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文
人生苦短,只爭朝夕,心之所向,此生輝煌。
大熱門AI修復技術,最近又修復了一批舊照片。有一位“普通人”,單憑驚為天人的神顏,就被送上了熱搜!
照片的主人不是流量寵兒,也不是明星,他是石油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他叫王德民。
驚為天人的科學家
在那個沒有美顏濾鏡的年代,這種純天然的帥直戳人心,網友驚呼:神似吳彥祖!
最神奇的是,王德民的左右臉,有著不一樣的表現力,半張臉似矜貴公子,半張臉似清俊少年。
有人說:上帝是公平的,給了人長相,就不會給人智商,給了人智商,就不會給人長相。但王德民的簡歷輕輕松松地告訴你,這句話是騙人的!
他不僅有神仙顏值,還有神仙頭腦。相比于作為科研人員的重大成績,顏值是他最不值一提的標簽。
2016年4月12日,國際小行星中心委員會決定,把國際編號210231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王德民星”。在此之前,獲得這項榮譽的是牛頓、居里夫人這樣的傳奇人物。
事實上,王德民的一生也很傳奇。他的父親曾留美學醫(yī),擔任過北京同仁醫(yī)院副院長,母親是中國籍瑞士人,曾任教于中央對外貿易大學。那個年代的中國,跨國婚姻比較罕見,也很難被認同,小小的王德民時常因為長相被誤認為是外國人,沒有人愿意跟他玩。
三歲看長,那時的王德民,骨子里已經開始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固執(zhí)起來,大人用糖果引誘也不會改變態(tài)度。
生長在高級知識分子家庭,他很小就能說一口流利的英文,到了快上學的年紀,家里人開始想辦法教他中文,中間甚至請了兩位中文老師,都被他氣走。等到上學的時候,因為中文差,跟老師的交流有很大的問題,覺得學習困難之后,王德民也有自己的方法,一個個背下漢字的形狀。
高考時,近乎滿分的王德民填報了5個志愿,但因為年代原因,他被清華大學拒之門外,最后調到了第五志愿——中國石油大學。
王德民說:是石油選擇了我,不是我選擇了石油。而恰恰就是這個選擇,改變了一個時代。
注定的石油人
彼時的石油狀況,是現有水平根本無法量產,完全依賴進口。大慶發(fā)現大型油田的消息傳遍全國,讀書時期就為國家“貧油論”憂心的王德民感到非常開心。于是在畢業(yè)之后,他毅然放棄了留校的機會,不顧家人的阻攔,主動申請到大慶油田去,這一待就是50多年。
初到大慶油田的王德民,被分配到基層試井,晚上睡牛棚,白天和其他石油工人一起做體力活兒,100多公斤的絞車全靠人力,把千米以下的儀器搖上來。
冬天太冷,儀器無法下井,他脫了棉襖給井口保溫,硬是靠身體的溫度把原油融化,完成了任務。在那樣艱苦的環(huán)境下,王德民的生活一直圍繞著幽深危險的勘測井打轉,但他從來沒有抱怨過。
在做著基層工作的同時,他也沒有放棄過科研。當時,行業(yè)內使用國外的“赫諾法”,來解釋油層的動態(tài)變化,王德民很快發(fā)現,這一理論和大慶的實際情況有很大的誤差,嚴重拖慢了采油的效率。
于是,他開始獨立研究新的方法,除了日常工作之外,幾乎擠出了所有可以支配的時間投入到研究上。
不出100天,王德民通過夜以繼日的努力,終于推導出符合大慶油田實際情況的油井壓力計算公式——“松遼法”,誤差僅為“赫諾法”的1/5,且更簡單高效。
王德民的這一成就,讓大慶油田得到了最完美的開發(fā),也讓無數人認識了他。
1963年,周總理宣布:“中國石油基本自給了!”王德民的腳步卻沒有停下,1970年初起,經過400多天、上千次實驗,他獲得20多項科研成果,其中許多成績都讓國外的專家汗顏。
同時,王德民也被一路提拔,從技術員到技術工程師,再到大慶油田管理局的總工程師。大慶油田的產量,僅在1996年就增加了五六百萬噸。王德民卻說:“如何將地下的原油采上來更多,是我研究一生的課題?!?/p>
當時,大部分的油田最多只能完成二次采油,王德民不信,他堅持自己的想法,帶領著團隊開始研究,首創(chuàng)將聚合物注入油井內驅油,帶動了三次采油。
10年的時間,大慶運用聚合物技術采油高達一億噸。
擇一事,終一生
為了科學研究,他堅持鍛煉身體,控制自己的血脂血糖?,F在,82歲的他,看起來仍然神采奕奕。
因為盛世美顏被送上熱搜,很多人在微博感慨君生我未生。優(yōu)秀的人不管哪方面都無可挑剔,相比于他們的成就,相貌真的不值一提。如今,流量明星的一舉一動,就能獲得無數關注,但那些默默付出千萬倍努力,讓這個時代變得更好的人卻鮮為人知。他們低調謙遜,對生命充滿熱情,為事業(yè)窮盡一生,為了祖國和人民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幾十年如一日,光芒卻永遠隱匿在人后。
網民把目光聚焦在神顏上,是這個時代的遺憾,但欣慰的是,這些科研事業(yè)背后的艱苦付出被更多人知曉,它指引更多年輕人去學習、去思考、去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