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且與相鄰防火分隔區(qū)域的其他商業(yè)開口均有大于13m的水平距離。
計算疏散寬度時,負二層室外開敞空間商業(yè)鋪面的人員密度按0.56的系數進行計算,負二層設計總寬度大于計算所需總寬度。負一層室外開敞空間內直接通向地面設計樓梯共寬度為19.52m。其中接駁五一路地面樓梯寬達14m。
(二)室內營業(yè)廳部分,上下兩層共16個防火分區(qū),每個防火分區(qū)面積均不大于2000m2。其人員密度分別按負二層0.56人/㎡和負一層0.6人/㎡計算,每百人的最小疏散凈寬度取1,設計所需寬度均大于計算寬度。中庭建筑面積為1514m2,與周圍連通空間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卷簾進行防火分隔,該區(qū)域不計入疏散寬度計算。
(三)電影院設于負二層北端,共2902m2,分為4個防火分區(qū),每個防火分區(qū)都在1000㎡以下,每個防火分區(qū)不少于兩個安全疏散口,每個放映廳的疏散門也均不少于2個;采用了耐火極限不低于2.00小時的防火隔墻和甲級防火門與其他區(qū)域進行分隔;設一部直通地面的獨立的疏散樓梯。
電影院的疏散人數按固定座位場所計算疏散人數,按每個電影廳的人數1.1倍計算疏散人數,每100人不小于1.00m計算疏散寬度。
(四)負三層為汽車庫,設置自動滅火系統(tǒng),每個防火分區(qū)不大于4000㎡,每個防火分區(qū)均有兩部通向安全區(qū)的疏散樓梯。防火分區(qū)之間的分隔,大部分采用的是防火墻進行分隔,局部采用防火卷簾進行分隔,中庭部位采用的防火卷簾,其耐火極限不低于3.00h,與中庭相連通的門、窗,均采用火災時能自行關閉的甲級防火門窗。
非中庭部位的防火分區(qū)之間的防火卷簾,寬度不大于該分隔部位的三分之一,且不大于20m。
設備用房為獨立的防火分區(qū),并設有直接對外的出入口,分別在負一和負三層設有設備用房。
六、疏散距離
商業(yè)疏散距離:
a、“室內營業(yè)廳”的疏散距離均小于37.5m。b、與室外開敞空間相鄰的“室內營業(yè)廳”開向室外開敞空間的任一疏散口到達室外開敞空間的距離均不大于12.5m。c、沿室外開敞空間兩側的商業(yè)鋪面(室外商業(yè))的疏散門至該層最近疏散樓梯口的直線距離均不大于60m。d、室外開敞空間內任一點到達最近防煙樓梯間的步行距離不大于45m。
七、消防電梯
根據規(guī)范要求,消防電梯分別設置在不同的防火分區(qū),每個防火分區(qū)均不少于1臺,室外開敞空間內的消防電梯分開設置,廣場的南北方向均設有消防電梯,每層停靠。
八、結語:
地下商業(yè)人員密集,人員疏散相比地上而言相對困難,所以地下商業(yè)在滿足疏散寬度和疏散距離及消防各種要求的前提下,還需盡量提高地下商業(yè)的人員舒適性。
參考文獻:
[1]GB50016-2014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2018年版)中國計劃出版社,
[2]范芳菲 地下商業(yè)建筑中的消防安全疏散.智能城市,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