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朝蓉 姚曉梅 胡青 劉光莉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康復排班模式對康復護理實施的影響,選擇現(xiàn)階段適宜的排班模式,合理優(yōu)化護理人力資源,更好地做好康復護理。方法 采用一個科室選擇4~5名康復護士,作為康復護理班,進行錯時排班,時間為8:00-12:00;17:00-21:00的排班模式,對患者進行康復護理。結(jié)果 采用康復護士錯時排班模式后,每日康復護理實施率大于普通排班實施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適宜的康復護士錯時排班模式有利于康復護理的實施,優(yōu)于普通排班模式,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 錯時排班;康復護理;康復實施率
[中圖分類號] R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8(a)-0079-03
Study on the Effect of Dividing Time Scheduling Mode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ZENG Chao-rong, YAO Xiao-mei, HU Qing, LIU Guang-li
Affiliated Sichuan Ba-Yi Rehabilitation Center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61133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rehabilitation scheduling model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select the appropriate scheduling model at the current stage, rationally optimize the nursing human resources, and better carry out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ethods 4-5 rehabilitation nurses were selected as a rehabilitation room, and they were assigned to the rehabilitation class for 8:00-12:00 and 17:00-21:00 to rehabilitate patients. Results After using the rehabilitation nurse's dividing time scheduling mode, the dai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mplementation rate was greater than the normal scheduling implementation rate, 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Appropriate rehabilitation nurses' dividing scheduling model is conduciv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which is better than the ordinary scheduling model and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 Dividing time scheduling; Rehabilitation care; Rehabiltation rate
近年來,康復護理技術(shù)逐漸成熟,康復護理也成為一門專業(yè)的學科,康復護理快速興起;如何給患者提供優(yōu)質(zhì)的康復護理服務,提高患者對康復護理的滿意度,是康復護理人員工作的重點之一。康復護理與一般臨床護理相比,又具有自身的特點。因此,在排班模式上,如何優(yōu)化康復護理人力資源,為患者做好康復護理,值得臨床探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組資料來源于該院神經(jīng)康復科同一組醫(yī)生,兩個不同護理單元,2016年2—4月時間段,實驗組實行康復護士錯時排班模式,選擇4~5名專業(yè)康復護士進行錯時排班,時間為8:00-12:00;17:00-21:00,對整個科室50鮑患者進行康復護理,其他班次與對照組排班模式相同。對照組實行沿用傳統(tǒng)排班模式:采用固定排班模式進行輪換,每天分上午、中午、下午、上夜及下夜班[1]??祻妥o士按上午、下午排班,由該組組長、同時也是專業(yè)康復護士擔任。實驗組護士15人,床位數(shù)50張,床位使用率97.81%;對照組護士15人,床位數(shù)50張,床位使用率96.53%。實驗組護士本科學歷7人,大專學歷8人,平均年齡(31±3)歲;對照組本科7人,大專學歷8人,平均年齡(30±4)歲;兩組護士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男性1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齡(56±4)歲;對照組患者男性14例,女性11例,平均年齡年齡(55±3)歲;病種及病情程度兩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實驗組與對照組按門診收治患者入院順序,單數(shù)為實驗組,雙數(shù)為對照組,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疾情變化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間護士接受相同的康復護理培訓,掌握相同的康復護理方法,康復護理理論與實踐水平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根據(jù)患者病情,由責任護士制定康復護理計劃單。實驗組由固定的5名康復護士完成患者的康復護理干預措施。對照組由2名責任組長及其組員完成該組的康復護理干預措施。實驗組實施康復護理時間為8:00-12:00,17:00-21:00,對照組實施康復護理時間為8:00-12:00,13:30-17:00;兩組間實施方法為:①實驗組由康復護士完成康復護理,對照組由專業(yè)組長完成康復護理;兩組間康復護士與專業(yè)組長在掌握康復護士技術(shù)程度上無差異;②13:30-17:00,對照組由專業(yè)組長繼續(xù)完成康復護理,實驗組此期間不做康復護理;③17:00-21:00,對照組此期間不做康復護理,實驗組由康復護士繼續(xù)完成康復護理。
1.3?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組間比較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的康復護理實施率比較
實驗組每天除完成新入患者的康復外,可指導10例患者康復護理訓練;對照組每天除完成新入患者的康復護理外,可指導8例患者的康復護理訓練。
2.2? 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比較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估:采用改良Barthel指數(shù)量表(MBI)[3]。Barthel指數(shù)100分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良好,不需要依賴他人;>60分評定為良,表示有輕度功能障礙,但日常生活基本自理;60~41分表示中度功能障礙,日常生活需要一定的幫助;40~21分表示有重度功能障礙,日常生活明顯需要依賴他人;<20分為完全殘疾,日常生活完全依賴他人。
實驗組與對照組為同一組醫(yī)生,患者在治療方法、用藥、康復治療等情況上,均基本相同。Barthel指數(shù)評分康復護理前比較,兩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arthel指數(shù)評分康復護理后比較,兩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3? 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比較
選用《四川省八一康復中心住院患者滿意度調(diào)查表》,實驗組25例,對照組25例,調(diào)查率為100%。出院滿意度調(diào)查方法為:患者在出院處辦理出院結(jié)帳時,由出院處工作人員向患者或家屬進行滿意度調(diào)查,并進行統(tǒng)計,統(tǒng)計后的滿意度得分和原始資料均交由護理部保存。實驗組滿意度得分(91.23±3.25)分,對照組滿意度得分(88.45±2.42)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隨著康復醫(yī)學的興起,康復護理也逐漸成為一門新型學科。長期臥床老年患者治療及護理過程中須高度重視康復護理管理[4],這一觀點也得到廣泛認識?;钯|(zhì)量,促進患者盡早回歸家庭與社會是醫(yī)務人員面對的重要問題[5]。注重早期康復、促進患者功能康復,也成為康復護士的工作重點之一。時代對于康復護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祻妥o士接受了嚴格的康復護理培訓,如何更好地運用于患者,也是康復護理管理的重要內(nèi)容。該院具有獨立的康復治療部,對患者在康復治療的時間和地點上,除臥床不能移動的患者,余均根據(jù)康復治療部的統(tǒng)一安排,在上午、下午時段,在康復治療區(qū)進行康復。因此,在傳統(tǒng)排班里,8:00-12:00,13:30-17:00,這兩個時間段患者不在病房或在病房時間較短,中午時間患者需要適當休息,同時也忙于接受必要的病房如輸液治療等,導致即使康復護士實施康復護理,患者也難以配合完成康復護理。實驗組采用錯時排班制,8:00-12:00,17:00-21:00,上午時間段的康復如對照組,完成較少;但17:00-21:00的時間段,康復治療部已下班,患者均回到病房,此時康復護士指導患者康復護理訓練,患者精力更集中,更有利于康復護理的實施。
4? 小結(jié)
為適應社會及群眾對醫(yī)院護理工作的新要求,做到切實加強基礎護理,改善護理服務,提高護理質(zhì)量,保障醫(yī)療安全[6]。康復護士不僅是單純執(zhí)行醫(yī)囑的護士,還需要經(jīng)過嚴格的康復護理培訓,掌握康復護理技術(shù),在患者康復功能訓練中,扮演著實施者、協(xié)調(diào)者、教育者和研究者的多重角色患者除接受康復治療部的康復以外,在24 h的住院過程中,其康復訓練具有全程性、連續(xù)性的需要,康復護士在患者康復治療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對康復護士進行錯時排班,上午時段,可完成在病房患者的基本治療、護理;17:00-21:00時段,患者均回到病房,可以根據(jù)患者情況,進行個體化的康復護理?;颊咭哺浜?、并積極掌握康復措施。不足之處在于:由于錯時排班,下班時間為21:00,該院離市區(qū)較遠,出于安全考慮,護士需住在醫(yī)院,不能回家休息,與家人團聚的時間有減少;同時,該次實驗未進行錯時周排班制,即未讓一名康復護士連續(xù)上5 d相同的錯時排班,對康復護理的連續(xù)性實施有一定的影響,有待在以后的排班管理中,進行進一步的改進。
[參考文獻]
[1]? 李飛飛.APN連續(xù)排班在急診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泰山醫(yī)學院學報,2016,37(5):576-578.
[2]? 杜春秀.彈性排班制在整體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實用護理雜志,2017,2(29):147-150.
[3]? 侯智.三級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4,17(4):19-21.
[4]? 李珊珊.全責康復護理管理對老年長期臥床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2018,3(29):166-169.
[5]? 譚妍.缺血性腦卒中早期康復臨床護理管理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2018,3(33):171-172.
[6]? 應丹丹.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在康復科護理中的效果[J].中醫(yī)藥管理雜志,2017,12(25):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