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非法集資企業(yè)或個人打著各種項目投資、產品理財、高息分紅、養(yǎng)老保障、互聯(lián)網金融等幌子,以高息為誘餌,不斷變換花樣聚斂巨額資金。一旦參加,參與者損失慘重。尤其是老年人,極易上當受騙,有的把所有積蓄都搭了進去。這種行為不僅擾亂了正常金融市場秩序,更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利益,甚至危及國家安全。
收藏品詐騙
多位河北保定的老人反映,他們因保定中古文化收藏品公司承諾藏品可升值、應允3個月或者半年后高價回收,而在半年內花光幾十萬養(yǎng)老錢,還貸款不少錢,瞞著家人,購買了大量收藏品。到3個月或半年回購期后,保定中古文化收藏品公司卻一拖再拖遲遲不兌現(xiàn)回購承諾。擔心養(yǎng)老錢打水漂,多位老人向收藏品公司提出想要退貨退款,哪料沒過多久,收藏品公司竟然人去樓空。
保定的張女士今年60有余,2017年年初她和朋友聊天時得知,收藏品能升值,購買收藏品是個不錯的理財方式,后來她就被朋友拉去了保定中古文化收藏品公司,之后在銷售人員的勸說下,她不僅花光養(yǎng)老錢,還貸款十幾萬,購買了大量的錢幣、字畫等所謂的收藏品。
保定的王女士今年已經70多歲,她是在逛街時拿到保定中古文化收藏品公司發(fā)的傳單。王女士說,當時確實也閑著沒事做,就去店內轉了轉,本想不買藏品,拿著小禮品就走,但進入店內,就聽店內幾個老年人說,收藏品升值很快,之前在其他店買的,公司回購后賺了不少錢了,而且有人還在邊說著,邊付錢購買字畫等收藏品。后來在店員的勸說下,她花4萬元購買了一幅字畫。
到3個月或半年回購期后,保定中古文化收藏品公司卻一拖再拖遲遲不兌現(xiàn)回購承諾。之后這家店突然換了名字,店內人員稱,店內的經營者已經更換成他人了,但稱繼續(xù)購買藏品,等回購時還是可以賺錢的,但如果一分不花,那之前所有的錢也都打水漂了。無奈之下,老人們又花錢購買了一些藏品,為的只是能挽回之前的損失。但最終的結局卻讓他們倍感意外?!叭伺芰?,公司鎖門了,現(xiàn)在一個都聯(lián)系不上了?!?/p>
據了解,定中古文化收藏品公司已經在今年的5月20號進行了簡易注銷。注銷前,該公司變更了法定代表人信息,由康加偉變更為馬文超。
另外,多位老人表示,他們不止在保定中古文化收藏品公司一家購買了藏品,每個人都至少在兩到三家購買了大量藏品。這些藏品公司促銷藏品的方式都如出一轍:承諾藏品可以升值,3個月或半年后高價回收。目前多家此類收藏品公司已經關門跑路。
老年人想投資理財未嘗不可,但應把錢存到銀行或購買正規(guī)銀行理財產品,盡管收益低一些,但保險系數大;對社會上一些所謂的“投資理財公司”“收藏品公司”,需要保持高度警惕。社區(qū)和家人應該加強對老年群體和個體的精神關懷,防止老人和現(xiàn)實生活隔得太遠,陷入孤單無助的精神狀態(tài),從而上當受騙。市場監(jiān)管部門和公安機關則應該加強防詐騙宣傳教育,并應加大對集資詐騙、收藏品詐騙等打擊力度。
“養(yǎng)老”詐騙
家住北京市昌平區(qū)天通苑小區(qū)的69歲老人盧某,最近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感覺天都塌了下來。”
原來,她在北京中安民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做的“以房養(yǎng)老”項目出了問題,致使她背負了300余萬、年息高達24%的貸款。和盧某遭遇類似的,還有數百名老人。
老人們究竟是怎樣陷入這般境地的呢?據盧某透露,2017年,她被熟識的朋友拉去參加中安民生的“以房養(yǎng)老”的項目活動。該公司稱,如果她把房產抵押,公司將按照年息4%到6%,每月固定支付養(yǎng)老金。根據與中安民生簽訂的合同,盧某在將自己的房子300萬抵押后,每月可領取養(yǎng)老金12500元。
直到貸款公司上門催債,盧某才意識到自己被騙。據她透露,之所以相信這個“以房養(yǎng)老”項目,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安民生在各種宣傳中借用了國家的“以房養(yǎng)老”政策,打著民政部、全國老齡委、中國老齡事業(yè)發(fā)展基金會等的旗號。
2019年3月,受騙的老人們陸續(xù)向公安機關報案。北京警方進行立案偵查,并刑事拘留了88名犯罪嫌疑人。
“以房養(yǎng)老”主要是指老年人將住房反向抵押給保險公司,從而每月領取一定數額的養(yǎng)老保險金。這本是政府鼓勵的一種商業(yè)養(yǎng)老保險業(yè)務,卻被不法分子盯上。在高額經濟收益的誘惑下,一些老人為了每月上萬元的“養(yǎng)老金”,稀里糊涂地簽署了一堆合同,最終因理財抵押而失去房子。
隨著年紀增大,老年人的知識、信息結構已不足以應對社會多種復雜現(xiàn)象,對花樣日益翻新的騙術不易識別,成為不法分子欺騙的首選目標。目前,不法分子對老年人“下手”已經不限于保健品、中獎等“傳統(tǒng)”騙術,與養(yǎng)老有關的高息理財成為新手段。
針對此類騙術,老年人要切記“天上不會掉餡餅”,要深知“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的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也就不會落入圈套。倘若遇到類似情況,應盡快向公安機關報案,不要相信不法分子提供的任何解決方案,這些方案可能都只是拖延。同時,通過司法途徑依法理性維權。
此外,子女不要只顧自己的工作,應多與老年人溝通聯(lián)系,給予適時保護。
P2P非法集資
2018年,P2P網貸問題平臺數量占比由2017年的30.84%上升至51.45%。據不完全統(tǒng)計,2018年問題平臺涉及金額超過千億元。
這一年,“民間四大高額返利平臺”唐小僧、錢寶網、雅堂金融、聯(lián)璧金融紛紛“爆雷”,像“善林金融”這類百億級P2P平臺倒下也不過瞬息之間。
公開資料顯示,善林金融是2013年10月周伯云為解決其公司項目資金問題注冊成立的一家公司,其陸續(xù)在全國29個省、直轄市設立1120家分公司及門店,此后又設立了善林財富、善林寶、幸福錢莊(后更名為億寶貸)、廣群金融4家線上投資理財平臺,通過廣告宣傳、電話推銷、門店招攬等方式,以承諾還本和支付高額利息為餌,對外銷售虛構的理財產品,騙取投資人資金。
截至2018年4月9日案發(fā),善林金融非法集資共計人民幣736億元 ,未兌付本金共計213億元。警方已查封、凍結其相關銀行賬戶、房產、汽車以及股權等財產,初步追繳現(xiàn)金15億元。
善林金融的套路其實并不復雜,可以簡單地拆解為以下四步:
大肆宣傳博眼球,吸引投資人。廣告宣傳、電話推銷、門店招攬及口耳相傳等方式,支付員工高額工資和高額提成,大肆推銷所謂的“理財產品”。高額收益做誘餌,套住投資人。
其線下線上發(fā)售的產品顯示的年化收益率不少在10%以上,并且推出5000元獎勵金等激勵老用戶帶新、高返利。
做公益買獎項精心包裝,穩(wěn)住投資人。在民眾中樹立“大而不倒”的公司形象,騙取投資者信任。
借新還舊,形成龐氏騙局。投資人在善林金融購買的都是虛構的理財產品,收到的所謂本息不過是借新還舊,引誘投資人進一步陷入設計好的龐氏騙局。
數字貨幣騙局
“區(qū)塊鏈+普洱”收割3.07億 超3000人中招
2018年,區(qū)塊鏈、虛擬幣無疑是最火的概念之一,在大家追逐熱點、尋求資本增值的時候,不法分子發(fā)現(xiàn)了“商機”。
2017年,在一家名為“趣銀網”的P2P網站上,賣出了一種叫“普銀幣”的東西。據稱,這種幣號稱是“全球首個本位制數字貨幣”,是“普銀集團以10億優(yōu)質藏茶作為原發(fā)本位資產,經由三方倉儲、鑒定、評估、確權后,通過數字加密技術將藏茶資產寫入區(qū)塊鏈并發(fā)行的本位制數字貨幣”。
都是中文,組合到一起卻好像看不懂了?不過在受騙者看來,能賺快錢一夜暴富就是好的。盲目的投資人在聽信虛假宣傳后,匆忙進入市場,普銀幣的價格一度從0.5元拉升至10元,嘗到一點甜頭的投資者仍然在做一夜暴富的美夢。
然而據警方調查,價格的變動全系該公司幕后操作制造出的假象。當大量資金被套又傳出“普銀跑路”的消息,驚慌失措的投資者終于醒悟報案。
2018年3月,深圳警方對普銀公司涉嫌集資詐騙案收網。截至收網,受害者已超3000人,涉案金額約3.07億元,最高單人損失約300萬元。
很明顯,上述所謂的數字幣不過是個幌子。“區(qū)塊鏈+普洱”收割韭菜,騙方普銀一共就用了以下四步:
穿花衣。不法分子將虛擬貨幣包裝上新鮮元素,披上區(qū)塊鏈的外衣。
上花轎。通過前期鋪天蓋地的宣傳吸引大量資金進盤。
給甜頭。幕后操縱幣價先讓你嘗些甜頭,曾出現(xiàn)14日連續(xù)漲停。
割韭菜。最后惡意操縱普銀幣價格走勢、不斷套現(xiàn)收割韭菜。
虛假交易圈套
暗箱操作漲跌 上萬人被騙1.3億
“微交易”是近年來出現(xiàn)的一種互聯(lián)網投資理財,指投入幾百到幾千元不等的資金,根據標的物在極短時間內的價格走勢判斷漲跌,賺取收益。
2018年3月,投資者李某經由微信文章接觸到一個名為“億星國際”的金融交易平臺。據介紹,投資者可通過選擇外匯、原油、楠木等交易品種,選擇周期預判漲跌下單。比如現(xiàn)在的WIT原油是50美元/桶,如果投資人買30秒漲,只有30秒后原油價格比50大,哪怕是只漲了0.00001,也是賺。
李某先后在該平臺繳納學習費用及充值費用數千元,多次交易虧損后,其欲將余錢取出卻顯示無法提取,遂報案。
經警方調查,這實際是一個仿效股票、期貨交易買漲跌并控制的交易平臺,進行數據纂改致使平臺注冊會員虧損,以謀取大額利益的虛假微交易平臺。隨后,警方分赴深圳、上海兩地,抓獲涉嫌違法犯罪人員79名。此事件涉案金額超過1.3億元,受害人達到1萬多名。
這個虛假的微交易平臺是怎么一步步設下圈套的呢?
據犯罪嫌疑人交代,2017年底,其向廣州某科技有限公司購買仿效股票、期貨交易買漲跌并可控制修改數據的虛假微平臺系統(tǒng),在互聯(lián)網上架設服務器,隨后開始引誘投資人落入圈套。
廣撒網“誘魚”。犯罪嫌疑人首先發(fā)布了大量“炒億盛、億星平臺外匯、石油、楠木等能獲取高額回報”的文章,誘騙大量用戶注冊億星、億盛平臺帳號并充值進行微交易。
放風箏“殺客”。其特設風控部門,專司“殺客”,利用平臺管理帳戶對平臺進行控制、篡改數據,時而致使平臺注冊會員虧損或誘導注冊會員頻繁交易,這個過程猶如放風箏。據警方介紹,該團伙特別有手段,“內部很多規(guī)章制度,比如要求不能一刀太狠。如果客戶投100萬,第一天殺60萬,第二天要讓他贏點,然后找機會又殺。這給客戶一種想象:自己輸,是因為自己手氣不好??蛻艏词共幌胪媪?,也不舉報?!?/p>
非法薦股詐騙:虛假內幕消息騙局 167名老年股民被騙千余萬
如今,盯上老年人的騙局不只是賣“保健品”,還賣起了“內幕消息”。
2018年10月,江蘇警方破獲一起虛假內部信息網絡詐騙案。據了解,這是一個專騙年齡較大股民的犯罪團伙。截至案發(fā),共有浙江、江蘇、湖北等13個省市的167名股民被騙,涉及資金達1000余萬元。在眾多的受害者中,損失最慘重者78歲,一次性被騙198萬元;而被騙年齡最大的91歲,其先后4次被騙1.8萬元。
據其中一位受害人蔣某描述,自從退休后,他一心在家鉆研炒股,但總是不得要領。有一天,他接到一個自稱是“上海東方財富公司”業(yè)務經理人的電話,說是專門為股民提供股市內部信息?;ㄙM3萬元加盟成為金牌會員后,對方不時打電話來推薦股票,剛開始確實賺了錢,但后來推薦的幾只股卻賠了錢。對此,對方解釋為會員檔次不夠高,只有成為高級別會員才能穩(wěn)賺。因此,其又先后4次匯款12萬元充值會員費。當再也無法撥通對方電話時,蔣某才意識到被騙。
據犯罪嫌疑人交待,他們根本不懂炒股,更談不上有什么內部消息。他們以“加會員買內部信息”為名,僅靠兩步設下騙局:
首先,鎖定目標。他們先以0.1 ~1元不等的價格,從網上購買了近20萬條股民信息,然后挑選年齡較大、防范意識不強的股民作為詐騙對象。
其次,靠“猜”薦股。一幫不懂股市行情的團伙,他們所謂的推薦股票,主要靠“猜”。“猜”對了,對方深信不疑,他們就鼓勵其追加會費,升級會員資格;“猜”錯了,他們就會告訴受害人,原因在于會員級別低,內部信息精確性不夠高,誘騙對方繼續(xù)追加會費。
“大師”網絡直播薦股 涉案金額800余萬
2018年3月,投資者高某經由一名女網友主動添加后被拉入一微信群。群內有“薦股大師”“刀鋒”發(fā)布自己成功預測走勢的消息,群內亦有股民把“刀鋒”說得神乎其神,并在群內曬出自己參與交易并賺錢的截圖。在鼓動下,高某在群內提供的網絡平臺上開戶進行交易。此后,“刀鋒”經常在網絡直播間開直播,講解大盤走勢,推薦股票。在他的指導下,高某很快盈利,并繼續(xù)投入大量資金。當后續(xù)出現(xiàn)虧損時,群內股友們以“大盤不穩(wěn)定”“扳回本金”為由,紛紛勸說高某繼續(xù)投資。直至“刀鋒”突然退群并關閉網絡直播間、自己被踢出微信群、先前的女網友也將他拉入黑名單,前后共損失了幾十萬元的高某才意識到上當受騙了。
經警方調查,該事件涉及金額800余萬元。
薦股電話和微信隨處可見,有炒股的朋友可能一天接好幾個電話,都是邀請你加入某某薦股學習交流群的。剛開始,你可能覺得“我就聽聽”,卻可能一步步落入不法分子精心設計的圈套中:
請君入甕,加微信邀你入群。在薦股詐騙中,通過主動添加被害人微信招攬客戶是第一步。不法分子常?;ㄑ郧烧Z,取得被害人信任后,將其拉入微信群。
搭臺唱戲,人家認真演戲就你認真交易。在這場戲中,有人演大師,有人演股友,有人演系統(tǒng)。大師負責通過網絡直播平臺吹噓薦股;股友需要曬出自己參與交易并賺錢的截圖并吹捧大師;“系統(tǒng)”則利用人工操盤漲跌的手段,先讓被害人盈利鼓勵其繼續(xù)投資,再通過制造虧損局面騙走被害人本金。
防騙牢記四件事
我國老年群體數量龐大,而且購買能力驚人。并且隨著我國經濟突飛猛進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福利制度的完善,老年人的購買能力還將繼續(xù)提高。目前我國老年群體的收入首先是保障日常生活和醫(yī)藥開支,在有剩余的情況下進行投資理財、旅游、購買保健品或文化娛樂等。并且投資理財已經占據了老年群體消費支出的很大一部分比例,僅次于生活保障和醫(yī)療支出,因此,老年群體在理財市場上占有的份額逐年加大,更有不斷發(fā)展的趨勢。因此很多犯罪分子也就趁虛而入,并且隨著科技的進步,犯罪分子的詐騙手段越來越專業(yè)化,因此老年人如何防范調入投資理財詐騙的陷阱,成為目前社會關注的主要問題之一。
騙局的套路看似各不相同,但戳中的痛點卻始終如一。其實,只需要記住四件事,就能大概率躲避騙局。
謹慎看待高收益
在諸多的騙局中,承諾的高收益就是引誘投資者的那個餌。越不靠譜的投資產品,收益越是高得驚人,比如號稱有10%~25%,甚至40%的高收益,遠遠超過了市場平均收益率。
全國社?;鹄硎聲硎麻L就曾表示,“保證6%以上回報率的就別買,那是不法分子”。
如是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也認為,“在當前各類資產市場回報率較低的情況下,可以說承諾超過10%收益的短期產品基本上都是騙局?!?/p>
有公募業(yè)內人士認為,收益高低要比較著看,“整個中國的財富管理行業(yè)中最專業(yè)、最公開透明的是公募基金,公募基金的平均投資盈利能力怎么樣?那些承諾比公募基金高出了不止一倍都是不法分子?!?/p>
看清底層資產和投資邏輯
羊毛出在羊身上。若只盯著回報而不清楚平臺背后的生財之道,最終可能是自己被薅羊毛。任何一種金融產品,不管包裝得多復雜,也一定有一個底層的實體資產,否則這個產品就是無源之水。
有理財投資人士表示,如果底層資產基礎薄弱,上層產品隨時都會坍塌。對于看不清底層資產或搞不懂投資邏輯的理財產品謹慎涉足,絕不能盲目跟風,絕不一味貪圖高回報。
認準資質走正途
在選擇機構時,一定要認準資質,通過正規(guī)公司或平臺進行投資,不要輕信所謂的股東背景或者牌照資質,應去相關權威部門網站上進行查詢。
不要輕信所謂的內幕消息
透露內幕消息本身就是違規(guī)行為,因此,在理財過程中一定不要輕信來歷不明的電話、短信、微信上的投資盈利消息或者所謂的內幕交易,更不要輕易下載他人提供的交易軟件。自覺遠離非法薦股,抵制電信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