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萬能,劉雪峰,2,3,王思清
(1 北京科技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北京 100083;2 北京科技大學 現(xiàn)代交通金屬材料與加工技術(shù)北京實驗室,北京 100083;3 北京科技大學 材料先進制備技術(sh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83)
Cu-Ni-Si合金是目前應用于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引線框架和電子接插件的理想材料[1-3],這種材料需要同時滿足高強度和高導電性的要求。Cu-Ni-Si合金是一種時效強化型合金。近年來,許多研究學者通過調(diào)控微觀組織來改善時效強化型銅合金的強度或?qū)щ娦阅躘4-7]。例如,Li等[4]研究發(fā)現(xiàn),添加Mg,Cr元素可以促進Cu-Ni-Si合金中Ni2Si相的析出,使合金的抗拉強度達到1010MPa,但導電率僅為29.7%IACS;Gholami等[5]采用旋鍛工藝使Cu-Ni-Si合金晶粒尺寸細化到200~300nm,增加了位錯密度,促進了析出相的形核,提高了合金強度和導電性;Altenberger等[6]采用累積疊軋工藝獲得了超細晶微觀組織,顯著增加了位錯密度,將Ni2Si相尺寸進一步細化到20nm,通過析出強化和加工硬化共同提高了Cu-Ni-Si合金的峰值強度;Li等[7]采用組合時效工藝推遲了Cu-2.7Ti-0.15Mg-0.1Ce-0.1Zr合金的回復和再結(jié)晶過程,使溶質(zhì)原子析出更加充分,在幾乎不損失導電率的前提下提高了合金的強度。通過固溶強化、加工硬化、晶粒細化和析出強化等方法雖能提高Cu-Ni-Si合金的強度,但高濃度溶質(zhì)原子或高密度晶界的存在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其導電率[8-9],這嚴重地限制了合金的實際應用。
形變熱處理后的析出相和晶粒結(jié)構(gòu)會影響Cu-Ni-Si合金的強度與導電性能[10-11]。在時效之前進行塑性變形可以引入高密度的滑移帶和位錯,提高原子的遷移率,加速時效析出,使析出相更加細小彌散,有助于提高合金的強度,同時也減少了基體內(nèi)溶質(zhì)原子的數(shù)量,提高合金的導電率[12]。另外,晶界是電子散射的中心,通過降低晶界密度可以提高合金的導電性能[13-14]。例如,Hou等[13]通過冷拉拔工藝將純鋁導線晶粒拉長,降低了橫向晶界密度,提高了其導電性能。由此可見,減小析出相的尺寸,提高析出相體積分數(shù),并降低晶界對電子的散射作用是提高Cu-Ni-Si合金強度和導電率的有效方法。
本工作采用控溫鑄型連鑄(temperature controlled mold continuous casting,TCMCC)技術(shù)制備C70250銅合金帶坯,對其進行冷軋及時效熱處理,研究時效溫度和時間對C70250銅合金帶材組織結(jié)構(gòu)、析出相、力學性能與導電性能的影響,建立工藝-組織-性能的關系,并揭示其影響機理,為制備高強高導Cu-Ni-Si合金提供新的思路。
實驗所用的材料是商業(yè)用C70250銅合金。通過DSC測試得到合金液相線與固相線溫度分別為1089℃與1054℃。化學分析結(jié)果表明,Ni含量為2.79%(質(zhì)量分數(shù),下同),Si含量為0.58%,Mg含量為0.1%,其余為Cu。
實驗所用的設備為自主開發(fā)的控溫鑄型連鑄(TCMCC)設備,主要由熔煉裝置、控溫鑄型、冷卻裝置和引錠裝置等組成。采用感應加熱線圈加熱熔化坩堝中的合金,合金熔液流入鑄型內(nèi),在感應加熱線圈的作用下對鑄型的溫度進行精確控制,通過鑄型出口處設置的冷卻水的強冷作用,確保合金在鑄型內(nèi)完全凝固,在牽引機構(gòu)的作用下將合金連續(xù)從鑄型中拉出,其原理如圖1所示。
將C70250銅合金烘干后在熔化爐內(nèi)升溫至1200℃熔化,調(diào)整鑄型溫度為1060℃、連鑄速率為30mm/min、冷卻水溫度為20℃、冷卻水流量為400L/h。當熔體溫度與鑄型溫度達到設定溫度時,保溫10min,保證鑄型內(nèi)的合金與引錠桿完全結(jié)合,然后啟動牽引輥連續(xù)制備橫截面尺寸為20mm×8mm的C70250銅合金帶坯。將該帶坯直接進行變形量97.5%的冷軋,無中間退火。隨后對該冷軋帶材進行不同溫度與不同時間的時效處理,時效溫度分別為400,450,500,550℃,時效時間分別為0,30,60,120,240,360,480min。
圖1 TCMCC原理示意圖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TCMCC
按照國家標準GB/T 228-2002加工拉伸試樣,在MTS810電子萬能試驗機上進行拉伸實驗,應變速率為1.0×10-3s-1,每組拉伸試樣共3個,力學性能測試結(jié)果取其平均值。采用AT515直流電阻測試儀依據(jù)國際退火銅標準(IACS)在室溫條件下對樣品進行導電率測定,導電率取4次測試結(jié)果的平均值。采用TTRIII多功能X射線衍射儀進行XRD分析,掃描角度為30°~100°、掃描速率為6(°)/min。采用OLYMPUS-BX53M光學顯微鏡、Zeiss Auriga掃描電子顯微鏡和JEM-2010型透射電子顯微鏡對微觀組織進行觀察。
采用TCMCC技術(shù),在熔體溫度1200℃、鑄型溫度1060℃、連鑄速率30mm/min、冷卻水溫度20℃和冷卻水流量400L/h的條件下制備了表面質(zhì)量良好、橫截面尺寸為20mm×8mm的C70250銅合金帶坯,如圖2所示。該帶坯縱截面顯微組織和XRD圖譜如圖3所示??梢钥闯?,C70250銅合金帶坯具有傾斜的粗大柱狀晶組織,晶粒平均寬度為1.3mm,橫向晶界較少(圖3(a)),這是因為鑄型溫度低于合金液相線溫度,沿鑄型壁方向的橫向熱流和沿連鑄方向的縱向熱流矢量合成后,導致最終的熱流方向呈“八”字形(圖1)。對鑄態(tài)樣品進行XRD分析可知,C70250銅合金帶坯的微觀結(jié)構(gòu)里只有初生α-Cu相(圖3(b)),表明溶質(zhì)元素很好地固溶到基體里。冷軋變形量97.5%的C70250銅合金帶材宏觀形貌和縱截面顯微組織照片如圖4所示??梢钥闯?,帶材表面光亮,無邊裂等缺陷,表明TCMCC技術(shù)制備的C70250銅合金帶坯具有良好的冷加工性能。該帶坯經(jīng)變形量97.5%的冷軋后形成了沿軋向平行分布的纖維條帶狀組織。
圖2 TCMCC技術(shù)制備的C70250銅合金帶坯宏觀照片(a)表面形貌;(b)橫截面形貌Fig.2 Macro photographs of C70250 copper alloy strip prepared by TCMCC(a)surface morphology;(b)transversal sectional morphology
圖3 TCMCC技術(shù)制備的C70250銅合金帶坯縱截面顯微組織(a)和XRD圖譜(b)Fig.3 Longitudinal section microstructure(a) and XRD pattern(b) of C70250 copper alloy strip prepared by TCMCC
圖4 冷軋變形量97.5%的C70250銅合金帶材宏觀照片(a)及縱截面顯微組織(b)Fig.4 Macro photograph(a) and longitudinal section microstructure(b) of C70250 copper alloy strip with cold rolling deformation of 97.5%
冷軋C70250銅合金帶材在不同時效條件下的強度和導電率如圖5所示??梢钥闯?,當時效溫度為400~500℃時,隨著時效時間的延長,合金抗拉強度和屈服強度均呈先降低,再升高,達到峰值后緩慢降低的趨勢;合金導電率均呈先大幅度增加,達到峰值后降低然后緩慢增加的趨勢。且隨著時效溫度的升高,合金峰值強度及導電率均先升高后降低。當時效溫度為550℃時,隨著時效時間的延長,合金的屈服強度持續(xù)降低,導電率持續(xù)升高,這可能是合金在550℃條件下時效30min就發(fā)生完全再結(jié)晶的緣故。C70250銅合金時效過程中強度和導電率的變化反映了合金時效析出與再結(jié)晶的情況。當控溫鑄型連鑄C70250銅合金帶坯冷軋變形量為97.5%、時效溫度為450℃、時效時間為60min時,抗拉強度達758MPa,導電率達54.5%IACS;與傳統(tǒng)制備工藝[15]相比,抗拉強度提高了5.3%,導電率提高了36.3%,實現(xiàn)了強度和導電率的同步提升。
圖5 不同時效條件下C70250銅合金帶材的強度和導電率(a)抗拉強度;(b)屈服強度;(c)導電率Fig.5 Strengths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C70250 copper alloy strip under different aging conditions(a)tensile strength;(b)yield strength;(c)electrical conductivity
冷軋C70250銅合金帶材在450℃時效不同時間的XRD圖譜如圖6所示。可以看出,當合金時效時間達到30min之后,(111)和(200)衍射峰出現(xiàn)寬化現(xiàn)象。衍射峰寬化的原因是調(diào)幅分解過程中形成了溶質(zhì)富集區(qū)與貧瘠區(qū),溶質(zhì)富集區(qū)的晶格尺寸低于平均值,而溶質(zhì)貧瘠區(qū)的晶格尺寸大于平均值。因此,在主衍射峰附近,特別是基峰附近,出現(xiàn)了與主衍射峰具有相似晶面距離的更寬峰。冷軋態(tài)C70250銅合金只出現(xiàn)了α-Cu衍射峰,當時效時間延長至120min時,析出相的衍射峰才逐漸明顯。相關研究表明,C70250銅合金析出相尺寸為納米級[16],當析出相尺寸較小時,析出相的衍射峰分布在衍射譜背底中難以辨別。
冷軋C70250銅合金帶材在450℃時效不同時間的縱截面SEM顯微組織如圖7所示。可以看出,經(jīng)過97.5%冷軋變形后,C70250銅合金形成了沿軋向平行分布的纖維條帶狀組織(圖7(a))。當時效時間為30min時,合金內(nèi)部條帶狀組織發(fā)生了細化。當時效時間為60min時,合金仍然具有沿軋向平行分布的纖維條帶狀組織,導電率大幅度上升(圖5(c)),表明溶質(zhì)原子從基體中大量析出。當時效時間為120min時,合金內(nèi)部條帶狀組織仍大量存在,但界面局部有少量遷移,組織發(fā)生了部分扭曲(圖7(d)中箭頭所示),表明組織局部已開始發(fā)生再結(jié)晶。但大部分再結(jié)晶晶粒僅在條帶狀組織之間形成,晶界遷移尚未跨越條帶狀組織原始位置,在SEM觀察下整體組織仍為條帶狀。繼續(xù)延長時效時間,再結(jié)晶晶粒增多并且尺寸增大。當時效時間為360min時,條帶狀組織已經(jīng)完全消失(圖7(e)),橫向晶界顯著增多,晶界對電子的散射作用顯著增強,合金導電率下降(圖5(c))。圖7(f)為圖7(d)中方框區(qū)域的放大圖,EDS分析結(jié)果表明,A點Cu,Ni,Si元素質(zhì)量分數(shù)分別為95.01%,4.78%,0.21%;B點Cu,Ni,Si元素質(zhì)量分數(shù)分別為60.36%,23.78%,15.86%。由此可見,Ni,Si以析出相的形式偏聚,并且均勻分布在變形組織之間。
圖6 冷軋變形量97.5%的C70250銅合金在450℃時效不同時間的XRD圖譜Fig.6 XRD patterns of C70250 copper alloy with cold rolling deformation of 97.5% at 450℃ for different time
圖7 冷軋變形量97.5%的C70250銅合金在450℃時效不同時間的縱截面SEM顯微組織(a)0min;(b)30min;(c)60min;(d)120min;(e)360min;(f)圖7(d)中方框區(qū)域的放大圖Fig.7 Longitudinal section SEM microstructures of C70250 copper alloy with cold rolling deformation of 97.5% at 450℃ for different aging time(a)0min;(b)30min;(c)60min;(d)120min;(e)360min;(f)magnified image of square region in fig7.(d)
圖8 冷軋變形量97.5%的C70250銅合金450℃時效不同時間的TEM顯微組織與SADPs(a)0min,明場像;(b)30min,明場像;(c)60min,明場像;(d)圖(c)對應的SADP;(e)120min,明場像;(f)圖(e)對應的SADPFig.8 TEM microstructures and SADPs of C70250 copper alloy with cold rolling deformation of 97.5% at 450℃ for different aging time(a)0min,bright-field image;(b)30min,bright-field image;(c)60min,bright-field image;(d)SADP of fig.(c);(e)120min,bright-field image;(f)SADP of fig.(e)
TCMCC技術(shù)制備的C70250銅合金在冷軋變形及時效過程組織演變示意圖如圖9所示。加工硬化和析出強化為本工作制備的C70250銅合金帶材的主要強化機制??梢钥闯?,合金經(jīng)過97.5%的冷軋后,內(nèi)部產(chǎn)生大量位錯(圖8(a)和圖9(b)),由于加工硬化作用,強度顯著提高。當合金在欠時效狀態(tài)時,由于時效時間較短,析出相體積分數(shù)較小,析出強化效果較弱。同時,由于合金發(fā)生了回復,位錯密度急劇降低(圖8(b)和圖9(c)),加工硬化效果減弱,加工硬化減弱的程度大于析出強化升高的程度,在整體上表現(xiàn)為強度的降低。當合金達到峰時效狀態(tài)時,析出強化效果最好。這是由于塑性變形產(chǎn)生的位錯應力場調(diào)節(jié)了晶格失配應變,降低了分子體積自由能,因此降低了析出相形核勢壘,提高了位錯附近析出相的形核速率[19],從而顯著提高了析出相的體積分數(shù)。峰時效時產(chǎn)生了具有大量細小彌散分布的Ni2Si相和位錯纏結(jié)的最佳組織結(jié)構(gòu)(圖8(c)和圖9(d)),有效阻礙了位錯運動,從而大幅度提高了合金的強度。
圖9 TCMCC技術(shù)制備的C70250銅合金冷軋變形及時效過程組織演變示意圖(a)鑄態(tài);(b)冷軋態(tài);(c)欠時效;(d)峰時效;(e),(f)過時效Fig.9 Schematic diagram of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C70250 copper alloy produced by TCMCC during cold rolling deformation and aging process (a)as-cast;(b)cold-rolled;(c)under-aged;(d)peak-aged;(e),(f)over-aged
對于析出強化,由納米析出相引起的強度增量可以由式(1)和式(2)表示[20-21]:
(1)
(2)
式中:M為泰勒因子(Cu的泰勒因子為3.1);G為剪切模量(Cu的剪切模量為45.5GPa);b為柏氏矢量(Cu的柏氏矢量為0.255nm);ν為泊松比(Cu的泊松比為0.34);dp為析出相的平均直徑;λ為析出相間距;fv為析出相的體積分數(shù),fv采用式(3)表示[22]:
(3)
式中:A為測量區(qū)域面積;N為析出相數(shù)目。
對于加工硬化,泰勒定律給出了一個在流動應力和位錯密度平方根之間的線性關系,由加工硬化引起的屈服強度增量可以用式(4)表示[23]:
(4)
式中:α為幾何常數(shù)(Cu的α為0.2);ρ為位錯密度。
對C70250銅合金來說,當合金在450℃時效60min時,Ni2Si析出相的平均直徑dp為8nm,Ni2Si析出相的體積分數(shù)fv為4.0%,位錯密度ρ為1.6×1014m-2。因此,由Orowan析出強化引起的屈服強度增量Δσp=556MPa。由加工硬化引起的屈服強度增量Δσd=91MPa。銅基體固有晶格應力σ0=52MPa[24]。由此計算得出的總屈服強度σtotal=699MPa,與實驗獲得的屈服強度723MPa相差3.3%,吻合較好。當合金達到過時效階段時,條帶狀組織界面有部分遷移,組織中局部已開始發(fā)生再結(jié)晶,析出相迅速粗化長大(圖8(e)和圖9(e))。這是由于位錯擴展區(qū)為合金元素快速擴散提供了充足空間,從而加快了析出相的粗化。析出相通過減少其總數(shù)量而產(chǎn)生粗化來影響合金的強度(Ostwald熟化)。繼續(xù)延長時效時間,纖維條帶狀組織基本被再結(jié)晶組織所取代,合金強度進一步降低。強度的降低是由析出相的粗化、回復和再結(jié)晶引起的,這和強度的測量結(jié)果完全一致(圖5(b)和圖9(f))。
銅合金導電率的大小主要歸因于銅基體的潔凈度和單位體積內(nèi)的晶界數(shù)量,析出相體積分數(shù)越大,單位體積內(nèi)的晶界數(shù)量越少,導電率越高。TCMCC技術(shù)制備的C70250銅合金帶坯在97.5%冷軋變形后形成了沿軋向的纖維條帶狀組織結(jié)構(gòu)(圖9(b))。雖然加工硬化使合金內(nèi)部增加了大量位錯,但位錯對電子的散射作用很小[25],橫向晶界的大量缺失導致晶界對電子的散射作用也很弱。隨著時效時間的延長,析出相的體積分數(shù)逐漸增大,導電率逐漸升高。當合金達到峰時效狀態(tài)時(圖9(d)),導電率達到峰值。一方面,合金組織仍然是沿軋制方向的條帶狀組織,橫向晶界較少;另一方面,基體中溶質(zhì)原子大量析出,由此導致的晶格畸變程度減輕,晶格內(nèi)應力減小,基體材料晶格中的原子更容易回到原來的平衡位置,空位密度下降,基體得到凈化,從而引起導電率大幅上升。繼續(xù)延長時效時間,當合金達到過時效階段時,基體發(fā)生了再結(jié)晶(圖8(e)和圖9(e)),條帶狀組織逐漸被再結(jié)晶組織所取代,橫向晶界密度增加,加大了晶界對電子的散射作用,從而降低了合金的導電率。繼續(xù)延長時效時間,析出相和再結(jié)晶晶粒會進一步析出、長大。一方面,基體進一步得到凈化;另一方面,晶粒的長大減少了單位體積內(nèi)的晶界數(shù)量,進而又減弱了對電子的散射作用,導電率逐漸回升。
(1)當控溫鑄型連鑄C70250銅合金帶坯冷軋變形量為97.5%、時效溫度為450℃、時效時間為60min時,抗拉強度為758MPa,導電率為54.5%IACS;與傳統(tǒng)制備工藝相比,抗拉強度提高了5.3%,導電率提高了36.3%,實現(xiàn)了強度和導電率的同步提升。
(2)控溫鑄型連鑄技術(shù)制備的C70250銅合金帶坯具有粗大的柱狀晶組織,橫向晶界較少,經(jīng)變形量97.5%的冷軋后形成了沿軋向平行分布的纖維條帶狀組織,當時效溫度為450℃、時效時間為60min時,合金保留了纖維條帶狀組織并均勻析出了大量尺寸為6~10nm的Ni2Si相。
(3)當控溫鑄型連鑄C70250銅合金帶坯冷軋變形量為97.5%峰時效時,納米析出相強烈釘扎位錯有效地阻礙了位錯運動,通過加工硬化和Orowan強化共同作用提高了合金的強度,同時溶質(zhì)原子充分析出,基體得到凈化,橫向晶界較少,顯著減弱了對電子的散射作用,從而大幅度提高了合金的導電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