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庭柯
暮靄沉沉,斜陽西映。易安緩步于中庭,雀鳥不語,空余罄音。獨攜一罐小團月置于滾滾爐火之上,手挽一卷,身側另有一朱瑟相伴。仲秋時節(jié),易乏懶倦怠,卻寒意沁骨。晚來風急,摧下枝頭廣寒仙點點,卷向千年之后。
“趙瑟初停鳳凰柱,蜀琴欲奏鴛鴦弦”。綿綿愛意被萬重蓬山拉的冗長,陰雨連連后卻成了婉轉愁腸。琴瑟和鳴是自古以來天下眷侶心心所念之事,輕攏慢捻之間,生出的是之子于歸,宜室宜家。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一生伶仃輾轉后,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一曲霓裳奏畢,余音繞梁,悲切多少失路之人。
歷經(jīng)霜雪和炮火的,是凝固的藝術。從曲曲折折,秀麗輕靈的蘇杭園林,到荊楚大地上山歌飛揚的吊腳樓;從見證大唐興盛衰落,內(nèi)存佛經(jīng)的大雁塔,到虔誠的僧人在其中轉著經(jīng)筒的布達拉宮;從自建成那日起雪一直下,化也化不盡的故宮,再到風沙漫天,壁內(nèi)別有洞天的敦煌石窟,都是先輩們巧奪天工的偉大成就?;蛟S是靈感偶然的閃現(xiàn),或許是深思熟慮后的踐行,我無法得知。但倚在它們身側,我能看見眼睛清亮的稚童、神采顧盼的嬌女子、堅定真摯的靈魂,其中還有一個腰脊直立的身影,面上掠過的是千萬張自豪又堅毅的臉,已屹立千年。
古代四大發(fā)明,是中華民族永遠的驕傲。不僅孕育了中國古代在科技領域取得的輝煌成就,而且迅速推動了世界文明的進程。每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經(jīng)濟、政治與文化無一不被四大發(fā)明所影響,世界的格局從此被改變。
可是,這足夠嗎?
當世界各國乘蒸汽機駛向蒸汽時代時,中國卻合上了開放的大門。中國就這樣被工業(yè)化遺棄在世界的角落,卻不自知。直到列強們遠渡重洋用船艦利炮撞開了落滿灰塵的大門,我們被迫睜眼看世界……
從已然失傳的瑟到至今猶存的琵琶,每一種被時光絳洗的民族樂器,都聽了無數(shù)呢喃低語,都見證無數(shù)拳拳忠心,都帶有無數(shù)故事的體溫,等著我們?nèi)ハ崎_歷史的風塵,等著我們?nèi)パ缯埿碌馁e客,等著我們?nèi)ダm(xù)寫嶄新的篇章。
百年前的巴黎和會上拒不簽字,如今海牙仲裁法庭上無人出席。百年來變的是時間,不變的是中華兒女的錚錚鐵骨。
現(xiàn)在我們?nèi)晕粗共?,奮力探索。青蒿素的提取、“天眼”的啟用、港珠澳大橋的建設、C919的起飛、沙漠水稻的種植、“鴻蒙”的反擊……在古人的肩膀上展翅騰飛,還看今朝!
“當許多同齡人陷于時代車輪下,那些幸免的人不僅因堅強,更因信仰。不用害怕圓滑的人說你不夠成熟,請記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國;你怎樣,中國便怎樣;你是什么,中國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國便不黑暗。”……
曾記否,易安折桂于寒風凜凜中,眼角英氣如破斧之河山,入夢之鐵馬。倏爾一笑,猶如峰回路轉,輕語“: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