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相傳,天后娘娘經常在海上拯救遇難者,漁民們把她尊為守護神,後來沿海一帶的人們,不僅視其為海神,還視其為賜福降運之神,故在港九一帶,到處可見天后廟宇。每年天后誕,香港各區(qū)70多座天后廟都有慶?;顒?,其中以元朗花炮會景巡遊及西貢大廟灣慶典最受矚目。
傳說由來
天后(媽祖)是漁民的守護神,有關天后的傳說很多,較普遍的說法是:宋朝時福建莆田縣林姓官吏的最小女兒林默娘,自小就能精確預測天氣,並具有撫平波濤的本領,還能庇佑漁民免遭沉船和暈船之苦。清朝時,康熙皇帝曾下昭封她為“天后”。
此外還有傳說云,天后娘娘自童年起即有預測天氣的異能,常於海難發(fā)生時前往救人。她二十九歲時於鄉(xiāng)間湄州峰上羽化升天。其後每多顯靈,於海濱救人無數(shù)。於是沿海鄉(xiāng)民紛紛立廟祀奉,歷代君主都賜以名銜,尊為天妃??滴醵?,朝廷派兵收復臺灣,鄭克塽之兵將因戰(zhàn)船擱淺,向天妃禱告獲脫險??滴踔泪?,遂改天妃為天后。此後天后成了中國及東南亞華人社會里,漁民和所有航海者的守護神。
香港民俗
香港自宋以降,民間多建天后廟,迄今全市至少有七十座,遍佈大小島嶼及市區(qū)。其中最古老的佛堂門天后廟,建於公元一二六六年,因其位於西貢半島大廟灣,坊間常常稱其為大廟灣天后廟。
天后誕是一項為期一周的慶典。節(jié)目包括宗教儀式、飄色巡遊、粵劇表演和各種慶?;顒樱云砬髞砟觑L調雨順,捕到越來越多的魚。最為盛大、熱鬧的傳統(tǒng)祭典,首推西貢大廟灣的天后廟。但論最多姿多彩的慶典,還屬元朗天后誕。那里除了可以觀賞熱鬧的飄色巡遊、雜耍表演、舞獅及其他傳統(tǒng)民間演出之外,到元朗天后廟觀看進香人潮和善男信女投花炮的場面,也十分吸引人。三尊巨大的神像和用竹棚搭成的包山是盛典的主角。節(jié)慶的高潮在第四天,盛大的飄色巡遊隊伍在全島巡遊,小孩裝扮成古今人物或傳說中的角色,身上裝上支架,由成人支撐,浩浩蕩蕩穿梭在島上的大小街道,乍看起來仿如在半空中飄行。
此外,還有花炮會、龍舟及舢板搖擼比賽等慶?;顒釉诟鲄^(qū)舉行。
巡遊主角之一的花炮,其實是一座設有天后神位的大型神鑾,象徵富貴吉祥、鴻運當頭。過去天后誕有“搶花炮”的習俗,各村善男爭相搶奪從花炮中爆出的竹簽,勝出者可領炮回村。但由於搶炮易發(fā)生沖突,如今大多改為“抽花炮”,以抽簽決定各座花炮得主。最受歡迎的“丁財炮”,據說也是最靈驗的,村民相信會讓全村丁財兩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