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乎
我們都知道,“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這句詞本就出自李清照的《如夢令》,那么自然也就有不少人猜測,電視劇《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下文簡稱《知否》)中明蘭的歷史原型中有李清照的影子。
李清照出身于書香門第,生活優(yōu)裕,人近中年時,受戰(zhàn)爭影響而顛沛流離。相比之下,明蘭年幼喪母,與父親一起搬到京城,聰明伶俐,真誠直爽,在性格上與李清照確實(shí)有幾分相似。
劇中明蘭既學(xué)了“燒香點(diǎn)茶,插花掛畫”這“文人四事”,又把投壺、馬球玩得飛起,而歷史中的李清照,也同樣“文武雙全”。從“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到“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李清照的詞一直都是大宋文藝圈的清流。宋代的王灼就曾評價過,“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婦人,當(dāng)推文采第一?!?/p>
她不僅詞寫得好,還下得一手好棋。古代有一種棋藝游戲,叫作“打馬”,根據(jù)考據(jù),這種游戲玩起來有點(diǎn)像我們今天的飛行棋。
李清照不僅是玩這種游戲的高手,甚至還寫了《打馬圖經(jīng)》《打馬賦》這樣的詞賦。有不少學(xué)者都認(rèn)為,這些詞賦是對打馬棋的一種傳承,使得這種棋類游戲能夠完整地保存下來。
如果說李清照是氣質(zhì)上與明蘭相似,那么《紅樓夢》中的探春則是明蘭身世的模板了。劇中明蘭是家中庶出的女兒,生母衛(wèi)小娘在家中的地位就很低,明蘭自然也不受父親和嫡母的重視。
在《紅樓夢》中,探春是賈寶玉的庶出妹妹,生母是趙姨娘,所以探春和明蘭在家庭中身份是相似的,處在家庭地位中的最底層?!都t樓夢》中,探春的判詞是這樣寫的,“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運(yùn)偏消。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fēng)一夢遙?!?/p>
雖然是庶女,但探春同明蘭一樣,“才自精明”,能決斷,連王夫人都讓她幾分。但與明蘭不同的是,探春的封建等級觀念很強(qiáng),因此對于處于婢妾地位的生母趙姨娘輕蔑厭惡。而探春過分的自尊,也是庶出子女從小內(nèi)心遭到禮教扭曲的體現(xiàn)。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網(wǎng)友認(rèn)為民國才女林徽因也是明蘭這個角色的靈感來源之一,與劇中明蘭選擇顧二爺,拒絕了小公爺齊衡的情節(jié)類似,林徽因也是選擇了建筑專家梁思成,而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徐志摩。
總而言之,劇中女主角的塑造應(yīng)該參照了不少人物,明蘭既有李清照的聰穎直率,又有探春的坎坷身世。
明蘭從小就不受父親重視,也不受嫡母的待見,在這樣艱難的成長環(huán)境中,她并沒有自暴自棄,反倒是逆境造就了她頑強(qiáng)自立又聰慧通透的性格。她也憑借著自己的才智跟隱忍,一步步地從盛家六姑娘,最后蛻變成為一品誥命夫人,成為人人敬畏的侯門主母。
一品誥命夫人在宋朝,大概是朝廷命婦中最高的等級。不過大多數(shù)的誥命夫人都是依附于丈夫的官職而存在的,如果丈夫?qū)Τ⒂泄Γ夜僦烈黄?,老婆才能夠被封為一品誥命夫人。一品誥命夫人在宋朝只是一種榮耀,基本上沒有什么實(shí)權(quán)。而《知否》中的明蘭也完全是虛構(gòu)出來的,在北宋年間并沒有像盛明蘭這樣人生經(jīng)歷如此勵志的一品誥命夫人。所以,這部劇只是借一代浪漫女詞人李清照的詞走流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