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嫻
88元!這是相聲演員岳云鵬在某機場為“醬油面”套餐所支付的價錢。作為社會名人的他在微博上直呼這般價格讓他“消受”不起,并且,這碗牛肉面沒有與其價值相匹配的味道,岳云鵬詼諧地將之稱為“醬油面”。
88元是一份牛肉面外加任意一杯咖啡的價格。按照市場價格,牛肉面無非16元,一杯咖啡30元,那么該套餐的正常市價是46元,而機場套餐的價格竟接近市場價的兩倍。
一碗普通牛肉面一旦走進機場就搖身一變成為了天價食品,是什么原因使機場有如此魔力,讓同一碗牛肉面完成了從市井到殿堂的過渡?
機場的食物有多貴?
在高檔酒店,高價餐飲同樣層出不窮。為何民眾對酒店高價飲食的接受度就比機場高,而后者經常飽受垢?。?/p>
在多數(shù)人眼里,機場是公共場所,飛機僅僅是一種交通工具,相反,在酒店,消費者的心態(tài)便發(fā)生了變化,認為高品質的服務和高價位的餐食是一家優(yōu)質酒店的配套,并且酒店可以提供理想的用餐環(huán)境以及星級大廚的服務。
口感、舒適度、品質化等都是機場餐食不能為消費者提供的,因而大部分人會認為機場餐食并不值得購買。
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一份市價為15元的魚香肉絲蓋飯,在西部某機場的價格高達39元;市價10元的紅油抄手在該機場的價格則是28元;市價18元的泡椒雞雜粉(3兩)則是39元;一盒市價為30元的哈根達斯小紙杯冰激凌則高達50元。一碗普通的牛肉面,既沒有上乘口感,也談不上大分量,再加上與市場上販賣的價格懸殊差太大。就這樣,機場里的天價餐飲自然成為了眾矢之的。
明知道選擇在機場內進食就意味著告別了味蕾的盛宴,但為何仍有人愿意“任人宰割”?
可能,有人舟車勞頓,到達機場時已經饑腸轆轆,只能“含淚”下單天價餐飲;也有人在候機時,百無聊賴,在人類最原始的欲望驅使下沖動消費;當然,也有出手闊綽之人,在他們心中,隨性和舒適先于性價比。價格,無非是一串毫無生命力的數(shù)字。
機場的食物為什么這么貴?
反觀國外,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的機場飲食與市內的價差并不明顯,有的甚至與普通商店的食品價格持平。
那么,國內機場何德何能可以賦予餐食如此驚人的溢價資本呢?
記者從知情人士口中了解到,國內某大型國際機場的餐飲品牌、特產店鋪等大都由一家商業(yè)管理公司掌控。換句話說,機場內的餐飲和特產店鋪要么是該商業(yè)管理公司的直營品牌,要么就是該公司的合作品牌。
在其合作品牌中,其實不乏有當?shù)兀只蛉珖缘牟惋嫶笈?。想必這些品牌具備和機場正面溝通的資格,但他們也只能通過該商業(yè)管理公司、經歷層層關系才能入駐機場。
經過記者深入調查后發(fā)現(xiàn),原來該商業(yè)管理公司實際上就是機場集團下屬的一家運營公司。這也是為什么大品牌們也要通過該公司進軍機場的原因。在這種模式下,機場不僅能獲得更高的利潤,還更方便對入駐品牌進行統(tǒng)一化管理。
通過這種間接的方式對接機場與直接和機場溝通相比,中間環(huán)節(jié)自然會多出不少費用,而這部分費用,品牌可能就轉嫁到消費者頭上了,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這是原因其一。
其二,與普通商場不同的是,國內機場的攤位多為競拍而來,租金必是水漲船高。大部分餐飲類商家都是將經營的流水提成作為租金上繳給機場。機場將從餐飲商家流水中扣除10%—15%作為店鋪租金。這無形中也給經營商莫大的壓力,他們將這種壓力通過加價再轉移到消費者身上。機場中餐價格不便宜,反倒是洋快餐成為一股清流。和市內價格相比,肯德基、麥當勞、星巴克的價格并沒有高出太多。原因在于,機場方面為了配套需要,向這三大全球知名餐飲品牌收取的是定額租金,他們的經營壓力小。機場為了提升檔次,會主動招攬某些大牌為自身“正名”,對于這些品牌,機場既然求之不得,那自然不會用高價要求他們。這也折射出了機場商鋪經營的準則:品牌越大,得到的優(yōu)惠就更多。當品牌已經升級到了配套剛需,那機場也得為它們打通一條捷徑。
其三,在機場這一封閉的商業(yè)載體中,數(shù)量有限的商鋪們已經形成了壟斷的小世界。在這個小世界中,店鋪數(shù)量少,“走投無路”的旅客只能接受高價商品。
其四,加之機場大都遠離市中心,將食材運往機場,中間還涉及到一系列的運輸成本費。因此種種原因綜合,就構成了機場的高價餐飲。
艱難推進的物價改革
一浪高過一浪的呼喊聲引起了中國民用航空局的注意。
今年3月,民用航空局宣布將推進機場餐飲“同城同質同價”服務,要求餐飲的售價向市內看齊。
既然民航局已經對機場做出了這樣的要求,那么未來的趨勢一定是向餐飲平價化發(fā)展。但落腳在實處,這一服務落地到每個機場卻頗有難度。機場平價的趨勢,注定路途波折。不少機場并沒有用心推廣這一準則,有機場工作人員向記者反映,根本沒有聽過這一政策。就算有的機場宣布推行“同城同質同價”,但機場內商鋪占據(jù)了天然的優(yōu)勢,乘客選擇并不多,就算商鋪沒有落實這一服務,乘客也只能硬著頭皮高價購買餐食。
總有機場甘做先驅者,為后來人點亮道路。為進一步落實餐飲平價戰(zhàn)略,廣州白云機場、海口美蘭機場等宣布推行“價格星級管理”。
譬如廣州白云機場,其“價格星級”分為五檔,一星的餐廳單品價限在10元、套餐價18元、自助餐價28元、飲用水價3元、飲料價5元;二星餐廳單品價格不得高于20元,套餐價不得高于38元,自助餐價限價為48元;三星餐廳的價格依舊不親民,其單品、套餐、自助餐價分別限制在48元、58元、68元以內;對四星餐廳的單品價、飲用水價以及飲料價無限價;對五星餐廳的各類產品均不限價。
西寧曹家堡國際機場,貫徹民航局這一準則的餐廳,會在價目單上標注“同城同質同價”的字樣,根據(jù)價目表,砂鍋方便面售價15元,基本和市區(qū)保持一致。
首都機場則將地下三層劃分
為平價飲食區(qū)域,但效果不甚理想。主要由于在機場就餐的大多數(shù)人講究的是方便性,地下三層的地理位置在顧客看來并沒有很便捷。此外,在推廣這一服務的部分機場中,也僅僅只有少數(shù)商鋪選擇參與。好消息是,不至于完全推動不走。
機場零售業(yè)的新趨勢
機場,其實是一個龐大的經濟體。除了餐飲帶來的營收,還有購物、泊車等非航服務創(chuàng)造的價值。這些非航收入可以為機場貢獻40%的收益,向航空公司收取的服務費則占據(jù)6成。
隨著客流量的增加,越來越多的機場踏上了將機場打造成商圈的道路,希望將機場打造成市民空閑時間都會去“打卡”的購物圣地。
機場內免稅店分布密集,基因中就帶有超級賣場的潛質。比如新加坡樟宜機場、阿聯(lián)酋迪拜機場等超級賣場的DNA就發(fā)光發(fā)熱,成為了當?shù)厝巳粘Y徫锏氖サ?。網絡上,帶有“賣場”性質的機場購物攻略更是被無數(shù)女性奉為“圣經”。
其中的佼佼者新加坡樟宜機場,3座航站樓里共有超350家零售和服務商店,以及120家餐廳和飲料店。為了刺激消費,機場還會為乘客提供免費的40新幣的代金券。乘客可以用其購買琳瑯滿目的免稅商品和種類齊全的各色美食。最重要的是,機場內的美食和市內相比,價格基本持平。
除了購物、飲食之外,樟宜機場還提供帶有洗澡服務的休息室、免費圖書館、電影院、免費的新加坡一日游活動,更擁有讓人津津樂道的機場內建花園!
我們并不奢求有關機構用匠人精神去打造機場,將候機廳裝扮為花園或是游樂場。機場作為承載交通樞紐這一重要屬性的公共場合,理想的樣子應該是惠民利民的服務場所,沒有必要煞費苦心地將自己包裝成奢侈場所。心中牽掛著目的地的我們,不需要一碗被捧在廟堂之上的“天價”牛肉面。(資料來源:《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