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坤
摘要:音準在交響樂隊中始終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甚至有時候要遠遠高于對音色的要求。圓號擁有五個八度的寬廣音域,既可演奏高技巧性的華彩樂段,又可演奏出優(yōu)美樂章的抒情歌唱,還可演奏號角式樂句的輝煌雄壯,在交響樂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交響樂隊中圓號的聲部演奏問題展開探討。
關鍵詞:圓號;聲部演奏;交響樂
一、引言
在許多音樂作品中,圓號一直起著“橋梁”或“接骨匠”的作用。首先,它柔和、寬厚、豐滿的音色很好的在木管與弦樂中起到了橋梁作用;其次,因為圓號聲音性格的“多面性”使它成為樂隊聲部轉換時重要的連接紐帶,使得聲部過渡自然。圓號屬于中音樂器,它可以與聲樂、弦樂、管樂或鍵盤樂進行配合演奏,而且效果極佳。圓號除了與其他樂器的重奏外,自己本身還能組成多種演奏形式,如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六重奏、九重奏乃至由24把圓號組成一個樂隊,其中劃分為高、中、低三個聲部,其合奏效果就像一個獨立的管樂隊。美國著名演奏家、教育家菲力普·法卡斯說過這樣一段話:“你要用一年時間去聽一個交響樂團演奏,并記下誰出的錯誤最多,那肯定是圓號演奏員”。那正是因為圓號的演奏完全出于自然泛音之中,音與音之間的距離非常近,演奏員等于要把音準確地表現(xiàn)出來,因此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和深厚的專業(yè)功底。在一場交響音樂會中,圓號手的表現(xiàn)直接影響到整臺音樂會的質(zhì)量。筆者在實際工作中切身感受到音準、起奏、音色是圓號在交響樂隊演奏中最為關鍵的三大問題。
二、圓號的音色特點對于聲部的影響
(一)圓號的聲部連接紐帶作用。圓號在進行交響樂的聲樂補充過程中,常常作為聲部控制連接點,作為交響樂其他配樂部分相連接的紐帶,起到了重要的聲部過渡作用。圓號的聲音特點比較具有多面性,屬于一種中級音樂樂器,因此在演奏的過程中容易形成二重奏、三重奏、六重奏甚至更多。在圓號的演奏過程中,交響樂團經(jīng)常會將聲部分為高聲部、中聲部、低聲部三個聲部,甚至僅僅使用圓號合奏效果就能夠組成類似于管樂隊一樣的實際音效。
由譜例1可以看出,在學習中,首先學會只用雙唇吹氣震動(不用號嘴),使之發(fā)出震動聲,這是學習吹奏圓號入門最初的發(fā)音過程。(時間只需一、二周)。第二步則應學會將號嘴放在雙唇上,(注意號嘴扣壓力適中)吹氣使之震動并發(fā)出高低不同的“嘟”聲,這個學習過程可長可短,大致需要1~2周。注意在上述震動發(fā)音的過程中,每發(fā)出一個“嘟”聲都要用舌尖“吐”出聲音,切記不要以“不”來發(fā)出聲音。
(二)銅管樂圓號構造的特殊性與演奏難度。圓號,由于其構造的特殊性,在所有銅管樂的演奏中,圓號的演奏技術是非常復雜的,在演奏過程中也是比較難掌握的。圓號的管道長度約三米,具有四個八度的寬廣音域,圓號的全部音域大致劃分為四個音區(qū),正因為如此才能夠獲得豐富多彩的多變性音色效果,圓號的這一特點是任何其他樂器都沒有辦法比擬的,這也造就了其多個聲部在交響樂團演奏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錯誤,但是也容易出彩,創(chuàng)新性的圓號演奏效果迎合了現(xiàn)代聲樂發(fā)展的需求,尤其是將圓號的演奏處于自然泛音的環(huán)境中,借助圓號音與音之間近距離的精確表達,可以讓其在實際工作中得到音準、起奏、音色等的關鍵效果。
三、關于交響樂隊中圓號的聲部演奏問題
(一)關于圓號音準問題的研究
音樂家最好的是耳朵!在合奏中音準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甚至比音色還要重要。如果沒有好的音準,再漂亮的音色也枉然。然而良好的音色是一個互相“妥協(xié)”的過程。演奏員需要在演奏過程中尋找平衡。沒有絕對的音準,只有相對的音準!音準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尤其是在交響樂隊中,音準應該隨著其他聲部調(diào)整。圓號在樂隊中常常演奏和聲,在和聲不準的情況下,圓號演奏員要主動互相“靠攏”,或者把某個主要聲部作為參照物進行調(diào)整。一般情況是,演奏員向圓號首席靠攏,圓號首席和其他聲部首席靠攏,這種微小的調(diào)整要在瞬間完成。在技術上應該首先做到發(fā)現(xiàn)某個音不準時在第一時間調(diào)節(jié),這就要求演奏員在演奏過程始終注意傾聽自己的演奏以及和其他聲部的關系,通過及時改正嘴唇松緊度、開啟度和氣息及其右手在喇叭里的位置來調(diào)整。1.要聽自己的音高,還要聽別人的音高(2部聽1部、3部聽2部、4部聽3部以此類推)。2.要會貼別人的音高和音色,把自己的音高和音色融入他人,謀求共性。3.要能與樂隊中其他聲部找音準,同音的音準以及和聲音程的共振。4.能在演奏高音和低音時,掌控圓號的“脾氣”,用氣息去調(diào)控(高音易低、低音偏高)。5.大量和規(guī)范的練習,長期用校音器校音,掌握季節(jié)與溫度對音準的影響,調(diào)節(jié)每個管子的長短,修正音準。
(二)關于圓號起奏問題的研究
圓號在進行弱奏的時候,緩慢的聲音更加明顯。在進行快速演奏時,圓號所發(fā)出的聲音則是模糊不清。因此,在合奏表演中,圓號給演奏者帶來了較大的困擾。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演奏者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來研究、分析、解決起奏的問題。作品不同,起吹的方法也相應不同。只要解決好圓號的起奏,那么完成一曲完美的演奏也就事半功倍了。演奏者要想能有效解決圓號的起奏問題,就要研究呼吸的特點和口型的特征,只有兩者相一致,才能解決實際問題。才能在演奏過程為聽者呈現(xiàn)一場精美絕倫的盛宴。而在這里所說的呼吸通常概括為三種,具體如下:胸式呼吸。要點是吸氣時提氣向上,從而將氣吸入胸內(nèi),不過,這種要領而今使用的相對較少;腹式呼吸。主要依靠腹部肌肉、腰部肌肉、背部肌肉以及橫膈膜的運動進行的。這種要領通常合用慢板的吹奏,其音色相對豐滿且容易揉合在一起;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其實就是胸式呼吸、腹式呼吸方式兩種呼吸方式統(tǒng)一起來。能夠在我們的胸腹部存氣,還可以調(diào)整吸氣的速度,在氣息儲量方面也遠遠的大于前兩種呼吸。使用胸腹式呼吸,首先吸氣時要喉頭放松,使口腔打開,下巴放松,腹部擴張,氣下沉,如同往瓶內(nèi)灌水,由下而上直至灌滿。如果做到這些,就會有一個完美開端。
(三)關于圓號音色問題的研究
圓號在不同的音樂作品中表現(xiàn)的音色概念也是不斷變化的,它可表現(xiàn)英雄、輝煌、剛烈、壯麗、獨斷、暴躁等音樂形象及主題;可表現(xiàn)藍天白云、大山森林、江河湖泊等音樂情景及形象,使人心曠神怡;還可表現(xiàn)抒情、聯(lián)想、夢幻、思念、回憶、憂傷、及喜悅的意境。正是因為它有如此的表現(xiàn)力,所以,古今中外眾多著名作曲家在他們的交響音樂、歌劇音樂、舞劇音樂、影視音樂里都有用圓號音色表現(xiàn)極為形象的意境和音樂主題。圓號自身的特點使其成為交響樂隊聲部間的融合劑,所以對于演奏時音色的區(qū)分十分重要。在樂隊中對于音色的選擇和把握應該遵循以下幾點:1.要與同類樂器取得音色上的統(tǒng)一。要使圓號發(fā)出統(tǒng)一的聲音并非易事,尤其是在演奏同樣的旋律時,比如貝多芬《第五交響曲》第一樂章54—63小節(jié),前五小節(jié)是管弦樂隊齊奏,后五小節(jié)則是由兩支圓號同時演奏命運主題,仿佛是在樂隊喧囂之后遠處傳來的回音;又如本杰明·布里頓的《管弦樂隊指南》中564至566小節(jié)“浦塞爾主題”是由各樂器組的低音樂器演奏表現(xiàn),而從567小節(jié)開始“浦塞爾主題”由圓號聲部演奏,四支圓號同度演奏的音響氣勢澎湃,激情昂揚,仿佛回到了中世紀的歐洲,騎士們在出征前吹響的號角。在這些樂隊片段中圓號聲部如能達成音色上統(tǒng)一,聲音將穿透樂隊,取得很好的表現(xiàn)效果。2.要與其他樂器音色相融合。圓號作為一個色彩樂器,常常會給音樂帶來意想不到的變化。在與其他樂器演奏相同的旋律時,要注意與他人的融合,不應突出,而是要混合成一種新的混合音色。圓號與弦樂組相融合時,圓號聲部組的音響和弦樂器組的音響可以完全的“化入”一起,加強弦樂器組音響的堅定和飽滿。例如在拉赫瑪尼諾夫《死之島》的第346—349小節(jié),第一圓號的演奏要完全融入到第一小提琴聲部音響中,這樣使強烈的推動了第一小提琴聲部在G弦上的高把位的強力度演奏,使其音響更加的豐滿而厚重。木管組中各樂器之間的音色差異很大,圓號聲部的加入使其獲得了極好的融合,音響趨于豐滿堅實。例如在貝多芬《第六交響曲》第一樂章的112-124小節(jié),由于圓號和大管、單簧管的音色較為接近,因此在演奏時圓號聲部的音響要完全的融入其中,這樣才能讓木管組樂器獲得好的融合,音響更加的堅實豐滿。而在交響樂隊中包括了圓號在內(nèi)的銅管樂器組,各樂器之間音色比較接近,但小號、長號的音色明顯比圓號要偏硬,所以它們之間的融合是要利用圓號的軟音色融化小號和長號,使銅管組的音響更加的潤澤,釋放出輝煌的金屬色彩。例如穆索爾斯基作曲,拉威爾配器的《圖畫展覽會》中的《基輔大門》樂章中,四支圓號演奏時分別“貼在”了第一、二小號和二、三長號“身上”,軟化了其偏硬的的音色,使得銅管組整體的音色渾然一體,更加輝煌豐滿。
四、結語
圓號之所以在交響樂的演奏過程中,能夠起到令人心曠神怡的效果,可以模仿人類的各種情感,模仿山川、植物動物和自然界的感覺,是因為圓號的自身結構特點決定的。想要充分發(fā)揮圓號自身特點和交響樂聲部之間的融合作用,就需要將圓號的演奏和同類樂器的演奏相配合,從而使得圓號作為一種“色彩”樂器,給交響樂曲帶來意想不到的完美效果。
參考文獻:
[1]溫泉.如何更精確地把握圓號演奏中的音準問題[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16(03):97-102.
[2]田雯.淺談樂隊中的圓號[J].黃河之聲,2017(16):93-94.
[3]林巖.試論圓號在交響樂中的作用[J].藝術教育,2017(Z5):108-109.
[4]李斌.怎樣完善交響樂隊中的圓號聲部[J].黃河之聲,2018(17):28-29.
[5]俞慧軍.探討銅管樂器中演奏的生理因素[J].北極光,2015(09):12-23.
[6]趙剛.淺談銅管樂器演奏的呼吸方法[J].牡丹,2015(24):67-78.
[7]王豫.淺談銅管樂器演奏時的呼吸要領[J].藝術科技,2016(03):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