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敗涂地
形容徹底失敗,無法收拾局面。出處:《史記·高祖本紀》,“天下方擾,諸侯并起,今置將不善,一敗涂地?!?/p>
成語典故
秦末,各地諸侯起兵抗秦朝暴政,農(nóng)民領(lǐng)袖陳勝在大澤鄉(xiāng)也發(fā)動了起義。這時,沛縣縣令見局勢不穩(wěn),心里恐慌??h吏蕭何、曹參建議把逃亡在外的劉邦召回來??h令派人去召請劉邦,可是當劉邦的人馬來到城下時,縣令又怕劉邦回來,罷了自己的官。因此,他不但下令關(guān)閉城門,還打算殺掉蕭何、曹參。蕭何、曹參逃出城外,得到了劉邦的保護。
劉邦寫了一封信射進城里,號召百姓響應起義。城里百姓果然齊心響應,殺死了縣令,打開城門迎接劉邦進城,并請他當縣令。劉邦推辭說:“現(xiàn)在天下大亂,如果當縣令的人推舉不當,一旦失敗,就要肝腦涂在地上。請你們另外推舉更合適的人吧?!彪m然劉邦多次謙讓,最后還是擔任了縣令,被尊為“沛公”。
原意是即使是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一天,凍十天,也不能生長。比喻學習或工作一時勤奮,一時又懶散,沒有恒心。出自《孟子·告子上》:“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p>
成語典故
戰(zhàn)國時代,百家爭鳴,游說之風十分盛行。一般游說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學問、豐富的知識,還常常會以深刻生動的比喻來打動統(tǒng)治者。孟子也是當時的一個著名辯士,他非常善于通過打比方來發(fā)表議論。在《孟子·告子上》一篇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孟子對齊王的昏庸、做事情沒有堅持性、輕信奸佞讒言很不滿,便不客氣地對齊王說:“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雖有生命力很強的生物,但假如把它放在太陽下曬一天,然后再把它放在陰冷的地方凍十天,即使是生命力再強的植物也會死。我見到您的機會甚少,即使給了一些良好的建議,可我一離開,一些和我主張不同的人,又會帶給您許多不好的影響。這樣一來,我怎么能使王的思想、品質(zhì)好起來呢?”
接著,孟子又打了一個生動的比喻:“下棋看起來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專心致志,也同樣學不好。奕秋是全國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兩個徒弟。其中一個專心致志,處處聽奕秋的指導;另一個卻老是認為有天鵝飛來,準備用箭射天鵝。兩個徒弟是一個師父教的,一起學的,然而后者的成績卻差得很遠。這不是他們的智力有什么區(qū)別,而是專心的程度不一樣啊?!?/p>
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故事。我們要學習一樣東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專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丟下了,隔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么能做得好呢?求學做事能否成功,這也是個決定因素之一。故后來的人便將孟子所說的“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簡成“一曝十寒”用來比喻修學、做事沒有恒心,抓得不緊,不能堅持,也就不能取得成績的道理。
文字整理/曉 誼
對照兩圖,其中有10 處不同,您能在30 秒鐘之內(nèi)找到嗎?練練眼神,活躍大腦,對保持智力大有好處哦!
(答案在本期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