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偉
摘 要:近年來全國都在新建各種各樣的古鎮(zhèn),這些古鎮(zhèn)大部分都是以保護和復興的名義來建設的,其主要功能也以旅游為主體,賣著同樣的紀念品、同樣的小吃。千篇一律的古鎮(zhèn)建設消耗了人們的旅游熱情。本文通過海州中大街城市設計項目實踐,探尋如果通過挖掘古城內的隱藏線索,設計富有特色的古城。
關鍵詞:海州古城 古城復興 儒釋道 中大街
海州古城是連云港市的前身,最早建于梁武帝時代,距今連云港市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隨著城市的發(fā)展,古城面臨著整體的發(fā)展滯后、環(huán)境不佳、施總設置匱乏、城市功能不完善的發(fā)展問題。目前連云港作為國際性海濱城市正進行的快速的城市發(fā)展,海州古城必然要融入連云港市的整體發(fā)展,通過古城復興,帶動文化的弘揚、旅游的發(fā)展和城市功能的提升完善,改善居民生活質量,提升古城風貌品質,塑造海州核心特色,形成連云港的一張城市魅力名片。
一、如何復興古城,避免千篇一律的城市設計
建筑師徐甜甜曾經說建筑設計就像破案,每一個項目里面都有一個隱藏的線索引導,而設計需要搜集證據,將這種碎片式的信息整合出完整的拼圖。筆者有幸參加了由東南大學龔凱領銜海州古城中心區(qū)改造規(guī)劃設計項目,在整個項目設計過程中切切實實獲得了撥開層層迷霧,最終破案的暢快感受。
如何實現海州古城的復興,線索還是需要在海州的歷史中探索,我們找到了一副嘉慶年代古海州的城圖,圖中詳細繪制了古海州昔日的盛景,仔細觀看不滿發(fā)現,海州古城內外,性質最多的建筑不是縣衙官署,也不是商業(yè)酒樓,而是各種寺廟宮觀,從左往右神州庵、地藏庵、大慈禪寺、城隍廟、財神廟、火神廟、文廟、數不勝數。我們一陣興奮,這確實非同尋常。
我們又進一步尋找古海州的資料,歷史資料顯示,海州歷史上隨著經濟、文化的發(fā)展,佛教寺、庵、道觀和祭神的廟、宮遍布海州治所的域內外,清末更有”九庵十八廟”之說?!本赔质藦R”并非確指的數字,而是形容寺、廟之多。新中國成立初,由于世紀以來戰(zhàn)亂頻仍,民生凋敝。海州治所的域內外,即現在海州區(qū)范圍內的寺廟大部分已廢圮。由此我們找到設計最早的線索。
就著”九庵十八廟”的線索,我們繼續(xù)調查走訪,海州古城中最重要的中大街在老一輩人的印象中極其重要,中大街是連云港歷史上文脈、才脈、人脈的聚集之地,在這條街上重要海州文廟、始建于唐朝、在請嘉慶十年到達最鼎盛的時期,廟址南至城基、北至新建路。在文廟的東側有著一座城隍廟、西側有著一座大慈寺??梢韵胂笤谶@條街上,儒釋道三家場所同時并存,這不僅僅在現代實屬罕見,在當時應該也是難得一見的輝煌景象。
城隍廟屬于道家,與世俗商業(yè)生活接觸最為緊密,民國年間,城隍廟的香火依然非常旺盛,清明節(jié)時更是異常熱鬧,夜晚城隍廟內的戲臺,通宵達旦。難怪中大街是連云港歷史上文脈、才脈、人脈的聚集之地。由此我們尋找到了海州古城的核心特色——儒釋道合一的宗教文化。
二、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城市觸媒的設計策略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目前很多古城的建設卻一次性完成所有的設計、規(guī)劃建設,一次性的將內部的功能完全置換為商業(yè)、旅店、酒吧等與旅游相配套的業(yè)態(tài)。這也導致古城很容易就失去了活力、導致古城的文化流失,最終也使得古城漸漸趨同化、慢慢失去吸引力。
20世紀80年代末美國的韋恩·奧圖、唐·洛干在提出了“城市觸媒”的城市設計策略,這個策略主張城市設計應對有策略的引進新的元素,作為觸媒在不徹底改變城市原有元素的情況下使之復蘇,當觸媒激起新的生命時,也會逐漸影響到城市元素的形式、特色與品質等,最終促使城市構造得到逐步改革?!俺鞘杏|媒”的策略與現有的大拆大建是不一致的,它強調的是由點帶面,謹慎的選擇可以引起復蘇的觸媒,啟發(fā)城市的更新。
我們的任務就是尋找隱藏的活力因子,使海州的古城的復興過程被觸發(fā)。
三、規(guī)劃設計
鑒于海州古城的核心特色,我們選擇了將儒釋道合一的中大街作為古城復興的核心區(qū)進行規(guī)劃。
(一)梳理肌理,確定三廟范圍
核心區(qū)地塊內基本保留傳統(tǒng)街巷的肌理、從衛(wèi)星圖上可以看出、黃廟巷、儒學巷、大寺巷可以為“三廟”的基址作為推導依據。我們首先在地形圖上推導出了三廟的基本的位置區(qū)域。而后通過對史料的研究,分析出原有寺廟的布局規(guī)模。最終現場實地測量走訪,確定三廟的最終位置,現場調研時,發(fā)現的蓮花柱礎,文廟狀元橋的遺址都基本驗證了我們之前對于三廟規(guī)模和布局的猜測。由此我們基本確定了三廟的基本范圍和規(guī)模。
(二)復興三廟,以三廟為核心提出改造策略
通過對地塊內建筑現狀的綜合分析、規(guī)劃提出保留、整修和建議拆除三種更新模式,保留保留北大街、中大街沿線的綜合商業(yè)建筑,做立面出新;整修對地塊內的大部分民宅采取整修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保留古城的傳統(tǒng)肌理;建議對大慈寺、文廟及城隍廟規(guī)劃范圍內的建筑進行拆除,建議拆除地塊內有礙觀瞻和妨礙消防疏散的臨時搭建及少量破敗嚴重的民宅。
(三)功能規(guī)劃
規(guī)劃講三廟作為主要的功能核心,對核心區(qū)的功能有了基本的規(guī)劃,在觸媒的帶動下,引入商業(yè)、休閑、文化、旅游等配套功能,形成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和傳統(tǒng)街巷氛圍的古城老街。
參考文獻
[1]張鴻雁.城市形象與城市文化資本論——中外城市形象比較的社會學研究[M].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