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學峰
說到護膚,就不得不提近年大火的護膚神器——面膜。有些女明星一年要敷700多張面膜,楊冪更是自爆每天要敷4張面膜。一些靠顏值吃飯的男明星也不甘落后,紛紛在微博、朋友圈曬出自己的美膚時刻。
在明星的示范作用下,很多人洗完臉就扎入了面膜的懷抱。但不少人敷了等于白敷,更倒霉的是,一些人還出現(xiàn)了皮膚過敏等問題,甚至毀容。那么,面膜到底能不能敷?我們每天敷的是面膜還是“面魔”?
補水美白? 功效看面膜成分
面膜有沒有效果,關鍵和面膜里的成分有關。面膜主要成分一般有透明質酸、玻尿酸、膠原蛋白、保濕因子、蘆薈膠等,這些成分有助于快速補水。
另外,面膜的成分還有左旋VC、果酸、熊果苷、甘草萃取物等,它們能起到保濕美白的效果。當然,面膜原料成本不一樣,保濕效果不一樣,吸收程度也會不一樣。美白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一張面膜你敷完立馬覺得自己變白了,就需要懷疑里面是否含有熒光劑。
熒光劑會給人一種瞬間美白提亮的錯覺,實際上不是真的變白變亮。相反,它是一種弱毒性物質,長期使用會蓄積在皮膚內,引起過敏反應;還會造成肝、腎功能和血液系統(tǒng)損傷,削弱機體免疫力,導致傷口愈合困難。熒光劑還是一種潛在的致癌因素。
避免使用含激素面膜
有些面膜不排除有不良商家加入激素的可能。因為激素本身的確有修復炎癥的作用,短期使用是沒有問題的。但如果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長期使用,則會造成激素依賴性皮炎,主要表現(xiàn)為面部發(fā)紅、紅血絲、緊繃、干癢脫屑。
日常一定要避免使用含有激素的面膜,或一定要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
面膜可檢測? 醫(yī)用護膚品較安全
許多醫(yī)院的皮膚科有一種叫“wood燈”的小儀器,敷了面膜后,用該儀器檢測臉部,如果呈現(xiàn)閃閃發(fā)光的效果,則是含有熒光劑的表現(xiàn)。
對于防腐劑,如果超出安全范圍,則會出現(xiàn)類似熒光劑的副作用。專家建議最好去權威的醫(yī)院,由皮膚科醫(yī)生指導使用面膜或者使用安全的醫(yī)用護膚品。
醫(yī)用護膚品在不影響皮膚功能的前提下,能修復皮膚,令皮膚長久地維持天然的生理平衡,抵御外界的各種刺激。其主要目的是增加皮膚的水合作用,具有修復表皮、重建皮膚屏障以及抗刺激、抗炎癥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