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宇新 陳標
摘 要:隨著餐飲市場對田螺的需求量增加,如何創(chuàng)新田螺的養(yǎng)殖方法,提高產量和養(yǎng)殖效益,成為從業(yè)人員的關注重點。本文以稻田生態(tài)養(yǎng)殖田螺為核心,首先介紹了試驗方法和管理措施,然后分析了養(yǎng)殖效益,以供參考。
關鍵詞:稻田;養(yǎng)殖田螺;試驗方法;管理措施;效益
田螺是我國的傳統(tǒng)水產品,不僅風味獨特、肉質鮮嫩,而且富含蛋白質、維生素、鈣鐵磷等微量元素,因此得到消費者的青睞。近年來,隨著野生田螺數量減少,人們開始嘗試人工養(yǎng)殖田螺,深入分析田螺的生活習性和綜合利用。以下結合實踐,探討了稻田生態(tài)養(yǎng)殖田螺的方法和效果。
一、稻田生態(tài)養(yǎng)殖田螺的試驗方法
1.環(huán)境條件
(1)選擇稻田。以半山區(qū)稻田為宜,要求水源豐富且水質良好,硫、鐵元素含量低,溶氧值在5mg/L以上。對稻田土壤而言,要求土質肥沃、背風向陽,具有良好的保水性,本次試驗共計稻田面積5畝。
(2)選擇養(yǎng)殖設施。首先對田埂加高、加寬,要求至少50cm,蓄水深度達到30cm;其次在進出水口,設置柵欄防止田螺逃跑;最后在田埂四周固定木樁欄,高度為1.2m左右,配合塑料網或鋼絲網,可防止鳥類捕食田螺。
2.準備工作
(1)翻耕土壤。在2月中旬,對土壤進行翻耕,并且開挖田螺坑溝,開挖面積約為稻田總面積的15%。螺溝寬度、深度控制在40cm,集螺坑的蓄水深度為80cm,靠近田埂設置,且每個螺溝彼此相連,方便后期集中田螺。
(2)合理施肥。在放養(yǎng)田螺前7-10天,向稻田內施用基肥,以發(fā)酵后的雞鴨糞便為主,具體比例是:基肥70%、碎稻草24%、碳酸鈣5%、漂白粉1%,每畝施用500kg?;拾l(fā)酵時,使用薄膜密封,待完全腐爛、沒有氣味后,才能用在稻田中。
(3)消毒。每畝使用生石灰70kg,化水后潑灑在稻田內,并且放入少量田螺,測試水的藥性是否消失。
3.放養(yǎng)田螺
選擇田螺時,要求個頭大、質量好、外殼沒有破損;一旦受到驚嚇能快速縮到殼內;外殼表面沒有寄生物。田螺的放養(yǎng)時間,選擇在3月1日,要求是一次性全部放足數量。在放養(yǎng)密度上,5-10g的螺種約7000只,重量為50kg;10-15g的螺種500只,重量為8kg。養(yǎng)殖10個月后,每只田螺重量在12-15g;母螺種經過1個冬季即性成熟,在次年3-10月繁殖,年產量約為100-200只。
4.種植水稻
選擇水稻時,要求是品種優(yōu)良,具有較強的抗病害能力,優(yōu)先選擇高產雜優(yōu)品種,生育期約為150天。本次試驗中,水稻在5月10日插秧,在9月18日收割,生長期內畝產量干谷約900kg,相比于單獨種植水稻的產量略增高。插秧前3天放養(yǎng)田螺,盡量引誘到集螺坑中;集螺坑和田間利用泥梗隔開,避免耙耕時有泥水進入集螺坑。插秧后,待水稻秧苗已經返青,即可將泥梗清除,方便田螺在稻田內活動。
二、稻田生態(tài)養(yǎng)殖田螺的管理措施
1.日常飼養(yǎng)
喂食田螺時,主要使用豆餅、麥麩、米糠、顆粒飼料等。研究證實,水溫會影響田螺進食:一般水溫在17-28℃,是田螺的適宜生長溫度,應每日喂食1次,時間點為晨間或傍晚。對于母螺的飼養(yǎng),應選擇水體未受污染、富含腐殖質的地方,水深控制在30-80cm,并在池邊插入木棍、木樁,方便母螺產卵。當母螺繁殖后,應喂食小顆粒餌料,并添加雞蛋、鰻魚、甲魚等配料。
2.水肥管理
在水體管理上,水溫過高、水質較差時,應該及時換水,防止田螺死亡;換水時水量為25%-50%,夏季要勤換水,春、秋季則要減少換水次數。在肥料管理上,農藥選擇高效低毒藥物,例如三環(huán)唑、多菌靈、殺蟲雙等,要求將農藥打到水稻的葉面上,并在晴天噴灑。施肥則選擇有機肥,5-9月份按照每月、每畝100kg計算,要求水體中含有較多浮游生物,養(yǎng)殖期水深控制在10cm。
3.防治病害
稻田中養(yǎng)殖田螺,常見病害如下:①缺鈣軟厴,可在飼料中添加貝殼粉,在田間使用適量的生石灰,每畝用量控制在50-100kg,隔天使用1次,連續(xù)使用3天。②寄生螞蟥,可將稻草使用豬肉浸泡,然后誘捕螞蟥集中處理。③渾濁水,田螺分泌大量黏液、停止攝食容易導致幼螺死亡,對此插秧耕種時必須和螺坑隔開,避免泥水進入坑內。④常見敵害有鴨子、鳥、老鼠等,應設置有效的阻擋設施。⑤稻田內不能混養(yǎng)肉食性魚類、雜食性魚類,例如青魚、鯉魚、羅非魚等,這些魚類會捕食田螺。
4.冬季管理
冬季到來前,應增強田螺的體質;入冬后將水深增加至30cm以上,起到保溫效果。必要時,可在水中加入一些稻草,有利于田螺在草下過冬。當水溫降低至10℃以下,田螺會冬眠,會用外殼頂住粘土,并留出一個小圓孔用來呼吸。越冬期間,田螺停止進食,但依然要定期換水,一般3-4天更換1次,保證水中的含氧量指標。
三、稻田生態(tài)養(yǎng)殖田螺的效益分析
1.產量產值
本次試驗中,為了保證稻田內田螺的數量合理,加快田螺的生長,于6月中旬開始捕獲10g以上的田螺,到12月底共計捕獲約1200kg,畝產量為240kg;稻谷收割4550kg,畝產量為910kg。5畝稻田捕獲田螺的產值為19000元,稻谷的產值為6800元,合計收入25800元。
2.成本利潤
田螺飼養(yǎng)期間,螺種成本費用為4600元,飼料成本費用為3900元,農藥、化肥、稻田種子的成本費用為1850元,共計成本為10350元。結合產量產值,收入減去成本得到的總利潤為25800-10350=15450元,計算可知每畝利潤為15450÷5=3090元。
四、結語
綜上所述,田螺是我國的傳統(tǒng)水產品之一,隨著餐飲市場的需求增加,人工養(yǎng)殖田螺成為一種新趨勢。本文以稻田生態(tài)養(yǎng)殖田螺為例,從環(huán)境條件、準備工作、放養(yǎng)田螺、種植水稻、日常管理等方面,詳細介紹了高產高效試驗方法。結果顯示,每畝利潤約為3090元,可見效益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柏韋軍.田螺高效養(yǎng)殖技術[J].養(yǎng)殖與飼料,2019,(1):65-66.
[2] 周麗斌.稻田養(yǎng)殖田螺高產技術[J].江西農業(yè),2018,(8):118.
[3] 鄭海龍.田螺高效養(yǎng)殖管理技巧[J].農家科技,2015,(5):42.
[4] 吳天.中華圓田螺在山區(qū)稻田養(yǎng)殖高產技術[J].農技服務,2017,34(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