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俠
摘 ? ?要:教學理念的優(yōu)化對教學效果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通過對特殊學校思想品德課程的展開情況分析,本文選取了幾種可以應用于其的教學方法并對其教學手段和實際的展開效果做出了分析,這些方法包括互助性教學法、輔助性教學法、激勵性教學法等。
關鍵詞:特殊教育學校,思想品德教學,教學策略
隨著教育水平與教育要求的不斷提升,人們對思想品德教學也越來越重視。在特殊教育學校,教師應當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理念,使之能與時代的趨勢所吻合。結合時代的發(fā)展趨勢與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特征,思想品德課程教學效率能夠得到較大提升。
一、互動性教學法
互動性教學方法注重師生間的互動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能夠對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有更多的了解、幫助學生解決疑惑及問題。而思想品德課程對學生的深入理解有更多的要求,使用互動性教學法對達成思想品德課程的指標有極大的幫助,以下對具體的教學方法做出說明:
在教授學生有關“愛護環(huán)境、養(yǎng)成良好習慣、做良好公民”的內容時,教師并沒有直接告訴學生愛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及意義,而是和學生進行了“生活中愛護環(huán)境的事情以及不愛護環(huán)境的事情”的交流。教師讓學生分享自己或身邊一些其他人愛護或不愛護環(huán)境的行為。在教學開始后,一部分學生顯得有些拘謹,其并不愿意和教師進行直接的交流。對此,教師率先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一天清晨,我吃完早餐,將垃圾隨手扔到了附近的垃圾桶。由于我沒有看清楚垃圾桶的位置,垃圾不小心扔到垃圾桶外面了。這時候我本能的離開垃圾桶,但是我想到我時一名教師,應當以身作則,亂扔垃圾對環(huán)境產生了影響。為此,我完成了我本應該做到的事情,即:將垃圾扔到垃圾桶內,做完這件事情,我覺得自己很輕松”。在教師的分享下,學生也接著分享自己生活的中一些小事。教師就學生的分享和學生探討了愛護環(huán)境行為和不愛護環(huán)境行為的不同之處、公民愛護環(huán)境的原因、公民不愛護環(huán)境的原因。有了教師的即時交流,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這一主題,整個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二、輔助性教學法
課本是教師展開教學的重要憑據(jù),教師所教授的內容需要符合課本及社會的價值觀。但是很多教師因此卻對課本產生過度的依賴。這是教師創(chuàng)新度不夠、對教學投入度不夠的一種體現(xiàn)。實際的情況是,在開展思想品德課程時,教師可以應用一些條件范圍中存在的工具,對教學形式或教學內容進行優(yōu)化,使之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教學需求。
多媒體設備就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輔助性教學設備,在信息化時代很多教師都會或多或少地應用多媒體設備。為輔助性教學法的輔助設備并不局限于多媒體設備,紙張、模型、故事畫冊等都可以成為有效的輔助工具。例如:紙筆能夠讓學生繪制出自己心中的所感所想,這對一些不善于發(fā)言或發(fā)言不準確的學生有很大的幫助。其實,好的輔助設備能夠使教學更具有深度,也能夠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而為了更好地應用輔助性教學法,教師不僅需要在實際的生活中多多關注相關教學方法,也也應該對自己的教學內容有更多、更深的思考。
三、激勵性教學法
一些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可能存在較強的負面情緒。例如:殘障學生可能會認為:“自己不過是一個殘疾人,以后的發(fā)展是非常小的,能夠做的事情也是非常少的”。實際上,這樣的觀點是非常錯誤的,教師應當在自己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努力糾正學生這種類似的錯誤觀念。激勵性教學法對消除學生的負面情緒有很大的幫助,以下以具體的案例做出展開說明:
為了讓學生意識到殘障人士能夠完成的事情并不比普通人差。教師從網上選取了一些身殘志堅殘障人士的視頻,其中包括聞名的殘障隊舞蹈《千手觀音》、通過康復訓練能夠靈活處理生活中事情普通殘疾人。這樣的視頻可以給學生以激勵。在學生觀看結束后,教師讓部分學生針對視頻中的內容提出自己的感想,而學生自己的感想其實在無意之中也就成為了對其他學生的激勵。
四、其他教學方法
現(xiàn)代教學方法種類繁多,可以應用于不同的教學場景、提供給學生不同的教學體驗。為了使自己的教學內容沒那個更靈活,教師不僅需要知道其他教學方法,還需要對其他教學方法的應用有一定的了解。這樣,教師就能夠在日常的教學中更好地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以下筆者對幾種重要的教學方法及應用場景做出分析:
情景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注重教學情景的設立。通過情景設立,學生能夠對教師所教授的知識有更多、更為深入的了解,這種教學方法通常應用于學生需要設身處地思考問題的情形。
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以一個具體的案例為依托,要求學生進行案例的完成。在完成案例的過程中,學生有可能需要對案例中涉及的多個方面、多個問題進行思考,該方法適用于學生需要全面了解、思考的問題情形。
分組合作法。分組合作法指的是將班級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小組之間就某一任務主題進行探索。應用分組合作,小組成員之間的關系將會更為親密。在此基礎上,學校能夠更適應合作的氛圍,這有利于學生日后更好地走入社會、走向需要合作的環(huán)境中。一般而言,任務量較大的教學活動適合展開分組合作法。
五、小結
傳統(tǒng)的教學觀多為教師主動的輸出,學生被動地接收知識。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不能夠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深度,也不利于學生善于思考的習慣養(yǎng)成。為此,教師應當積極嘗試諸多互動式教學法、輔助性教學法、激勵性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薛菲. 淺談特教學校律動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 中國殘疾人, 2018.
[2]黃玉林. 淺談如何抓好小學思品常規(guī)教學[J]. 文理導航, 2017:F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