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俄羅斯工兵部隊接收了最新的Kapitan履帶式無人車。該無人車單次充電使用時長6小時,最大越野速度5.5千米/小時,有效機動范圍500~1000米,最大光纖控制距離200米。它可以安裝一個機械臂,搬運7千克的地雷和貨物。機器人任務載荷采用模塊化設計,可根據具體任務選擇性攜帶掃雷或偵察設備,或安裝電子戰(zhàn)和武器系統。
7月12日,英國皇家空軍首架P-8A反潛巡邏機(ZP801號)完成首飛。該機從美國波音公司位于華盛頓州倫頓市的機場起飛,直接飛向華盛頓州塔奇拉的P-8任務系統安裝及檢查設施中心。它將在軍用系統和傳感器配裝后進行必要測試,預計2019年底前交付給英國皇家空軍,2020年初飛回英國本土。
7月12日,“梭魚”級攻擊型核潛艇首艇“絮弗倫”號在瑟堡造船廠亮相。“絮弗倫”號艇長99.5米,寬8.8米,水上排水量4100噸,水下排水量5300噸。動力系統采用一座K-15型壓水核反應堆,功率20萬馬力,配套2部功率為13000馬力的渦輪減速電力機組。推進系統采用機電混合和泵噴推進,水下最高航速25節(jié)。潛艇采用先進靜音技術,航行噪音約110分貝?!靶醺悺碧柧哂休^強的綜合作戰(zhàn)能力,可以執(zhí)行反潛、反艦、布雷、對陸攻擊、特種作戰(zhàn)等任務。
美國空軍新聞機構7月表示,空軍第4特種作戰(zhàn)中隊的2架AC-130U“幽靈”炮艇機(編號89-1056和90-0167)在佛羅里達州赫爾伯特機場完成了最后一次作戰(zhàn)部署。美國空軍共裝備過17架“幽靈”炮艇機,正被“幽靈漫步者”所代替?!坝撵`漫步者”是美軍現役最新、現代化程度最高的炮艇機,于2017年具備初始作戰(zhàn)能力。與“幽靈”相比,它升級了航電設備、導航系統、精確打擊武器,比如采用雙光電紅外傳感器、全天候合成孔徑雷達,配裝了30毫米和105毫米火炮,以及AGM-176A“格里芬”導彈、GBU-39“小直徑炸彈”。
7月,美國空軍第413飛行試驗中隊的試飛員駕駛HH-60W“黑鷹”,對這一新型作戰(zhàn)救援直升機進行了測試。直升機從佛羅里達州埃格林空軍基地出發(fā),飛往西科斯基飛機公司的發(fā)展飛行中心。這次試飛是美國空軍首次對HH-60W“黑鷹”進行測試,測試期間將有6架直升機參與,目的是收集起飛和飛行階段所需的各種性能數據。HH-60W是UH-60M“黑鷹”直升機的改進型,主要承擔搜救墜機飛行員的任務。
6月20日,伊朗伊斯蘭革命衛(wèi)隊使用“獵人”2C防空導彈,在霍爾木茲海峽擊落美軍一架RQ-4A“全球鷹”戰(zhàn)略偵察無人機。“獵人”2C防空導彈由伊朗國產“科達德”3中程防空導彈系統發(fā)射,最大作戰(zhàn)距離75千米,最大作戰(zhàn)高度25~30千米。“全球鷹”被擊落時飛行高度約6800米,速度575千米/小時。
7月7-18日,印度陸軍在博克蘭試驗場成功完成“納格”反坦克導彈的測試,預計不久將啟動批量生產?!凹{格”反坦克導彈系統是印度研發(fā)的第三代反坦克導彈系統,具有“發(fā)射后不管”能力。導彈長1.9米,彈徑0.13米,翼展0.4米,彈重42千克,飛行速度230米/秒,射程500~4000米,配備重8千克的串聯聚能破甲戰(zhàn)斗部。動力裝置采用雙室雙推力固體火箭發(fā)動機,采用碲鎘汞紅外成像導引頭,可打擊裝甲目標及防御工事。
“自由”級的“印第安納波利斯”號(LCS-17)計劃于10月26日在印第安納州伯恩斯港舉行服役典禮,此后它將以梅港為母港,由俄亥俄州哥倫布市的科林·凱恩擔任艦長。LCS-17是第四艘以印第安納州首府命名的艦艇,屬于“瀕海戰(zhàn)斗艦”中的“自由”級,采用單體船船型。
6月底,美國陸軍采辦、后勤和技術助理部長正式批準奧施科施公司啟動“聯合輕型戰(zhàn)術車”的大批量生產,取代目前廣泛服役于美陸軍的“悍馬”高機動多用途輪式車?!奥摵陷p型戰(zhàn)術車”采用423千瓦發(fā)動機,最大公路速度112千米/小時,最大行程485千米,可由CH-47、CH-53重型直升機吊運。
加拿大AerialX公司推出了稱為“無人機子彈”(DroneBullet)的新型反無人機系統。整套系統由地面控制站和外形酷似四旋翼無人機的“無人機子彈”高速多轉子動能攔截器構成,設計用于攔截小型多旋翼和固定翼無人機,可重復使用。
攔截器的起飛重量僅910克,長269毫米,主體部分直徑160毫米,外殼采用碳纖維材料制成。它的動力裝置為電動機,采用鋰離子聚合物電池供電,最大飛行距離3千米,飛行高度3千米,續(xù)航時間10分鐘,攻擊速度可達150~200千米/小時,俯沖攻擊速度可達300千米/小時。攔截器依靠GPS/INS導航組件實現飛行控制,頭部安裝有可晝夜24小時工作的攝像機,具備與導彈相同的末段導引控制能力。攔截器應用了人工智能技術,可分析目標類型,確定目標為多旋翼還是固定翼機型,甚至具體尺寸、型號。它沒有戰(zhàn)斗部。在確定目標的方位和飛行方向后,攔截器會計算出最佳攔截軌跡,然后高速撞擊對方,使其墜落。
與目前已廣泛使用的無人機相比,“無人機子彈”高速多轉子動能攔截器無需遙控操作,一旦起飛后,能自動完成探測目標、跟蹤目標、攻擊目標等一系列動作。操作人員可通過地面工作站,向“無人機子彈”攔截器發(fā)送起飛指令,以及攻擊目標、中止攻擊目標、目標位置等基本信息。如果與地面控制站通信中斷,攔截器仍會繼續(xù)執(zhí)行任務。如果沒有探測到目標,攔截器會自動返航。
“無人機子彈”高速多轉子動能攔截器,綜合運用了導彈和四旋翼無人機的相關技術,總體設計、飛行特性、飛行速度與導彈類似。由于引入了多旋翼設計,攔截器具備了傳統導彈所無法實現的作戰(zhàn)能力,如懸停、著陸、從目標上方或底部攻擊、改變與目標的相對位置等,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反無人機作戰(zhàn)的成功率和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