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青艷
摘 ? 要:柳木為桂北高海拔林區(qū)主要造林樹種,資源縣自20世紀80年代引進該樹種后,觀測其在資源縣天湖水庫區(qū)、資源林場等地生長好,抗雪壓好,表現(xiàn)出很好的特性。為降低柳杉造林用苗成本,提高造林成活率,對柳杉木山地育苗技術進行了研究,為今后造林育苗提供技術支撐。
關鍵詞:柳杉;山地;苗圃育苗
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 Hooibrenk ex Otto et Dietr)又名長葉孔雀杉、榅杉等。為喬木,高達40m,胸徑可達2m,樹冠為狹圓錐形或圓錐形;小枝細長,常下垂,綠色,枝條中部的葉較長,常向兩端逐漸變短。葉鉆形略向內(nèi)彎曲,先端內(nèi)曲,四邊有氣孔線,長1~1.5cm,果球形,果成熟為10月。在資源縣林地面積155939.87hm2林地中,800m以上高海拔面積占據(jù)了約36%,近年來,柳種植面積達253.3km2,是資源縣高海拔地區(qū)的主要當家樹種。近年來,資源縣進行柳杉自主培育苗木研究,為資源縣營林工作節(jié)約了大量的資金,值得推廣應用。
1 ? 資源縣的基本情況
資源縣位于廣西北部,苗圃位于資源縣資源林場,北緯25°51′34″、東經(jīng)110°35′06″,年平均日照1013~1680h,年平均積溫4750°,年降水量為1773mm,極端最高溫度為38.3℃,極端最低溫度為-8.4℃,平均相對濕度80%以上,平均霜期80d,年平均風速3.2m/s,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土壤肥沃,東南坡向,坡度18°~32°,海拔550m左右,土層厚度80~130cm,土壤為紅壤,主要植被有: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山蒼子(Litsea cubeba (Lour.) Pers)、鹽膚木(Rhus chinensis Mill)、野漆(Toxicodendron succedaneum (Linn.) O. Kuntze)、杜鵑花(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柃木(Eurya japonica Thunb)、五節(jié)芒(Miscanthus floridulus (Labill.) Warb. ex Schum. et)、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Linn.) Beauv)、山莓(Rubus corchorifolius L.f.)、獼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等[1]。
2 ? 柳杉苗木的培育
(1)種子采種入庫。采收時選擇長勢好、干形直、無病蟲害的柳杉木母株,樹齡在25年以上,特別是避免在10齡就結(jié)果的樹上采收。采收時間為霜降前后,太早種子沒成熟,發(fā)芽率低;太晚則果球開裂,種子落出,無法采集。球果采收后在室內(nèi)堆放10d左右,然后移到室外進行攤曬,經(jīng)常翻動,注意避免雨淋,以防種子漚壞,要種子散出后凈種收集。翌年的3月左右,氣溫開始回升,用水浸種20h后催芽備播。
(2)柳杉苗圃地施工。柳杉苗圃地選擇交通條件好、背風向陽、土質(zhì)疏松、不積水、灌溉方便的紅壤土地。實踐表明,在當年采伐跡地的山地育苗、雜草少、病蟲害少、苗木生長快,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育苗成本,值得推廣。
(3)整地播種。苗圃基肥用量為50kg/667m2左右,先將基肥施于畦面,翻土拌勻,整平,然后起苗床。苗床地按沿等高線做畦,每畦寬1m,長為20m以內(nèi),注意一定的坡度降低,避免雨天積水。播種宜選擇晴好天氣。在每個苗床上開淺溝后撒入種子,用竹枝掃一層薄土即可。
(4)病蟲害防治。柳杉苗的病害主要是柳杉苗立枯病,又叫猝倒病。出現(xiàn)倒苗時,噴灑多菌靈或敵克松500~
800倍液,嚴重時用杜邦克露噴藥,或用敵克松淋苗床,以淋濕苗床土壤表層為度,藥土或藥液每隔7d左右淋用1次,共3次左右。柳杉的蟲害主要是小地老虎,一般用敵克松、菊酯類殺蟲劑噴霧防治。特別是在出苗后的第1個月為重點防治期。
(5)施肥。在苗木全部出土后,苗高約5cm時,可進行水肥追肥,一般是5—10月,每間隔15d追肥1次,肥料常用復合肥(規(guī)格15-15-15)和尿素,有條件的地方可施人糞尿。追肥應按“薄肥勤施”的原則進行,在苗木幼嫩期為避免燒壞葉子,在追肥后應淋清水洗凈葉片;同時追肥時間為每天9:00AM之前、5:00PM之后。在資源縣,每年有不同程度的低溫天氣,為防止苗木凍害,一般在秋分前停止追尿素等水肥,并可施1~2次鉀肥,以使苗木木質(zhì)化,安全過冬。
(6)苗圃地除草。在6—10月,苗圃地雜草生長迅速,要按“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及時除草。一般每月除草2次,噴1次殺菌和殺蟲劑。1個月后視情況而定,但雨后天晴必須混合施藥。
總之,柳杉育苗可降低造林成本,相比較一些國有林場的苗圃地遠離采伐跡地,不但增加了運輸成本,而且固定苗圃地由于重茬多年,病菌多,病蟲害防治困難,增加了育苗成本;采伐跡地山地臨時苗圃地新土育苗,管理簡單、出苗快、質(zhì)量好,這對我國新時期林業(yè)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 1 ] 陽桂平,肖振才,蔣紫艷,等.香榧嫁接技術研究[J].園藝與種苗,2017(1):13-14.
(收稿日期:2019-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