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畫的藝術語言與平面設計的藝術語言有相通之處已經(jīng)是眾所皆知的事情了。所謂版畫,是以“版”作為媒介進行制作的一種繪畫藝術。版畫按照版種的不同可分為木版畫、銅版畫、石版畫、絲網(wǎng)版畫以及數(shù)碼版畫等。版畫的藝術語言與其所屬的不同的版種有關,如木版畫講究刀味和木味,銅版畫有豐富細膩的層次和腐蝕的印痕,石版畫講筆墨痕跡的變化,絲網(wǎng)版畫有漏版的印味,而數(shù)碼版畫則具有標準的“數(shù)碼味”的藝術語言。
關鍵詞:版畫;平面設計;平面構成;藝術語言
一、版畫的藝術語言
盡管版畫的藝術語言會因其版種的不同而有所變化,但綜合來看,不外乎是“點、線、面、色、形、體、質”的運用。而這些構成元素的綜合運用,也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版畫藝術與平面設計有著一定的相通性。著名的設計史學家王受之曾經(jīng)說過,平面設計,所指的是在平面空間中的設計活動,其涉及的內容主要是二維空間中各個元素的設計和這些元素組合的布局設計。我們知道,造型的基本元素是“點、線、面、色、形,體、質”,在這其中,點是造型元素中最小的單位,從視覺造型的角度來看,點的形狀不是固定的,可以是幾何形,也可以是不規(guī)則的形。點的移動產(chǎn)生了線,而線的移動又產(chǎn)生了形,形在空間中的運動又會產(chǎn)生體。這些視覺形態(tài)要素根據(jù)一定的構成法則組合在一起,就會形成各種各樣的視覺感受。在平面設計中,正是因為構成的存在,才使得視覺語言如此豐富多樣,表達出多種思想感情。
二、平面構成中的因素
作為視覺藝術的版畫完全可以對平面構成的語言多加分析并綜合運用到版畫創(chuàng)作中,從而可以達到拓寬版畫藝術語言并將版畫藝術向前推進到新一個高度的目的。我們可以通過分析一些版畫藝術家的作品來充分了解這一點。
(一)重復,是平面構成中的一項形式法則,平面構成中重復的形式是:同一基本形有規(guī)律地反復排列組合,它所表現(xiàn)的是一種有秩序的美。重復構成廣泛地應用在平面設計和其他類型的設計中,目的是使得作品能夠形成很強的視覺沖擊力,給觀賞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波譜藝術家安迪·沃霍爾的絲網(wǎng)版畫作品《瑪麗蓮·夢露》就很好地利用了重復這一構成形式法則,作品大量復制了明星的頭像,并對它們進行了重復排列,雖然每一幅作品中的明星頭像細節(jié)和色彩都有不同,但是外輪廓基本都是一致的。這種重復排列出來的作品極富有沖擊力,讓人加深了對這位去世的明星的深刻印象。
(二)面,在造型中具有重要的意義,也是平面構成語言中的一項重要的內容。面具有豐富的感情和多樣的表達手法,在視覺上起到穩(wěn)定的作用,在心理上則具有莊嚴,重厚的感覺。德國女版畫家柯勒惠支的作品《母親們》描述了幾位抱在一起似乎是相互安慰的母親,畫面中大面積的黑色面塊構成了幾位母親的身體部分,而頭部和手部則用線條來表現(xiàn)。莊重悲傷的氣氛頓時凝聚在畫面上,讓人感受到了一種沉重傷痛的氛圍。當然,面的構成是多樣性的,無論是在平面設計中還是在版畫創(chuàng)作中,面既可以一單一形面的方式出現(xiàn),也可以使用分割、群化、透疊、組合、打散等方式進行豐富的表現(xiàn)。
(三)既然談到了面,那就不能不提一句造型中的另外一個重要的要素“線”了。線的表現(xiàn)力豐富,不同的線表達的感情色彩也不同。直線具有安定的因素,曲線具有運動的因素,粗線可以帶給人力量、豪邁的感覺,細線則顯得微弱、柔美、纖細等等。此外、水平線有穩(wěn)定、安靜的感覺,垂直線有上升下降的感覺,斜線則有沖刺的運動感等等。著名的版畫家《李樺》的代表作《怒吼吧,中國!》中刻畫了一個拼命掙扎的人物,粗獷的線條將人即將爆發(fā)出來的力量刻畫得淋漓盡致,整個畫面充滿了力量感。
對比構成是平面設計中所用到的一種常見的手法,而在這其中,明暗對比又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版畫藝術中,我們更是離不開黑白灰對比的運用。如果能夠合理地安排畫面中的明暗對比,那么作品會產(chǎn)生豐富細膩的層次,使得主要形象更為突出,從而增強畫面沖擊力。陳琦的作品《荷》便出色地運用了黑白灰對比關系?!逗伞愤@幅作品中,畫面背景采取了純黑色,而荷花幾乎都屬于亮部,圖與底之間產(chǎn)生了強烈的明暗對比,從而使得畫面的主體荷花得到了突出。作者將花瓣處提亮為純白色,花中心則采用了豐富的灰色調子去增加花瓣和蓮蓬的層次和立體感,從而使得畫面生動而富有節(jié)奏感。
當然除了上述的幾點之外,平面構成語言還有很多方式可以運用在版畫的創(chuàng)作中去,其對于版畫藝術的創(chuàng)作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藝術家在進行版畫創(chuàng)作時尤其應該綜合思考畫面中的各類構成要素,認真分析并合理地利用平面構成法則去安排組織畫面中的元素。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拓展版畫的藝術語言,將版畫藝術更好地傳承和發(fā)展下去。
參考文獻:
[1]蔣躍.繪畫構圖與形式[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
[2]王受之.世界平面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
[3]孫彤輝.平面構成[M].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李佳妮(1983.11-),女,漢族,山西太原人,碩士學位,山西大學,研究方向為數(shù)碼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