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詩詞文化是我國古典文化的精華,它是我國古代人們智慧的結(jié)晶,對詩詞進行賞析,對于今天的我們研究古代文學家的思想、情操以及時代背景等具有重要意義,如今從初中語文學習開始,我們基本就開始正式接觸古詩詞,對詩詞進行賞析,我們可以感受古代詩人、詞人的高潔、高尚的品質(zhì),我們不僅要學習他們的文學素養(yǎng),更加要學習他們身上可貴的精神品質(zhì),從而提升當代中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本文主要結(jié)合初中語文教學中詩詞賞析教學進行分析。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詩詞賞析;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如今不管是初中教學,還是高中教學,詩詞鑒賞已經(jīng)成為中學的一部分,為了要更多的學生重視起來,在中考、高考中都分別加入了古詩詞鑒賞以及古詩文背誦,由此可見其重要性。對古詩詞進行鑒賞,可以提升學生領(lǐng)悟古代文學的能力,同時可以豐富初中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鑒賞古詩詞是語文學習的一部分,其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卻面臨一些問題,部分學生覺得古詩詞生澀難懂,因此積極性不高,這也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較低,老師在針對詩詞鑒賞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重視教學的方法和策略,靈活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加強背景導入法教學,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
對于詩詞的鑒賞教學,雖然有一定的難度,但是我們可以尋找突破口,這就需要老師結(jié)合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老師在進行古詩詞教學時,可以先從作者的背景入手,研究作者背景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古詩詞,老師可以以講故事的形式將作者背景介紹給學生,通過背景導入法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覺得詩詞難學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不感興趣,因此讓學生對詩詞感興趣是學習的基礎(chǔ),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可以對詩詞的情感表達有一定的深入把握。例如,在學習《行軍九日思長安》這篇文章時,老師就可以通過背景導入法進行教學。本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是唐玄宗天寶十四載,當時安祿山起兵叛亂,次年長安被攻陷,當時岑參隨行,背景導入法教學就是先對詩詞的作者背景以及文章寫作的背景進行了解分析,本詩的作者是岑參,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與高適并稱“高岑”。老師在教學時可以通過搜集相關(guān)的音頻或者視頻文件讓學生多了解文章的背景,通過音視頻文件對作者的生平進行簡介,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去感受作者的經(jīng)歷。另外,老師也可以搜集相關(guān)的作者資料或者故事,來使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學生像聽故事一樣去了解作者,這樣可以大大降低理解詩句的難度,如“遙憐故園菊,應傍戰(zhàn)場開”,可知此詩是以重陽登高為題,表達了作者對國事的憂慮以及對戰(zhàn)亂中的人民疾苦的深深關(guān)切。通過這種方法鑒賞分析古詩,理解詩句的大意以及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就簡單很多。
二、創(chuàng)設(shè)情境教學,提升學生詩詞聯(lián)想能力
創(chuàng)設(shè)情境教學就是給學生營造一種仿佛置身古代的氛圍,營造一種畫面感,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增強對詩或者詞的大意的理解,就是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情境,讓學生更接近詞中表達的意境。在學習過程中,老師可以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在上課時,老師可以說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走近一位詞人,他就是辛棄疾,首先我們先來回顧一下之前學習過的他的詞,如《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當讀到這首詞時,我們仿佛看到一種畫面,以此來帶領(lǐng)學生走進辛棄疾的詩中,接下來再學習本節(jié)課的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這首詞時,老師通過多媒體課件教學,在朗讀詞的時候,可以配上相關(guān)的音樂使這種畫面感更強,通過這種情境式教學,學生對于詞句的情感會有更準確的把握,為了使詩詞賞析更加全面,老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對于詩句理解的情境描畫出來,學生在畫的時候,腦海中就會產(chǎn)生一幅畫的情境, 學生通過這種情境來分析作者寫這首詞的時候,是處于一個什么樣的環(huán)境,詞中描寫的是作者夜晚喝醉酒以后,挑燈看劍,分麾下炙,聽塞外聲,沙場點兵的豪邁、壯美的軍旅生活,表現(xiàn)了作者渴望建功立業(yè),通過情境法鑒賞,可以加強對詞中內(nèi)容的理解。
三、不拘一格、靈活采用多種形式進行鑒賞教學
對于古詩詞的教學,可以靈活采用多種方式,不一定非要局限于只是通過朗讀的方式去理解詩詞的大意以及中心思想,如在學習古詩詞的時候,可以通過唱的方式來理解詩詞,很多詩詞都是可以唱出來的,老師放出音樂,讓學生嘗試唱出來,這種方式改變了傳統(tǒng)的單調(diào)的詩詞鑒賞學習方式,不僅可以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如果有古典舞蹈愛好者,可以再加上舞蹈的形式,對于古詩詞的教學,選擇什么樣的教學方法不是目的,目的是如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詞。例如,在學習《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首詩詞的時候,老師就可以讓學生嘗試將這首詩唱出來,這首詩具有很強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在唱的過程中品味詩歌的語言,領(lǐng)會詩歌的內(nèi)涵,體會詩人推己及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為了考查學生對于詩句的理解程度,老師可以讓學生用白話文將詩句的意思表述出來,可以分成小組比賽誰講得最好,由于古詩詞本身就相對難懂,而且其意思不好把握,因此在學習的時候,老師要注重詩詞鑒賞教學的方法,通過這種方式激勵學生去學習詩詞鑒賞,并且在詩詞鑒賞中體會其樂趣,了解古人的精神世界,這對鑒賞詩詞具有重要作用。
四、注重對詩詞語句文字的解讀,提升理解能力
古詩文的學習過程中,要整體感知文章詩句大意,首先需要從詩句中的文字解析、語句分析入手,學生只有理解了詩句中關(guān)鍵字詞的意思才能真正把握文章的大意,文章中的關(guān)鍵詞是詩詞的字眼,注重對關(guān)鍵詞的解讀,是詩詞賞析的一種重要方法。例如,在學習杜甫的《春望》這首詩時,就可以抓住詩句的關(guān)鍵詞去理解,通過這種方式去學習古詩文,不僅可以大大降低其難度,而且可以學習作者精練的語句運用能力,如詩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詩句中的關(guān)鍵字是“濺”和“驚”,作者通過在此處用這兩個字不僅用詞考究,而且也形象地表達了作者在國家淪陷之后的感時傷別的悲憤心情,可以說這兩句詩是全詩的關(guān)鍵句,把握好這兩句對于理解詩句的主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老師在針對古詩詞賞析教學中,既要從詩句的大處著手,把握全詩的語言特點、表現(xiàn)手法,又要從詩句的小處著手,理解詩句中的關(guān)鍵詞、句,詩詞賞析的學習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難度,在學習過程中從文字著手,可以提升對詩句的理解能力。另外,通過對詩句中字詞的研究,可以鍛煉學生在寫作時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對于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理解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幫助。
五、結(jié)語
詩詞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初中詩詞鑒賞教學應該重視對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老師在詩詞鑒賞教學中也應該注意教學的方法,不應該忽視古詩詞教學,學習古詩詞對于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具有一定的幫助。另外,在詩詞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可以體會作者在面對困難時堅強不屈的精神,在知識的海洋中感受詩詞文化,不斷提升我們詩詞審美能力,學習古典詩詞文化也可以與現(xiàn)代文化進行對比學習,通過分析其區(qū)別與聯(lián)系,可以增強中學生的語文理解能力。
參考文獻
[1]朱澤紅,江媛華.淺談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的意義及策略[J].新課程(中學),2017(5).
[2]姚金干.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詩詞鑒賞能力培養(yǎng)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學研究),2017(12).
作者簡介:梁桂玲,女,1981年生,黑龍江省青岡縣人,教務主任、中學語文一級教師,本科, 研究方向為中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