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蘭蘭
(海豐縣林業(yè),廣東 海豐 516400)
目前,香樟樹種在園林綠化中應用普遍,既能改善園林環(huán)境,又能凈化城市空氣?,F今,香樟樹種繁育工作低效開展,意味著香樟物種資源逐漸減少,最終生態(tài)平衡效果受到影響。基于此,本文探究香樟種苗繁育技術要點,以便為種植戶提供實踐指導,從整體上提升香樟種苗繁育水平。
香樟又被稱為樟樹、烏樟,屬于章科喬木的一種。香樟在熱帶、亞熱帶區(qū)域較常見,其樹高為33~45 m,樹冠廣卵形。該樹種喜陰,適宜在暖濕氣候中生長。幼齡香樟樹顏色多為綠色,成長期香樟樹顏色以褐色為主,并且葉片形狀隨著生長期的改變而變化。香樟花期在4月中旬,果實成熟期為10月中旬。香樟生長方式主要有2種,即天然生長和人工種植,其根系較發(fā)達,意味著香樟樹種具備較強的再生力。
選擇香樟樹種時,優(yōu)選籽粒飽滿、色澤鮮明的樹種,以便為播種工作做好準備。采種期間,種植戶應合理把握采種時間,最佳采種期即果實成熟期,待顏色呈黃綠色(種皮)或紫紅色(內種皮)時,方可執(zhí)行采種任務。接下來認真篩選香樟種子,并對篩選后的種子進行浸泡、漂洗、晾曬。
選擇苗床時,應滿足溫濕條件、地勢平坦、土壤深厚等條件。與此同時,地下水位控制在55 cm以下。按照上述標準選擇苗床,與香樟生長要求一致,有利于培育優(yōu)質、健碩的香樟樹木。
整地過程中應優(yōu)選整地時機,一般霜降前期完成土地修整工作,以此優(yōu)化土壤結構,并有效抵御病蟲害。首次整地工作結束后,于播種前7 d進行犁地,清除雜草、適量施肥,必要時應用滅菌藥劑予以殺毒,以增強種子抵抗力。具體來說,4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能起到土壤滅菌作用[1]。
香樟種子播種前,對其進行催芽處理,以提高樹種生長能力,同時為日后樹種管理提供便利。催芽要求為使用高錳酸鉀浸種2 h,之后將種子置入48℃溫水中,浸泡3 d左右。按此要求執(zhí)行催芽任務,樹種發(fā)芽時間至少提前7 d,并且香樟樹種長勢均衡。待外殼破裂后,將種子放置于籮筐內,并且籮筐內鋪墊薄厚適中的稻草,最后種子外表覆蓋棉絮,將其置于光照充足的區(qū)域,直到萌發(fā)胚根。
香樟樹種播種時,優(yōu)選條播方式,最佳播種季節(jié)為春季。若種植戶選用撒播方式,那么播種深度應控制在30 mm,播種量為14 kg,播種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香樟樹種播種條件
播種后平整土地,應用稻草壓實土壤,并適量噴水,以便保證土壤濕潤度。若所在地區(qū)氣溫較低,為避免香樟樹種出現凍害,視情況覆蓋薄膜是極為必要的。
基礎繁育工作結束后,探索苗床管理方法,意味著香樟樹種能在良好環(huán)境中生長,這對香樟健康生長有積極影響。此外,穩(wěn)步落實苗床管理工作,有利于降低病害發(fā)生率。播種30 d后,樹種嫩芽萌發(fā),待樹種出土后,逐步去除覆蓋物,視情況進行間苗,以提高香樟樹質量。
開展香樟嫁接繁殖活動時,種植戶應掌握嫁接繁殖技術要點,以此提高嫁接成功率,取得良好的香樟種苗繁育效果。首先,適當把控接穗采集時間。一般2月是最佳采集時間,接穗采集期間優(yōu)選母樹樹冠一二年生枝,嫩芽數量最少為2個。若錯過春季采集時機,于夏季開展接穗采集操作未嘗不可。采集后的接穗用濕潤紙張包裹,并置于陰涼通風處。其次,合理控制嫁接時期。香樟嫁接時機多為春夏兩季,其中3月中旬和5月中旬是最佳嫁接期。然后,優(yōu)選嫁接方法。通常,可供選擇的嫁接方法有2種,如芽接,對于帶木質部芽接,即利用特定工具于接穗芽上部0.4~0.9 cm處向芽下部傾削至芽的下方0.7~1.1 cm處,通過刀刀相交的方式獲取盾形芽。對于方塊形芽接,即切取大小適宜的砧木物料,并獲取方形芽片,將方形芽片切口與砧木切口密切貼合。最后,高效管理嫁接苗。通過抹芽、接口固定、剪砧等操作提高嫁接苗成活率,在這一過程中適當補給養(yǎng)料,視天氣情況調整剪砧方案。
3.2.1 建造扦插床。選擇苗床時,根據相關標準即地勢平坦、陽光充足、便捷化管理等優(yōu)選適宜苗床。同時,壟長和壟寬分別控制在8.0 m和1.4 m,于插床四周增設遮陽棚。為強化苗木對病蟲害的抵御能力,應用硫酸亞鐵溶液予以消毒。
3.2.2 適當調配營養(yǎng)缽及營養(yǎng)土。利用黑色薄膜袋為其提供良好的扦插條件,同時,有效混合田園土和圈糞肥,二者比例控制為3∶2,并適量添加多菌靈,以便滿足香樟各生長階段的養(yǎng)分需求。待裝入營養(yǎng)缽之前,事先對營養(yǎng)土噴灑水分,優(yōu)化土壤結構[2]。
3.2.3 營養(yǎng)缽裝袋。于苗床外表平放營養(yǎng)缽,并保證營養(yǎng)土的緊密性。執(zhí)行排缽操作前,對土地進行平整處理,并適量施加草木灰,起到防治病蟲害的作用。
3.2.4 有效處理插穗。當前扦插方式應用普遍,扦插法具有低成本、高效率、操作便捷等優(yōu)勢。正常情況下,春季、夏季所采用的扦插法分別為硬枝扦插法和嫩枝扦插法。具體要求為于陰天優(yōu)選向陽枝條,將其作為插穗對象,抽取插穗后對其進行斜削處理,并用濕布對其進行包裹,同時用9%蔗糖溶液、植物生長素浸泡120 min。扦插之前用4%多菌靈消毒并用清水沖洗干凈,待自然風干后進行扦插。
3.2.5 優(yōu)選扦插方法,探索管理策略。扦插之前7 d,應對基質進行消毒處理,最適宜的消毒液為高錳酸鉀溶液。同時,于扦插前12 h用清水沖洗干凈。開展扦插活動時,適宜的扦插深度為穗長的1/2,并保證葉片朝向的一致性。扦插活動結束后,為滿足水分供應需要,通過清洗、溶液噴灑等方式向其提供充足水分。次日白天每隔60 min對苗床進行噴霧,以此保證苗床濕度。管理期間,于適當位置搭建拱棚,并覆蓋農膜,針對農膜四周土壤進行壓實處理,以免空氣涌入。扦插30 d后逐步打開農膜,達到內外空氣置換目的,以此降低病蟲害發(fā)生率。需要注意的是,扦插20 d后對其進行消毒處理,消毒試劑為適量混合殺菌劑和殺蟲劑。養(yǎng)分補給期間,每隔15 d適量噴灑葡萄糖水溶液,促使幼苗健康生長。
3.3.1 蟲害防治。香樟樹繁育期間極易受多樣化病蟲害侵襲,為提高蟲害防治效率,應采取綜合性防治措施。具體來說,結合區(qū)域自然條件制定蟲害長期防治機制,并動態(tài)監(jiān)測天氣變化情況,適當調整蟲害防治策略,以降低蟲害發(fā)生率。與此同時,基于生物鏈視角保護害蟲天敵,這對于維護生態(tài)系統(tǒng)平衡、優(yōu)化林間環(huán)境有重要意義。在這一過程中,應適度應用農藥,以免影響香樟苗木生長。若蟲害大面積發(fā)生,那么應有效運用農藥噴灑方法進行防治。在此期間,應注意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以期達到蟲害防治、生態(tài)保護目的。例如,防治卷葉蛾蟲害時,用38%樂果250~310倍液噴殺,必要時結合撫育實施林地除草培土,殺死蟲蛹。又如,防治樟葉蜂蟲害時,使用85%敵百蟲、55%馬拉松乳劑2050倍液噴殺,或用鬧羊花或雷公藤粉末0.6 kg兌水80~100 kg制成藥劑噴殺,防治效果十分顯著。
3.3.2 病害防治。香樟病害集中發(fā)生于苗期,常見病害主要有黃化病、白粉病、黑斑病等。若病害防治工作開展不到位,那么香樟苗木會出現遲緩生長現象。對比蟲害,病害防治工作刻不容緩,對此,應針對性制定病害防治措施。防治白粉病害時,種植戶應適量噴灑三唑酮可濕性粉劑,視情節(jié)輕重適當控制噴施頻次和劑量。防治黑斑病時,應用高錳酸鉀或福爾馬林噴施4次,并將消毒工作落實于細節(jié),以免病害大范圍擴散[3]。
香樟樹種較珍貴,為提高香樟種苗繁育效率,取得香樟種苗繁育的良好效果,探究香樟優(yōu)良種苗繁育技術是極為必要的。這對于城市綠化工作可持續(xù)推進、種苗繁育技術大范圍推廣有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