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光
網絡犯罪指的是犯罪行為人未經同意對他人電腦系統(tǒng)或存儲資料的攻擊和破壞或利用網絡進行經濟、刑事等方面的犯罪。其主要形式有:病毒入侵,傳播有害數據,盜用信用卡、濫用電話網等使用戶支付高額電話費,敲詐,侵害版權、名譽權、著作權、隱私權及個人生活安定權,非法保存、下載,還有網站的不正當競爭,在網上發(fā)布謠言信息等等??梢哉f,網絡犯罪涵蓋了非常多的社會犯罪現象,而且隨著網絡的高速發(fā)展,將來很有可能會出現一些新的犯罪形式。全國人大常委會于2000年12月28日通過的《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中,對和互聯網有聯系的犯罪行為按照不同的侵害客體,分為妨害互聯網運行安全的犯罪;妨害社會安全和國家穩(wěn)定的犯罪;妨害市場經濟秩序和社會管理秩序的犯罪;妨害人身各項權利的犯罪和其他借助互聯網實施的犯罪行為。
網絡犯罪呈現出以下特點:犯罪主體的智能高,攻擊的主動性增強;犯罪主體的低齡化;犯罪手段的隱蔽性;犯罪本身的“虛幻”性;網絡犯罪的國際化;犯罪成本低廉、傳播迅速,范圍廣范;網絡犯罪動機與目的呈現多樣化、復雜化。
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犯罪我們需建立全方位立體化的預防犯罪體系。
(1)依法治網有效地防備和嚴格地打擊網絡犯罪,必需依托法律的威嚴性。借助法律的恪守性、強制性、約束性來管理網絡,充分運用法律的特性真正對網絡的破壞者起到警示作用,依法從嚴、違法必究,實行依法治網,完善網絡法律法規(guī)的建立。
(2)加強網絡道德觀念建設。網絡世界中的道德缺失是網絡犯罪的重要誘因,怎么在現代網絡社會中傳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底蘊,實現現代網絡社會同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融合,是矯正網絡社會道德失衡的重要手段。
(3)制定和完善法律條文。因為互聯網的發(fā)展是高速的,同時還具有無國界限制、無時空阻礙的特點并且是具有虛擬特征的空間世界,現行《刑法》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guī)定》、《計算機病毒防治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guī)同迅猛發(fā)展的互聯網虛擬世界相比已經顯得有些滯后。在現實中,比如存在著網絡犯罪的電子證據司法鑒定、互聯網跨地域犯罪的司法管轄權問題、犯罪主體責任年齡年輕化趨向問題等等,這些問題在法律法規(guī)中都是需要不斷的改進和完善,使其能夠更為適應現階段日益發(fā)展迅速的網絡需要。
立法方面,立法機關應根據違法的程度建立適宜的法律,專門編制一部《計算機網絡信息犯罪法》,此法應包括刑事、民事等多方面的內容,以求達到完整的法律體系。首先,補充現行《刑法》中的對于網絡犯罪的法律條款,將全部網絡犯罪的法律規(guī)定體系化,增加“非法使用計算機應用技術罪”;我國刑法第17條第2款規(guī)定的“八大罪”中將網絡犯罪排除在外,但是從已有的網絡犯罪案例來看,有些網絡犯罪的嫌疑人是未滿16周歲的,因此,該法條應增加“未成年實施網絡犯罪后果特別嚴重的,造成巨大損失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4)加強國際間打擊和治理網絡犯罪的橫向聯系。網絡的基本特性就是無國界的,網絡空間不區(qū)分領土國界,網絡犯罪可以同一時間在任何地域和國家實施,而公安機關對網絡犯罪嫌疑人的抓捕來說,難如登天。在互聯網高速發(fā)展的當代,各個國家和地區(qū)存在共同利益。因此,打擊網絡犯罪這個重要任務更需要國際間的優(yōu)化合作、全球合作。
(5)依科技治網。網絡犯罪是利用網絡技術和計算機知識為支撐的犯罪類型,因此,預防和打擊網絡犯罪要“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主要措施有:
1.防火墻技術。計算機系統(tǒng)好比一座城堡,而防火墻就是城堡外的智能高墻,可以進行人工規(guī)則設定,判斷往來信息數據包是否合法,從而決定接受、棄置或是拒絕申請。
2.計算機信息數據加密技術。在傳輸計算機信息的過程中不是所有路徑都是安全的,因此在需要嚴格保密的計算機數據傳輸的時候進行加密防范,可以最大限度的防止泄密,具體可以按照其重要程度將密鑰分為零密鑰、單密鑰及雙密鑰三種。
3.指紋掃描儀。使用該儀器可以對計算機進行專屬的使用權管理,先將計算機所有者的指紋通過掃描存入指紋資料庫,當使用該電腦系統(tǒng)時,只有用戶將指紋指令輸入,并與指紋檔案庫中的指紋比照相符,才可以使用進入該電腦系統(tǒng)。
(7)加大對網絡犯罪的打擊力度
1.構建網絡管理機制,加大反計算機犯罪體系的工作力度,包括偵查、司法、預防、研究等體系。在全國范圍內構建集預防、控制、教育、維護、保障等多項功能為一體的計算機網絡管理長效機制,同時再建立相對應的專門對網絡進行有效管理控制的機構。
2.加快人才培養(yǎng),加大科研投入?,F階段,我國對計算機及其網絡專業(yè)知識熟知的公安干警數量不多,現有的網絡警察隊伍中沒有能夠拿到國際領域獎項的專家。從己知的計算機犯罪案件來看,犯罪嫌疑人大多數都是計算機技術領域的“精英”,這些高層次的計算機高手擁有的技術能力越高,造成社會危害程度就越大,從而破案的難度就越高。搭建信息安全支撐平臺和應用平臺等重要信息化工程;加大科研項目的資金和物質投入,快速推進電子政務和信息安全這兩大專題的研究,開發(fā)擁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網絡安全軟件,早日能夠研究出中國人自己的版權操作系統(tǒng)。
3.加強技術合作。網絡犯罪要依托電信部門的硬件設施,而執(zhí)法機關要打擊計算機網絡犯罪,就必須要得到信息產業(yè)界的支持,只有依托其為執(zhí)法機關提供的技術支持,才能夠讓執(zhí)法機關在打擊網絡犯罪時具備高于犯罪分子的技術條件,并為執(zhí)法機關提供和改善偵查技術手段,提高執(zhí)法機關快速反應能力。
網絡有利也有弊,它為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與此同時也附加著給我們帶來了麻煩,我們只有掌握了精湛的網絡技術和充分了解網絡犯罪的特點,才能抓住關鍵部位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的預防網絡犯罪和打擊網絡犯罪,讓我們的網絡世界多一分安寧,少一些犯罪,讓網絡技術能夠實實在在、真真正正地服務于社會,造福于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