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雪梅 唐功
摘 要:校園木本植物是校園綠化的重要組成。通過實地踏查、標本采集與分類鑒定,對阿壩師范學院校園木本植物多樣性進行了調查研究。結果表明,現有木本植物82種,隸屬41科,65屬,其中裸子植物5科5屬。被子植物77種,其中雙子葉植物73種,單子葉植物4種。校園植物種類豐富,對促進阿壩師范學院相關專業(yè)教學、構建校園生態(tài)景觀、提升校園文化內涵等具有重要意義,但本校校園綠化還存在著不足之處,文中對更好地構建園林式校園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阿壩師范學院校園;木本植物;多樣性
中圖分類號:S6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190830067
木本植物是校園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觀賞期長、養(yǎng)護成本低等特點,在校園綠化中具有較高的生態(tài)效益和景觀效應[1]。同時,豐富多樣的木本植物構建了植物學教學活體標本庫[2],為課程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實踐平臺[3]。文獻資料查閱發(fā)現,許多高校,均對其校區(qū)木本植物進行了調查與評價,如四川大學望江校區(qū)[4]、武漢大學[5]、山西農業(yè)大學[6]。阿壩師范學院新校區(qū)建立時間較短,大量植物被引進新校區(qū),但目前尚未有關于新校區(qū)木本植物種類情況的調查研究。本文從阿壩師范學院水磨新校區(qū)入手,在多次實地調查、采集標本和分類鑒定的基礎上,編制了阿壩師范學院校園木本植物名錄。
1 阿壩師范學院自然概況
阿壩師范學院地處國家5A級風景區(qū)汶川縣水磨鎮(zhèn)(N30°55′,E103°24′)壽溪河畔,為2011年災后重建新校區(qū),是四川省“園林式校園”。水磨鎮(zhèn)為低緯度山地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3.9℃,夏季較短,冬季較長,無酷暑寒冬,但具有雨水較多,秋綿雨危害嚴重,光照不足等氣候特點[7]。土壤類型主要為山地黃棕壤,土性濕冷, 淋溶作用強烈[7]。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實地踏查法為主,與資料查閱相結合。實地踏查分片區(qū)、分季節(jié)多次進行,對阿壩師范學院校園音體美樓區(qū)、行政樓區(qū)、圖書館區(qū)、教學樓區(qū)、校醫(yī)院區(qū)、教師宿舍區(qū)、學生宿舍區(qū)等片區(qū)木本植物進行拍照觀察并采樣制作標本,標本鑒定主要參考中國高等植物分類圖鑒、中國植物圖像庫(Plant Photo Bank of China,PPBC)等相關資料[4,8-10]。
3 結果與分析
3.1 校園木本植物科屬種結構分析
本次調查共記錄到木本植物82種,隸屬于41科、65屬(見表1、4)。其中優(yōu)勢植物類群為被子植物中的雙子葉植物,占總數的89%。
3.2 校園木本植物種數豐富度的科屬統計
校園木本植物種數超過5種的有薔薇科(Rosaceae)10屬15種、木蘭科(Magnoliaceae)4屬6種、豆科(Fabaceae)4屬5種、木犀科(Oleaceae)3屬5種,4科種數占總種數百分比達37.8%。優(yōu)勢科為薔薇科,薔薇科木本植物占總屬數的15.4%,而科內單屬單種的木本植物較多,科內單屬的占總科數的78.1%,科內單種的占總科數的68.3%(見表2、表3)。
4 討論
4.1 校園木本植物的生態(tài)意義
通過對阿壩師范學院校園木本植物多樣性的調查研究,初步掌握了本校校園木本植物的資源概況,發(fā)現校園木本植物種類豐富,對本校相關專業(yè)教學實踐具有重要意義,可作為生物專業(yè)學生植物分類實踐教學基地,充分挖掘校園木本植物的教學價值。同時,校園木本植物還具有重要的生態(tài)景觀價值[1],校園木本植物多樣性調查對進行生態(tài)景觀評價、創(chuàng)造育人環(huán)境氛圍和提升校園文化內涵等具有重要作用[11,12]。如校園區(qū)木本植物以薔薇科、木蘭科為優(yōu)勢科,其中涵蓋多種春季開花植物,設置有海棠園、桃園等植物專類園區(qū),而楓香樹、紅楓、南天竹等彩葉植物構建秋季校園的另一種景觀,使校園生態(tài)景觀豐富多彩,具有明顯的季相景觀特色,形成較好的校園視覺美感。
4.2 校園綠化不足之處
阿壩師范學院校園木本植物綠化還存在著諸多不足。阿壩師范學院地處河谷地帶,校園綠化面積相對有限,垂直綠化也較少,校園內僅教學樓區(qū)具有以爬山虎、葉子花為主的點式垂直綠化分布,增加垂直綠化有利于彌補綠化面積的不足。此外,為更好地建設教學實踐基地與“園林式校園”,阿壩師范學院木本植物多樣性還有待提高。校園木本植物50%以上為科內單屬單種,其中園林栽培植物較多,本土植物相對較少。校園主干道的行道樹種類也較為單一,主要為銀杏、楓香樹、欒樹、日本晚櫻等落葉植物,冬季校園主干道景觀較為單一,校園生機體現不足。因此,建議加大本土植物、不同季相觀賞植物及垂直綠化植物的引入栽培,構建多樹種、季相景觀交替呈現、多層次的園林式校園。
參考文獻
[1] 王露露, 閔稀碧. 北京市高校校園木本植物種類調查與分析[J].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10, 38(28): 15862-15865.
[2] 項小燕, 吳甘霖, 張中信, 王廣艷. 校園植物的教學價值與開發(fā)[J]. 安慶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 23(03): 122-124.
[3] 秦新生. 農業(yè)院校校園植物資源在教學實踐中的充分利用——以華南農業(yè)大學為例[J].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 39(11): 229-233.
[4] 白潔.望江芳華:四川大學校園植物圖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5] 黃德明. 武漢大學校園木本植物種類的調查研究[J]. 湖北林業(yè)科技, 2003(01): 31-34.
[6] 高潤梅, 石曉東, 郭晉平, 扆鐵梅. 山西農業(yè)大學校園木本植物資源現狀調查初報[J]. 山西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01): 52-56.
[7] 王仕英, 張蕓, 張健萍.汶川縣水磨鎮(zhèn)氣候條件對綠絨蒿人工種植的影響[J]. 南方農業(yè), 2018, 12(27): 16-18.
[8]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中國高等植物圖鑒[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85.
[9] 林焰. 園林花木景觀應用圖冊(喬木分冊)[M]. 北京: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2014.
[10] 王意成. 花草樹木圖鑒大全[M]. 南京: 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3.
[11] 吳彤, 蔣延欽, 許楠. 陜西師范大學長安校區(qū)木本植物多樣性調查[J].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15, 43(22): 153-156.
[12] 李燦, 馬蘭. 大學校園植物景觀的生態(tài)及文教功能[J].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10, 38(26): 14637-14638,14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