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季玫
摘 要: 作為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有著豐富的訓(xùn)詁資料,歷代都有人為它作傳注箋疏,其詞義訓(xùn)釋的成就較為顯著。本文以向熹《詩經(jīng)詞典》為據(jù),考察《詩經(jīng)》中“戎”、“如”二詞的意義演變過程。研究發(fā)現(xiàn),“戎”、“如”二詞詞義的演變方式有引申、相因生義、語法影響等。
關(guān)鍵詞:《詩經(jīng)詞典》;戎;如
文章編號:978-7-80736-771-0(2019)04-042-02
《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它同時具有很高的文學(xué)資料與語言資料的研究價值。歷代為它作傳注箋疏的人很多,其詞義訓(xùn)釋的成就也較為顯著,向熹的《詩經(jīng)詞典》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本文將以向熹的《詩經(jīng)詞典》為據(jù),考察《詩經(jīng)》中“戎”、“如”二詞的意義演變過程。
一、戎
“戎”在向熹《詩經(jīng)詞典》中一共有8個義項,即:
(1)武器,兵器;(2)兵車;(3)兵事,戰(zhàn)禍,戰(zhàn)爭;(4)大;(5)兇,惡;(6)幫助;(7)你,你的;(8)西戎,我國古代西方的一個民族。
這8個義項之間的關(guān)系如下所示:
1、“戎”訓(xùn)(1)武器;兵器→(2)兵車
→(3)兵事;戰(zhàn)禍;戰(zhàn)爭
脩爾車馬,弓矢戎兵。(《大雅.抑》)
這里的“戎”用的是它的本義,即武器,兵器。朱熹《集傳》:“戎,兵器也。”
小戎俴收。(《秦風(fēng).小戎》)
這里的“戎”由武器,兵器引申為兵車?!睹珎鳌罚骸靶∪?,兵車也?!备吆唷督褡ⅰ罚骸拜p小的兵車稱小戎,重大的兵車稱元戎?!?/p>
戎成不退,饑成不遂。(《小雅.雨無正》)
這里的“戎”由武器,兵器引申為兵事,戰(zhàn)禍,戰(zhàn)爭。這是由具象的兵器引申為抽象的戰(zhàn)爭。《毛傳》:“戎,兵。遂,安也?!?/p>
2、“戎”訓(xùn)(4)大? →(5)兇;惡
念茲戎功,繼序其皇之。(《周頌.烈文》)
戴震《考證》:“戎功,翼戴文武,佐定天下之大功也?!边@里的“戎”假借為“崇”,“崇”即大義。記錄“崇”大義的“戎”可進一步引申為兇,惡。這是由一般事物的大引申為專指不好的事物的大,即:兇,惡義。如:《大雅.思齊》“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瘪R瑞辰《通釋》:“《通鑒》注引《風(fēng)俗通》:‘戎者,兇也?!栋谆⑼?禮樂篇》:‘戎者,強惡也。戎疾與烈假對文,戎、疾皆惡也。”
3、“戎”訓(xùn)(6)幫助
每有良朋,烝也無戎。(《小雅.常棣》)
《毛傳》:“戎,相也?!薄多嵐{》:“久也無相助己者。”陳奐《傳疏》:“相,助也?!边@里的“戎”假借為“從”,“從”即相助義。
4、“戎”訓(xùn)(7)你;你的
戎雖小子,而式弘大。(《大雅.民勞》)
朱駿聲《說文通訓(xùn)定聲》:“戎、汝、若、而,皆一聲之轉(zhuǎn)。”戎,古日母冬部;汝,古日母魚部。戎與汝都是日母字,且戎的冬部可旁轉(zhuǎn)到陽部,陽部可對轉(zhuǎn)到汝的魚部,也就是說,戎與汝的韻部具有旁對轉(zhuǎn)的關(guān)系。因此,“戎”與“汝”有一聲之轉(zhuǎn)的關(guān)系。根據(jù)聲近義通的原理,“戎”也應(yīng)當是汝之義,即第二人稱代詞,你,你的。
5、“戎”訓(xùn)(8)西戎,我國古代西方的一個民族
戎狄是膺,荊舒是懲。(《魯頌.閟宮》)
這里的“戎”是專名,表示我國古代西方的一個民族。如:屈萬里《詮釋》:“此當指淮夷言。”正如楊樹達《述林》卷一所言:“古人尚武,戎字從戈從甲,古人以之名西方之人,亦善義,非惡義也?!睋?jù)此我們認為,之所以將西方的民族稱為“戎”,是因為“戎”代表了他們英勇尚武的特性。
二、如
“如”在向熹《詩經(jīng)詞典》中一共有8個義項,即:
(1)象,如同;(2)有;(3)代詞。此,是;(4)代詞。乃,其;(5)連詞。如果,假如;(6)連詞。相當于“而”;(7)或,或者;(8)形容詞詞尾。
這8個義項之間的關(guān)系如下所示:
1、“如”訓(xùn)(1)象;如同→(2)有
未見君子,惄如調(diào)饑。(《周南.汝墳》)
始者不如今,云不我可。(《小雅.何人斯》)
這兩例中的“如”用的都是它的基本義,即象,如同。
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小雅.斯干》)
這里的“如”由象,如同義引申為有。這是由具體事物的相似引申為列舉義。姚際恒《通論》:“‘如竹苞二句,因其地所有而詠之。王雪山曰:‘如非喻,乃枚舉焉爾。此善于解虛字也?!?/p>
2、“如”訓(xùn)(3)代詞,此,是
“如”之所以能訓(xùn)代詞,此,是,是因為“如”與“若”相因生義。“相因生義”指的是甲詞有a、b兩個義位,乙詞原來只有一個乙a義位,但因為乙a和甲a同義,逐漸地乙詞也產(chǎn)生一個和甲b同義的乙b義位。或者,甲詞有a、b兩個義位,乙詞原來只有一個乙a義位,但因為乙a和甲a是反義,逐漸地乙詞也產(chǎn)生一個和甲b反義的乙b義位?!叭纭迸c“若”同義,都可以訓(xùn)為象,如同,但“若”還可以訓(xùn)為此,因此“如”也產(chǎn)生了此義。這正是吳昌瀅在《經(jīng)詞衍釋》中所說的:“如,猶此也。如與若同義,若訓(xùn)為此,如亦自訓(xùn)此也?!墩撜Z》‘如其仁,如其仁,言此即其仁也。《詩》‘有如皦日,‘有如召公…皆言有此也?!?/p>
根據(jù)上面的分析,“如”產(chǎn)生“此,是”義的過程,可圖示如下:
若→a、象,如同 ——a、象,如同——如
→b、此,是——→b、此,是
3、“如”訓(xùn)(4)代詞,乃,其
彼君子女,綢直如發(fā)。(《小雅.都人士》)
馬瑞辰《通釋》:“‘綢直如發(fā),亦謂發(fā)之美?!绨l(fā),猶云乃發(fā),乃猶其也,即謂綢直其發(fā)耳。”也有人認為這里的“如”是如同的意思。如:《毛傳》“密直如發(fā)也?!蔽艺J同“如同說”。若此處的“如”訓(xùn)為代詞,乃,其,則顯得很突兀,一方面,代詞,乃,其義并不是由前述其他八種意義演變而來的;另一方面,《詩經(jīng)》中“如”訓(xùn)為此義的只有這一例。我們是否要為一例另設(shè)一個義項,這也是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而若把此處的“如”解釋為“如同”不僅能疏通文意,而且還能同時解決以上兩個難題。
4、“如”訓(xùn)(5)連詞,如果,假如
君子如怒,亂庶遄沮。(《小雅.巧言》)
《鄭箋》:“君子見饞人如怒責(zé)之,則此亂庶幾可疾止也?!边@里的“如”位于主語與謂語之間,應(yīng)譯為如果,假如。此時“如”虛化為表假設(shè)關(guān)系的連詞。
5、“如”訓(xùn)(6)連詞,相當于“而”
王奮厥武,如震如怒。(《大雅.常武》)
《鄭箋》:“王奮揚其威武,而震雷其聲,而勃怒其色。”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一本此兩如字皆作而?!边@里的“如”虛化為表順承的連詞,相當于“而”。
6、“如”訓(xùn)(7)或,或者
式車既安,如軒如輊。(《小雅.六月》)
屈萬里《詮釋》:“如,猶或也。如軒如輊,言或低或昂也?!边@里的“如”位于兩個形容詞之間,應(yīng)譯為或,或者。此時的“如”虛化為表選擇的連詞。
7、“如”訓(xùn)(8)形容詞詞尾
有美一人,婉如清揚。(《鄭風(fēng).野有蔓草》)
王引之《釋詞》卷七:“如,猶然也…如、然語之轉(zhuǎn)?!比纾湃漳隔~部;然,古日母元部。如與然都是日母字,且如的魚部可旁轉(zhuǎn)到歌部,歌部可對轉(zhuǎn)到然的元部,也就是說,如與然的韻部具有旁對轉(zhuǎn)的關(guān)系。因此,“如”與“然”有語之轉(zhuǎn)的關(guān)系。根據(jù)聲近義通的原理,“如”也應(yīng)當是然之義,即作為形容詞詞尾,表示…的樣子。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詞義演變的方式有引申、相因生義、語法影響等。向熹《詩經(jīng)詞典》中各詞的釋義也比較正確,但也有不妥之處,如“如”的代詞,乃,其義等。這需要我們運用詞匯學(xué)理論進行深入分析,以期為漢語史的斷代研究提供一點資料上的幫助。
參考文獻:
[1] 馬瑞辰 1989 毛詩傳箋通釋 中華書局
[2] 向熹 2014 詩經(jīng)詞典修訂本 商務(wù)印書館
[3] 姚際恒 1958 詩經(jīng)通論 中華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