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娟
摘 要:如果說,西方富裕的50年代像一位優(yōu)雅奢華的貴婦;那么,搖擺的60年代則更像一名自由灑脫、意氣風發(fā)的叛逆少年。20世紀50年代是高級時裝搖搖欲墜之前的最后一段美好時光;與此相反,搖擺的60年代以清新無畏、一反傳統(tǒng)的輕快身姿翩然登場。關于60年代,至今仍無定論。能確認的是,當年播下的種子,仍在當代社會、政治和文化等領域成長壯大。謹以服裝設計為切入口,具體服裝設計師為例,闡述與論證西方60年代的時代性、對之后時代的影響和啟發(fā)。
關鍵詞:60年代;時裝界;叛逆
1 伊夫·圣·洛朗
他是時裝界有史以來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他的作品讓女性從禁錮中解放出來,突出了女性的獨立自信。他將男裝設計元素運用到女裝設計中,標新立異;以鮮明的風格向傳統(tǒng)服裝領域發(fā)起沖擊。他讓時尚走向大眾,也讓大眾推動著時尚發(fā)展。他以革命者的姿態(tài),讓60年代的服裝業(yè),像一位長途跋涉的旅人,洗去了一身勞累,以煥然一新的形象閃亮登場。
作為迪奧的繼任者,時年僅21歲的圣·洛朗被稱為“皇太子伊夫”。但他的設計風格與迪奧有很大區(qū)別。圣·洛朗將目光投向未來?;谀贻p一代叛逆的社會節(jié)奏,“打倒麗茲,街頭萬歲”成為伊夫的信條。他的設計吸收了青年文化元素并讓時尚界煥然一新。他推出頹廢風設計,讓街頭風入駐高雅的時裝沙龍;激怒了矜持的客人,超出了他的雇主的承受范圍。最終,迪奧換掉了伊夫。
1962年1月,伊夫·圣·洛朗時裝店的開業(yè)令其聲名鵲起。1966年他推出相對便宜的成衣,結束了高級時裝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同年,他推出聞名遐邇的吸煙裝。在男裝款式的基礎上,保有微妙的性感細節(jié)。向世人證明:身著男裝,女人也可以俏麗迷人。
一位靦腆的設計師,以專注而勇敢的姿態(tài),掀起了60年代的“年輕風暴”。第一位倡導女性穿褲子的人,第一個倡導女性穿男裝的人,第一個聘用黑人模特的設計師,第一個倡導女性在西裝內舍棄胸罩的先行者。伊夫與他身處的60年代,同樣反叛無畏、朝氣蓬勃,很難說誰成就了誰,誰引導了誰。合作伙伴的支持,青年力量的崛起,性解放思潮和反戰(zhàn)運動,都鼓勵著叛逆的圣·洛朗成為服裝界異類。60年代,以輕松頑皮的姿態(tài),明艷的色彩,批量生產的便捷,打造了時尚年輕、輕快舒適的新風范?;蛘?,伊夫與時代,本為一體;分不出你中有我,還是我中有你。正如一名從云端走向街頭的叛逆少年,清新無畏,一反傳統(tǒng),帶給世界全新的體驗。
2 瑪麗·昆特
60年代另一位旗幟鮮明的服裝設計師瑪麗·昆特,也在20世紀變革的關口脫穎而出。
我們不去爭辯,是瑪麗·昆特還是安德烈·庫雷熱發(fā)明了迷你裙。人們更愿意認為這一開創(chuàng)性設計源自倫敦。這款天真無邪的裙子中性化了女性特征,讓女性擁有了發(fā)育中的青蔥朝氣,引領了全新的時尚潮流。人們忘記了細高跟和大胸的成熟的女性形象,欣賞并接受了這種清新的時尚風格?,旣悺だヌ卦O計的標志性的平跟鞋、不透明的緊身褲、短褲、平角褲和幾何形的短發(fā),是20世紀60年代最流行的造型。
昆特采取批發(fā)的形式,把價位降到“讓普通的女店員也買得起”。她的一句話被很多人引述——“庸俗是服裝界的生命之血。”面向大眾的服裝設計擁有著蓬勃的生命力。婦女以家庭為重的觀念漸成過去,年輕女性不再響應對“順從、體面”的要求。昆特的設計贏得年輕人的喜愛。
3 結論
迷你裙、采用了男裝設計元素的職業(yè)女裝,對今天的人們來說不過是司空見慣的尋常生活。但人們追根溯源,才發(fā)現(xiàn)它們曾經是那樣驚世駭俗的創(chuàng)新。盡享聲譽的服裝設計師們,并非為叛逆而叛逆;世上也沒有為改革而進行的改革。西方60年代的叛逆,乃是順應了時代發(fā)展,在50年代穩(wěn)定社會經濟生活基礎上的生長與綻放。那是人們內心的需求被回應,被滿足。從50年代望向60年代,看到的是反叛與標新立異;從今天回望60年代,看到的卻是順應與合理。60年代的服裝是連接古典與現(xiàn)代的階梯,人們今天的發(fā)型、服飾與開明的思想方式中,無不浸潤著西方60年代的風貌和影響。60年代留給后世的,不僅僅有這些,更有創(chuàng)新的精神、大眾時尚、現(xiàn)代生活的開啟和隱含著的男女平等的意味。
今天的女生通過體驗生活發(fā)出感嘆:越貴的衣服,雖然精工細作,用料講究,卻越顯得老氣。簡潔、輕松、中性、青春感、批量制作,這正是年輕人服裝的特點,也或許就是60年代給今天的影響。60年代的性解放、毒品和搖滾樂,60年代的新思潮,都還對現(xiàn)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殘留著或好或壞的影響。正如歐洲的資產階級啟蒙運動是文藝復興之后近代人類的第二次思想解放,60年代的服裝設計風格,開啟了現(xiàn)代服飾的新風潮;像一只被引燃了信子的萬花筒,釋放出絢爛多彩的種種可能。它是服裝設計規(guī)律的呈現(xiàn),是風格更優(yōu)化的體現(xiàn);但也更像是人類在經受了貧苦、戰(zhàn)爭、安頓、無聊的沉穩(wěn)無憂后,脫去了耄耋老人的外殼,釋放出嶄新的活潑靈動的孩童般的自我。擺脫了緊身胸衣的束縛,穿上了浪漫灑脫的現(xiàn)代藝術。丟掉了可笑的矜持與空洞的禮節(jié),自由的空氣彌漫于每一方率性的衣裙間。從高級制作到價廉的批量生產,60年代釋放的光芒直穿透時代,照耀著今天的流行時尚。
全面革新的西方60年代,正如走下神壇的教父,脫去教化的神服,變成鮮活舒適的真人。更像一名從云端走到街頭的叛逆少年,青春洋溢,個性十足,展示著旺盛的生命力并飽含著對未來的期許和希望。
參考文獻
[1][美] 諾埃爾·帕洛莫·樂文斯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服裝設計師[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4.
[2][奧地利] 夏洛特·澤琳.150年以來引領潮流的時裝設計師和品牌時尚[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