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鸞 四川財經(jīng)職業(yè)學院 四川成都 610101
縱觀大學里所有課程,思政課大概是老師們公認的“最難講”的課程。而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下簡稱為‘概論課’)”等幾門思政課程中,“概論課”又以政治理論性強、內容多、課時比重大等原因成為高校課程中學生抬頭率最低的“重災區(qū)”。為了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課堂中來,許多老師也采取了一系列辦法,這其中使用得最為廣泛的就是課堂反轉,即老師限定一些主題,由學生參閱教材、書本或網(wǎng)絡信息加以豐富并在課堂上宣講展示。
眾所周知,概論課是一門以近現(xiàn)代大量歷史事件為載體、政治理論性極強的課程,而歷史和政治,也恰恰是當代大學生極其不擅長的領域,尤其是對于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而言,更是覺得這門課程與自己的生活遙不可及。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便是教師拿學分“威逼利誘”,也很難激發(fā)學生的激情和興致去竭盡全力、認真地完成一次反轉實訓。那么,如何擬定實訓主題,就顯得尤為重要。
以“社會主義改造”這一章為例。這部分內容偏重歷史、偏重理論,原本就不好理解。如果出題為“三反五反”,那么對這部分歷史不了解的同學則會覺得無從下手,即便是從網(wǎng)絡或者書籍上拼湊出了講稿,由于“三反五反”距離同學們今天的生活太過遙遠,也很難在課堂上引發(fā)其他同學們的共鳴,勢必會造成實訓過程中的低抬頭率甚至“你講你的,我干我的”上下完全脫節(jié)的狀況發(fā)生。而這種講者與聽者完全脫節(jié)會更進一步加劇實訓者的應付差事敷衍塞責,最終形成惡性循環(huán)。
對此,筆者認為,教師給出的實訓主題一定要滿足兩點:一是富有時代氣息貼近當代生活;二是切合學生視角,讓大家有話可說。還是以上文的章節(jié)為例,如果把題目變更為“聯(lián)系建國初期的三反五反以及今天“打老虎”,探討反腐敗的制度建設”。同學們上網(wǎng)一搜,打虎拍蠅的新聞隨手可得而且都發(fā)生在近幾年,有不少甚至是引發(fā)了社會廣泛討論,其中還不乏一些“表哥”、“房姐”等戲謔感十足的案例,視頻、音頻資料也豐富多樣。學生處理起這樣的主題,無疑會更加得心應手,實訓效果也更加生動有趣。
一個班人數(shù)眾多,因而實訓翻轉不可能一人一題一打分,必將是分組進行。無論組員人數(shù)多寡,難免會有“搭便車”的行為。“搭便車”是一種極其消極的課堂暗示,它直接釋放出一種“實訓反轉和我無關”的信號,不僅影響同組的主講人的積極性還會讓后面實訓的小組成員也爭相效仿當甩手掌柜,最終影響整個班級的實訓反轉氛圍。針對這一現(xiàn)象,筆者認為,應該一開始就從制度上加以規(guī)避,將“搭便車”的行為“扼殺在搖籃中”。
從何處著手呢?其實只用改動一個小的細節(jié)——系數(shù)。以往的做法是一個小組三、五個人,無論是一人獨自完成還是三、五人合作完成,都是小組成員打同樣一個分數(shù)。所以幾乎每組都有人搭便車。但是如果設置一個最終得分系數(shù),例如:主講(1.1系數(shù))、 “醬油”講(0.9系數(shù))、搜集資料(0.8系數(shù))、技術支持(0.8系數(shù))、道具(0.7系數(shù)),小組得分出來后,各成員分別按照各自分工在小組分上乘以系數(shù)才是自己的得分。如此一來,就打破了“一碗水端平”的舊體系,讓“搭便車”者無法貪他人之功,成績岌岌可危,自然會在小組里承擔更多的任務。
概論課上的實訓反轉不同于其他課程的實訓,一方面要牢牢把握政治方向不能出現(xiàn)大的偏差,另一方面又要防止學生完全脫離主題天馬行空。例如在做“祖國統(tǒng)一”這一部分的實訓時,學生在講臺上大講特講“臺灣小食”和“港星港劇”,這無疑就本末倒置了。
還有一種情況,小組成員拿到一個“有話可講”的主題,團隊成員也都齊心協(xié)力想把實訓反轉做好,但不知道往哪個方向努力或者努力錯了方向,不懂得抓主要脈絡抓大放小,而是執(zhí)著于一些小處的史實、數(shù)據(jù)。由于選取的內容太過瑣碎、自己也不熟悉,最終呈現(xiàn)出來就是在講臺上干巴地照本宣科。下面聽的同學提不起興致又會反過來打擊實訓小組的積極性。針對這一情況,筆者制定了詳細的評分細則,幫助實訓反轉同學“有的放矢”——
經(jīng)過筆者一個學期的課堂實踐,各實訓小組基本都能呈現(xiàn)出內容充實且生動風趣的實訓反轉內容。甚至,有些小組還創(chuàng)造出了 “新聞聯(lián)播現(xiàn)場連線記者”、“辯論賽” 等豐富多樣的實訓反轉表現(xiàn)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