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芳 紹興市越城區(qū)皋埠鎮(zhèn)中心小學 312000
大家都知道決定教育最根本的因素是政治經(jīng)濟制度,有些學校之所以有這么多的外來務工子女,最根本的原因是父母為了生計,只能外出打工,背井離鄉(xiāng)的來到我們的城市。我們應該張開你那有力的手臂去歡迎他們,因為他們的到來減輕了我們城市勞動力的需求。而他們的孩子在我們學校就讀,也促進了各地區(qū)文化的交流。但相應的也帶來了一些教學問題和矛盾。
以下是筆者根據(jù)實際教學情況所提出的一些問題和思考:
一, 班級內(nèi)百分之五十左右的學生都是外來務工子女,存在著各地區(qū)教育觀念不同的差距。
二, 多數(shù)家長對教育觀念薄弱,特別是對英語學科了解的少之又少。
三, 缺乏家庭教育環(huán)境,很多孩子回家要干很多家務,比如:燒飯,洗衣服或者帶幼小的弟妹,根本沒有時間做學校布置的家作,更別提英語學科的讀背作業(yè)了。
四, 由于外來務工生育的孩子比較多,而且一個家庭的孩子都在一所學校就讀,但他們這樣的家庭缺缺少建構一個良好的家庭學習環(huán)境。特別像我們英語學科除了上課學習之外更多的需要課后的操練。
五, 有一部分孩子從小在自己家鄉(xiāng)成長,說的都是土話,來學校讀書存在著一些語言障礙,從而在孩子身上會表現(xiàn)出一些焦慮,自卑,喜歡獨處不與人交談等一系列兒童常見的心理問題。
六, 由于地域差距,飲食問題也是一大難題。
七, 家長未能在孩子放學時及時接走孩子,孩子要在等候室等待。有些甚至要等很久,如何避免等候生的安全問題。如何有效利用這個空檔時間來學習?
八, 我校外來務工子女就讀情況多,這其實也可以作為學校一大特色進行宣揚,那如何利用真實學情來進行一些別的學校開展不了的特殊活動呢?
針對以上所真實存在的問題,筆者進行了深入的思考,通過平時教學時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通過課余時間和學生們的談心從而初步提出了一些解決策略:
1.問題一的策略
教育沒有界限,教育人人平等,每個孩子都有享受教育的權利。那么如何縮短地區(qū)間教育理念呢?首先要了解每個學生的教學情況,對此筆者進行了一些思考如下:
(1) 教師可以一開始開展一些對自己班學生的摸底工作,分類出各地區(qū)的孩子,讓孩子自己來說說一說自己家鄉(xiāng)的學校特色和文化,也可以說對自己家鄉(xiāng)的印象。
(2) 制定出一張個人信息表,這樣有利于老師的統(tǒng)計和歸類。表格如下:
學生姓名Name年齡Age出生地點Born現(xiàn)居住地Live來我校前的受教育情況(如是否上過幼兒園,上過幾年)說一說家鄉(xiāng)學校的特色或者印象
2.問題二和四的策略
對于教育觀點的薄弱和沒有建構好良好的家庭學習環(huán)境,我覺得最根本的要從思想上去改變,思想上進步了才能付諸于行動上,對此筆者進行了一些思考如下:學生可以根據(jù)年齡的不同來填寫上述表格,三年級及以上的孩子可以用英語進行填寫。對于一些家務活動在校教師沒有經(jīng)過教學,可以寫中文,第二天教師進行教學,相信學生很快能記住,因為這樣真在做到了學以致用。
(1) 組織家長學習一些簡單易懂的教學知識,舉一些真實的教學案例,平時家長工作忙,沒有時間召集來學校進行集體學習,教師可以通過下發(fā)一些學習紙張或者在QQ,微信上分享,讓家長簡單的花幾分鐘時間進行閱讀和理解。這樣潛移默化的有助于提高家長內(nèi)在對教學的認識。
(2) 教師寫一些關于“孩子在校生活一天”,很多家長根本不知道自己孩子一天在校都在干什么,除了上一些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學科之外,是否還有其他課程的學習,他們渾然不知。每個家長內(nèi)心都是關愛自己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所以關于孩子的一些信息家長還是愿意花時間去閱讀。
(3) 我們也可以試著讓孩子寫一星期中最有意思最喜歡的一天,平時學生寫周記給老師看,我們可以試著讓孩子寫給家長看。(高段年級孩子可以寫中英文,有助于提高學生英語寫作能力)如:可以寫一些6年級所學的英語作文my happy day;my weekend;my school;my class 等
3.問題三的策略
針對很多孩子回家忙于干家務沒時間完成學校家庭作業(yè)的情況,筆者進行一些思考如下:
一個孩子的的自理能力比學習能力更重要,社會實踐能力比掌握課本知識更重要。我們不妨試著把家務活等一系列活動記錄下來,一方面可以了解孩子在家的時間安排,了解時候還有多余時間進行合理安排,另一方面可以弘揚孩子愛干家務的優(yōu)點,勉勵一些有惰性的孩子們。
以下是筆者制定的一張表格:
姓名(name)班級(class)在家干的一些家務活以及時間What do you often do at home?What time ?對自己在家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good,so so, bad)
4.問題五的策略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視。許多小學生的心理問題都是潛在的,往往容易忽略。根據(jù)上面第五點存在的問題筆者進行一些思考如下:
(1) 教師多開展一些班級心理教育,或組織一些集體活動,促進同學之間的友情。
(2) 對于個別孩子存在心理問題的進行單獨談心,找出心理問題最根本源頭。
(3) 與家長及時溝通,做到家?;ネ?,從各方面了解和幫助孩子的心理問題。
(4) 對于語言障礙的學生教師可以多花時間進行輔導和語音糾正,特別是初學英語時的發(fā)音很多孩子帶有方言性的英語。
(5) 多鼓勵學生要互相關心和照顧。
飲食問題,既簡單也最復雜。正所謂眾口難調(diào),像學校這樣人口比較多的大環(huán)境中很難做到菜肴符合每個人的口味。所以筆者進行了一些思考如下:
(1) 建議食堂可以偶爾做出一些適合孩子地方特色的菜??吹绞煜さ牟似纷屗麄円材軓男睦锔械礁吲d。
(2) 個別學生覺得口味偏淡,教師允許孩子帶一些輔助菜品。但不能允許代替午飯菜肴,只能作為提升味覺的功能。
(3) 教師需適時進行對食品健康知識的灌輸,讓孩子懂得什么樣的食物才是健康的適合孩子們吃的。
孩子放學滯留問題很多學校存在,我們學校也不例外。之前我在微信上看到了我以前學校同事,他在家了開了個“可樂書吧”,一開始是給自己兒子準備一個看書的地方,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愛讀書的習慣。葛老師受到學校流動圖書角的影響,在家騰出了一間房子成立了書吧,免費對外開放。這件事柯橋日報還進行了發(fā)布。那我們何不效仿這樣的形式,在等候室開設一個書吧,讓一些等候家長接送的孩子們能既安全又開學的在里面看書學習呢。接下來問題來了,成立書吧里面提供的書籍從何而來,筆者進行了一些思考:
(1) 可從每年義賣活動中收集舊書。
(2) 可通過師生捐出在家閑置的書籍。
(3) 可通過學習圖書館內(nèi)提供一些書籍。
由于學校特色,筆者建議可開展一些符合自己學校學情的活動:
(1) 美食大比拼
學校學生來自于各個地區(qū),各地區(qū)有著特有的美食,不防可以開展一次各地區(qū)美食大比拼。
(2) 手工藝大展示
地區(qū)不同,手工藝品也不一樣,名族特色也不一樣。我們可以開展一次手工藝品展示,了解各地區(qū)的文化和特色,豐富學生生活,打開學生眼界。
(3) 畫一畫我美麗的家鄉(xiāng)
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筆畫下留在內(nèi)心深處的家鄉(xiāng),這樣不僅解了孩子思念家鄉(xiāng)的感情,也拓展了學生校園生活。
綜上所述都是筆者這幾年來通過自身教學經(jīng)歷和與學生溝通所提出的的一些粗略想法,有待進一步的拓展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