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寶文 宮澤寶 許靖
營林造林是保持我國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手段,播種育苗技術則直接影響營林造林建設的質量和效果。為此本文通過研究營林造林中播種和育苗技術,保證苗木健康生長,促進營林造林工程發(fā)展。
一、營林造林中的播種技術研究
1、選地及準備工作
在對營林造林土地進行規(guī)劃時,土地的選擇及處理直接影響著苗木的扎根及生長情況,所以要結合當?shù)貧夂?、降水、光照、溫差、地形、自然災害等多方面進行謹慎考慮,合理規(guī)劃營林造林布局。同時利用科技手段,檢測土壤營養(yǎng)成分、分析土壤性質、檢查土壤中藥物殘留含量,為后期土壤管理提供數(shù)據(jù)樣本。甘肅氣候干燥,降水分配不均,光照充足,晝夜氣溫差異大,自然災害嚴重,地形復雜多樣,山地、平川、河谷、戈壁、沙漠交錯分布。結合以上自然條件,應盡量在陽光充足、地勢較平坦、土壤質量較好、地下水系相對豐富、風力較弱的地區(qū)開展營林造林工作。
在土地準備方面,首先應清理規(guī)劃區(qū)域內(nèi)的雜草、石塊,并疏松地表,使地勢盡量保持平整。其次做翻土消毒工作,殺除土壤內(nèi)的病原菌及蟲卵等,為苗木提供健康的生長環(huán)境,應選用低毒高效藥劑。翻土結束后在土壤內(nèi)合理施加有機肥,需要結合土壤檢測信息確定合理的肥料種類及用量,并結合實際情況適當為苗木作床。
2、選種、催芽及育苗
在選種方面,結合當?shù)厍闆r,從抗病能力、抗旱能力、抗寒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甘肅省降水量少、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季風氣候明顯,在選種上應注意抗寒耐旱性、抗蟲害、耐地表高溫、抗風性等方面,因甘肅荒漠化、沙漠化嚴重,需要著重考慮選擇根系分布深、耐沙埋、耐瘠薄的品種。在外觀上,光滑飽滿、無明顯損傷是優(yōu)質樹種的基本標準。
樹種確定以后,需要進行消毒、催芽處理。通過對樹種進行藥物處理,清除樹種外部攜帶原病菌并殺死蟲卵,同時增強樹種抗病蟲害能力,提前預防病蟲害。在發(fā)芽前,樹種多處于休眠狀態(tài)。進行適當?shù)拇哐刻幚?,是提高苗木抗性的必要途徑。催芽主要方式有機械催芽,化學藥劑催芽、水浸催芽、層積催芽等。比如云杉樹種,具有耐干燥及耐寒的特性,適合在甘肅西南部進行營林造林建設,喜好肥沃、排水性好的微酸沙質土壤。催芽時主要使用化學藥劑,0.5%硫酸亞鐵溶液浸種3至4小時,將呈鐵黑色的樹種撈出放入25°至30°的溫水中浸泡,24小時以后,撈出置于水箱中,每日噴灑5次30°溫水,在整個催芽過程中要注意保持濕度。
3、種植方式
樹種的播種,主要集中在春季播種。如遇特殊天氣情況,根據(jù)溫度情況調整播種時間。根據(jù)樹種生長需求及后期發(fā)育情況,合理控制播種密度,是保證樹種成活率的基礎。在播種方式上,要從點播、散播、條播中選擇合適樹種種植規(guī)律的方法進行播種。比如:大顆粒樹種在播種時應選擇點播,小粒樹種則應采取散播方式。播種時,需要滿足樹種生長溫度,嚴格控制播種密度,采取合理播種方式,從而保障樹種的順利生長。
二、營林造林中的育苗技術研究
1、灌溉施肥技術
植物的生長離不開水分和養(yǎng)分。針對苗木在初期生長階段的需求,科學控制灌溉施肥,是育苗階段的重要工作。利用科學手段監(jiān)測土壤中樹種生長狀況,并結合苗木實際生長情況,及時進行灌溉、施肥。灌溉和松土同時進行,疏松土壤,保持土壤透氣性,保證苗木根系健康呼吸,更好地傳送水分,養(yǎng)分。同時利用作床技術和條播技術,建立良好的排水系統(tǒng),保持土壤水分。將施肥和除雜草相結合,在添加肥料前,拔除育苗區(qū)田地雜草,減少肥力搶奪,最大限度地保證育苗階段苗木的肥料吸收率。
以胡楊為例,胡楊抗干旱、抗鹽堿、抗風沙,生命力頑強,能很好地適應季干旱的大陸性氣候,適合在甘肅河西走廊荒漠地區(qū)種植。但是在胡楊樹種發(fā)芽及幼苗階段極易因缺水而死亡。胡楊樹種播下以后,10天內(nèi),每隔1天進行1次灌溉。10天后,每隔3至4天進行1次灌溉。灌溉時應注意忌多水急灌,應少水浸灌。灌水后應第一時間去除苗木葉子上的泥沙,防止因吸熱過多導致苗木溫度過高受到傷害。
2、病蟲害防治技術
除了樹種前期消毒外,育苗階段的病蟲害防治也應得到重視。根據(jù)苗木常見病蟲害,提前制定有效合理的防治計劃。防治時應按照生物防治手段、物理防治手段、化學防治手段依次進行考慮。在防治蟲害時,應優(yōu)先考慮天敵、誘殺防治方法,在無法控制的情況采用化學防治手段。采用化學防治手段時應注意:第一,正確選擇化學藥劑,防止傷害苗木;第二,避免使用高污染、高毒性化學藥劑,降低土壤化學試劑污染程度,第三,嚴格按照規(guī)程操作,保證人畜安全。在防治病害時,應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及時采用高效低毒化學試劑進行防治,并避免高頻率使用同種化學藥劑,防止產(chǎn)生抗藥性。例如:刺槐的紫紋羽病。紫紋羽病對育苗階段苗木傷害極大,紫紋羽病會感染苗木幼嫩根部,使根部腐爛,感染區(qū)域逐漸擴大,最終導致苗木死亡。紫紋羽病的防治手段主要是及時發(fā)現(xiàn)、處理腐爛病根,并利用石灰粉、硫磺粉等藥物對已被感染土壤消毒,從而達到防治目的。
3、溫度管理技術
育苗階段,苗木比較嬌嫩,應在光照、溫度等方面進行重點保護。甘肅光照充足,太陽輻射強,應避免陽光直射導致苗木溫度過高造成灼傷,結合光照時段進行遮陰處理,并增加表層濕度,幫助苗木降溫,減少高溫帶來的傷害。針對甘肅晝夜溫差大的現(xiàn)狀,在育苗期及越冬期應酌情設置防寒設施,比如利用稻草、草氈進行覆蓋、設置擋風障等。
以樟子松為例,因季風性氣候春季風沙災害嚴重,需要在育苗區(qū)周圍設置防風障。防風障的作用,一是降低風速,阻擋風沙傷害,保護苗木安全度過育苗階段。二是改變育苗區(qū)小氣候,減少區(qū)域水分蒸發(fā),保證樟子松苗木正常生長。在冬天使用防風障,不但能阻擋寒風對苗木的傷害,還可以充分利用冬季太陽能提高育苗區(qū)地表溫度及土壤溫度,保障苗木順利度過越冬期。除此之外,樟子松苗木越冬保護方法還有覆土法,在土壤封凍之前,將苗木用步道土進行均勻覆蓋,厚度約為3厘米,直到第二年4月份撤出覆土。
(作者單位:745600甘肅省子午嶺林業(yè)管理局華池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