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秀英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32-0129-01
當前中小學英語教學脫節(jié)、自成體系的現(xiàn)象比較嚴重。初中教師反映學生英語基礎差,并認為小學英語教學存在問題。七年級新生覺得自己進入初中后,原來感覺良好的英語學起來非常吃力,而且很難適應中學教師的教學方法。而小學英語教師覺得自己平時教學是認認真真按教材和《課標》的要求去教學的,學期統(tǒng)考經常名列前茅,學生進入初中后成績變差,與自己無關。
我認為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銜接出了問題,中小學英語宏觀規(guī)劃的連貫性和統(tǒng)一性被忽視,中小學英語教學沒有做到有效銜接。
1.出現(xiàn)中小學英語缺乏有效銜接現(xiàn)象的原因
1.1?中小學教師之間缺乏交流和溝通。
中學和小學雖然都屬于義務教育階段,但小學部和中學部之間少有聯(lián)系和交流。中學英語教師不了解小學英語的教學情況,小學英語教師也不知道中學英語知識結構。這樣,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銜接從何談起呢?
1.2?學校、家長甚至教師對小學英語認識有誤。
人教版小學英語《教師用書》中有這樣的描述:“小學英語教材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為宗旨”、“讓學生在歌謠中體驗語言、在旋律中感受語言、在活動中輸入語言”、“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課堂活動中感知語言、習得語言”,……。于是,有的英語教師過激的理解其含義,認為小學英語就是由游戲、歌謠等各種活動組成,課堂上過于看重活動的形式,忽視了課堂活動的效果,忽視了語言點的學習和傳授,更忽視了英語語法的滲透和發(fā)展,小學高年級的英語課堂和低年級英語課堂的教學方式幾乎沒有區(qū)別,熱鬧有趣,卻收效不佳。
另一方面,小學英語課程一直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和關注。學校安排課程時,往往把英語課安排在學生已感覺身心疲憊、精力難以集中的上午第四節(jié)和下午的時間,教學效果受到很大影響。此外,不少家長認為,小學英語不重要,進入初中后又會從字母開始學習,因此對孩子的英語學習情況不聞不問。
1.3?中小學英語教學方法缺乏銜接。
小學英語教師通常采用直觀教學法組織課堂活動,比較注重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但進入初中后,歌謠、游戲、學唱英文歌曲等有趣的教學形式大大減少,教師更注重的是語言知識的傳授、聽說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等,教法上和小學階段相比相對單一。有的初中教師沒有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從而影響了學生興趣的延續(xù)和發(fā)展。
1.4?小學畢業(yè)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使中小學英語銜接舉步維艱。
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時間先后不一,有的從一年級開設英語課程,有的從三年級開設英語課程,也有少數(shù)鄉(xiāng)村小學未開設。即使開設英語課程,一些偏遠農村小學在課時量安排方面存在不足,師資配備與城市學校相比差距較大,培養(yǎng)的學生一般很難達到《課標》要求的二級水平。這樣,來自四面八方的學生進入到七年級同一個班時,教師很難以統(tǒng)一教學內容進行授課。如果七年級教師忽略學生的水平差異,勢必造成英語基礎差的學生學習困難重重、基礎好的學生因知識的機械重復而失去學習興趣。
2.解決銜接問題的方法和策略
2.1?搭建交流平臺,促進中小學英語的共同發(fā)展。
教育教研部門可以通過適當?shù)姆绞?,舉行專門的中小學英語銜接研討會,為中小學教師的交流創(chuàng)造機會,可通過案例分析、研究討論及相互聽課等方式,了解小學英語和初中英語兩個不同學段的教學方法、教學特點、評價方式及學生心理特征等,中小學教師還可以結成工作伙伴,常來常往,互相聽課,互相探討,促進中小學英語共同發(fā)展和提高。
2.2?解決好教學內容、教學任務的銜接,立足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新標準》考慮到了中小學知識的銜接問題,其設定的課程目標層層推進、絲絲入扣。但在小升初和中考指揮棒的驅使下,有的教師只著眼于眼前目標,考什么就教什么,沒有很好地從學生的知識結構和發(fā)展的角度進行規(guī)劃,成了考試指揮棒的傀儡。
中學教師應了解小學英語教材,了解小學英語的教學規(guī)律和特點,尋找7A和小學英語教材的契合點,設計簡單可行、生動有趣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輕松獲得知識。
2.3?教師要注意教學方法的銜接。
一般來說,小學英語教學方法比較多樣化,課堂氣氛也比較活躍,而初中英語教學比較重視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培養(yǎng),容易忽略初中階段與小學階段教學方法的銜接。其實,在小學高年級階段,教師可適當采用一些初中教師的教學方法,適當向七年級起始階段靠攏,逐步使學生適應今后初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另一方面,中學教師在七年級起始階段也可沿用小學教師一些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把趣味活動融入到教學活動中,使學生學習興趣得以延續(xù)和發(fā)展。只有小學教師和初中教師在教學方法上相互靠攏,相互融合,才能實現(xiàn)小學英語和初中英語教學方法的輕松銜接。
2.4?學生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及學習興趣的銜接。
小學階段,學生上課往往有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大聲朗讀、踴躍參與課堂活動等學習習慣,但大多數(shù)學生缺少課堂上記筆記、早上朗讀、晚上溫習及預習的習慣,更缺乏深入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習慣。學生進入初中后,初中教師應循序漸進地在這些方面進行提醒、指導和培養(yǎng),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5?考試內容和評價形式的銜接。
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和初中檢測雖然都分為分為聽力和筆試兩部分,但小學檢測的目的是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使學生獲得成就感。進入七年級起始階段,教師可暫時沿用小學英語測試的部分題型,并以小學知識作為基礎考查點,避免過難的試題和過多復雜的題型,讓大部分學生保持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總之,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問題應該引起中小學教師及學校領導的特別關注,中小學教師在今后的工作中應該加強合作,不斷探索。要始終相信只要正確處理好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問題,一定會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并能促進中小學英語教學的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