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振振
[宋]蘇軾
秋來不見渼陂岑,千里詩盟忽重尋。大木百圍生遠(yuǎn)籟,朱弦三嘆有遺音。清風(fēng)卷地收殘暑,素月流天掃積陰。欲遣何人賡絕唱,滿階桐葉候蟲鳴。關(guān)于“欲遣何人賡絕唱,滿階桐葉候蟲鳴”
陳邇冬先生《蘇軾詩選》:“柳宗元《酬婁秀才寓居開元寺早秋月夜病中見寄》的名句:‘壁空殘月曙,門掩候蟲秋。絕唱指此?!保ㄈ嗣裎膶W(xué)出版社1984年版,第155頁)
按:蘇詩此二句,與柳詩彼二句,相同者僅“候蟲”二字,因此,說蘇詩所謂“絕唱”即指柳宗元的這兩句詩,是難以令人信服的。
從文意來看,這里應(yīng)是夸贊仲氏的詩好,且感嘆他身邊沒有詩友可與他唱和,處境孤獨而冷清。妙在“欲遣”句提問(要讓誰來賡和您的絕唱呢),“滿階”句似答非答,不答亦答(蟋蟀之類秋蟲在階前堆積的梧桐落葉里哀吟——應(yīng)酬惟有“候蟲”,等于說賡和無人),以景語結(jié)束,而情蘊其中,可謂唱嘆有致,搖曳生姿。
[宋]蘇軾
老翁山下玉淵回,手植青松三萬栽。父老得書知我在,小軒臨水為君開。試看一一龍蛇活,更聽蕭蕭風(fēng)雨哀。便與甘棠同不剪,蒼髯白甲待歸來。
先君葬于蟆頤山之東二十余里,地名老翁泉。君許為一往。感嘆之深,故及之。
陳邇冬先生《蘇軾詩選》:“蘇洵《老翁井銘》:‘往歲十年,山空月明,常有老人蒼顏白發(fā),偃息于泉上。”(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4年版,第221頁)
按:“蒼髯”,這里形容松樹的針葉像是蒼黑色的胡須。南朝梁釋慧皎《高僧傳》載:東晉法潛隱剡山,或問勝友者誰,指松曰:“蒼髯叟也。”唐李咸用《小松歌》詩:“天人細(xì)剪蒼龍髯,參差簇在瑤階側(cè)?!彼蚊穲虺肌队坞[靜山》詩:“始覺山門深,長松如騰虬。直上百余尺,蒼髯葉修修。”蘇軾別首《游靈隱寺得來詩復(fù)用前韻》詩:“喬松百丈蒼髯須,擾擾下笑柳與蒲。”又《同王勝之游蔣山》詩:“夾路蒼髯古,迎人翠麓偏?!庇帧吨猩剿甚布男弁跻M》詩:“郁郁蒼髯千歲姿,肯來杯酒作兒嬉?!秉S庭堅《題萬松亭》詩:“郁郁高松滿川,萬身蒼髯老禪?!崩顝?fù)《和林次中五鬣松》詩:“云散細(xì)風(fēng)梳碧縷,龍離遠(yuǎn)嶠奮蒼髯?!敝x薖《移松》詩二首其一:“古貌蒼髯十八公,巍巍獨出眾材中。”趙鼎《逍遙亭》詩:“郁郁亭前三四松,蒼髯疑是采芝翁。”都可以參看。
“白甲”,這里形容松樹枝干的皴皮有如灰白色的鱗甲或鎧甲上的甲片。唐曹松《僧院松》詩:“古甲磨云拆,孤根捉地堅。”又《題僧院松》詩:“空山澗畔枯松樹,老對禪堂鱗甲身?!彼瓮醢彩兜腊笏扇巳槊鳌吩姡骸膀凹堶撞灰着?,亭亭千尺蔭南山。”徐積《大松》詩:“身披北帝雄犀甲,虎賁連臂圍不匝?!崩顝?fù)《和林次中五鬣松》詩:“雨衣鐵澀封霜甲,露點珠明滴翠纖。”取喻也頗相似。
蘇軾詩詞中,尚有《和蔡景繁海州石室》詩:“手植數(shù)松今偃蓋,蒼髯白甲低瓊戶。”又《減字木蘭花》詞曰:“雙龍對起。白甲蒼髯煙雨里?!迸f注曰:“錢塘西湖有詩僧清順居其上,自名藏春塢。門前有二古松,各有凌霄花絡(luò)其上。順常晝臥其下。子瞻為郡,一日屏騎從過之。松風(fēng)騷然,順指落花覓句,子瞻為賦此詞?!币捕际菍纤傻拿鑼?。至于宋鄭伯熊《過萬年山望羅漢嶺上大松》詩:“蒼髯白甲老煙云,萬木叢中獨挺身。”則顯然是襲用蘇軾詩詞。
“蒼髯白甲”與“蒼顏白發(fā)”字面既不同,詞義亦有別——前者寫的是松,后者寫的是人。因此,用蘇洵《老翁井銘》中語來注解蘇詩此句,是沒有道理的。況且,蘇洵寫此銘在前,蘇軾葬其父、植松林在后;老翁泉上“有老人蒼顏白發(fā)偃息”(當(dāng)然這只是神怪傳說)時,蘇洵還健在,哪里來“蒼髯白甲”的松樹呢?
要之,蘇詩此句是說:我往年在父親墳?zāi)怪車苑N的那一林松樹,正等著我回去呢。這是想回老家隱居的意思。
[宋]范成大
斗門貯凈練,懸版淙驚雷。黃沙古岸轉(zhuǎn),白屋飛檐開。是間袤丈許,舳艫蔽川來。千車擁孤隧,萬馬盤一壞。篙尾亂若雨,檣竿束如堆。摧摧勢排軋,洶洶聲喧豗。偪仄復(fù)偪仄,誰肯少徘徊。傳呼津吏至,弊蓋凌高埃。囁嚅議譏征,叫怒不可裁。吾觀舟中子,一一皆可哀。大為聲利驅(qū),小者饑寒催。古今共來往,所得隨飛灰。我乃畸于人,胡為乎來哉。
周汝昌先生《范成大詩選》:“裁,減損、抑制。這句說吏隸們叫怒得不可開交,惹不起。”(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4年版,第7頁)
按:三國魏嵇康《思親詩》:“欲棄憂兮尋復(fù)來,痛殷殷兮不可裁?!蹦铣R陸厥《臨江王節(jié)士歌》詩:“秋思不可裁,復(fù)帶秋風(fēng)來?!碧茩?quán)德輿《浩歌》詩:“沉憂不可裁,佇立河之梁。”張祜《送沈下賢謫尉南康》詩:“莫怪南康遠(yuǎn),相思不可裁?!彼蝿⒊ā逗统謬情_寶寺上方院寄孔寧極崔象之孫曼叔》詩:“至今意耿耿,負(fù)愧不可裁?!编嶁场堕e悶》詩:“閑悶萬千縷,金刀不可裁。”李若水《秋懷》詩:“滿眼羇愁不可裁,西風(fēng)樓閣獨持杯?!苯疬呍Α洞鹞牟吩姸灼涠骸皶源扒彗R卷浮埃,恨入新秋不可裁。”以上諸例,凡言“憂痛”“秋思”“沉憂”“相思”“愧”“閑悶”“羇愁”“恨”等情緒“不可裁”,皆言自己或抒情主人公欲緩解其痛苦而無法做到。而范成大此詩中的“津吏”是對他人“叫怒”,自己絕無“抑制”之意。因此,其“叫怒”并非可不可“裁”,而是他愿不愿“裁”的問題。換句話說,這里的“不可裁”顯然不是針對“叫怒”而言的。
那么,“不可裁”是針對什么而言的呢?這就要聯(lián)系上句“囁嚅議譏征”云云來作綜合考量了。上句是說“舟中子”——客船上的人們吞吞吐吐地抱怨關(guān)稅抽得太多,有請求津吏減免的意思;這句緊承此意,轉(zhuǎn)寫津吏吼叫發(fā)怒:“關(guān)稅一丁點兒也不能少抽!”
總之,這里的“裁”即“裁減”“裁損”,指稅收方面的減免?!端问贰肪硪黄咚摹妒池浿尽飞隙唬骸爸б啤⒄圩?,貧弱者尤以為患。景祐初,嘗詔戶在第九等免之,后孤獨戶亦皆免。至是,因下赦書,責(zé)轉(zhuǎn)運司裁損,歲終條上。”又載陳求魯語曰:“然后為之正其經(jīng)界,明其版籍,約其妄費,裁其橫斂,則預(yù)借可革,民瘼有瘳矣?!苯允瞧淅?/p>
又《宋史》卷一七五《食貨志》上三曰:“以歲和糴見數(shù)十分之,裁其二,用八分為額?!庇志矶哦独钭蓚鳌份d咨語:“天下賦調(diào)有定,今西北寢兵且二十年,而邊饋如故。戍兵雖未可減,其末作浮費非本務(wù)者,宜一切裁損以厚下?!庇志砣话恕稄埛狡絺鳌份d方平語:“淺妄者爭以裁減役費為功?!庇志砣恕短K軾傳》:“舊例使所至吳越七州,費二萬四千余緡。軾乃令諸州量事裁損?!狈惭浴安谩薄安脺p”“裁損”,也都是降低數(shù)額的意思??梢娝鼈冇殖S糜谪斦⒔?jīng)濟的其他方面,不僅限于稅收。
[宋]范成大
百尺西樓十二欄,日遲花影對人閑。春風(fēng)已入片時夢,寒食從今數(shù)日間。折柳故情多望斷,落梅新曲與愁關(guān)。詩成欲訪江南便,千里煙波萬疊山。
周汝昌先生《范成大詩選》:“新曲,意有所指……按洪邁《容齋五筆》所記,此當(dāng)實指《江城梅花引》詞調(diào),簡稱《江梅引》,他說:‘紹興丁巳(七年,公元一一三七年,前二年徽宗死在金國),所在始歌《江梅引》,不知何人所作。己未、庚申年(岳飛抗金的時候)北庭亦傳之。至于壬戌(紹興十二年,前一年殺岳飛,和議成),先忠宣公(洪皓,使金被留)在燕赴張侍御家宴,侍妾歌之,感其“念此情,家萬里”之句,愴然曰:“此詞殆為我作!”既歸不寐,遂用韻賦四闋……可知這首‘新曲流行的時日和情況,以及它所喚起的特殊情緒。石湖‘落梅新曲與愁關(guān),非泛泛閑話可知?!保ㄈ嗣裎膶W(xué)出版社1984年版,第10頁)
按:周先生此說,有幾處不能圓通。
其一,《江梅引》的關(guān)鍵詞是“江梅”,“落梅新曲”的關(guān)鍵詞是“落梅”,字面不同,詞義也有區(qū)別,恐怕不好在它們之間劃等號。
其二,“所在”即“行在所”,皇帝離開京城后的臨時駐留地。宋王朝的都城本是東京(今河南開封),北宋覆亡,高宗南渡,臨安(今杭州)成為南宋政權(quán)實際上的首都,但名義上它仍是行在所。高宗紹興七年臨安“始歌”的那首《江梅引》,全文曰:“年年江上見寒梅。暗香來。為誰開。疑是月宮、仙子下瑤臺。冷艷一枝春在手,故人遠(yuǎn),相思寄與誰。怨極恨極嗅香蕊。念此情,家萬里。暮霞散綺。楚天碧、片片輕飛。為我多情,特地點征衣?;ㄒ罪h零人易老,正心碎,那堪塞管吹?!标P(guān)于其作者,宋人凡四說:黃昇《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五作宋王觀。 黃大輿《梅苑》(明鈔本)卷一不著撰人。陳景沂《全芳備祖》前集卷一《梅花》門作宋柳永。趙聞禮《陽春白雪》卷七洪皓《江城梅花引》題曰“使北時和李漢老”,漢老名邴。筆者以為,柳永、王觀皆北宋前期著名詞人,所作不應(yīng)遲至南宋初年才傳唱。而李邴生活的時代則橫跨兩宋,徽宗朝曾官翰林學(xué)士,高宗朝曾官參知政事,他作此詞的可能性最大。他是濟州任城(今山東濟寧)人,故“念此情,家萬里”云云可能包含著中原淪陷于金,有鄉(xiāng)難回的悲哀。當(dāng)時的臨安,像他這樣離鄉(xiāng)背井從北方逃難到南方來的士大夫以及其他各階層人士為數(shù)正多,此詞很容易引起普遍的共鳴,其所以能于南宋初年在臨安傳唱,不為無因。而洪皓雖是南方的饒州鄱陽(今屬江西)人,但作為南宋派往金國的外交使臣,多年被金人扣留在北方,亦是遠(yuǎn)離家國,不勝悲涼。因此當(dāng)他在燕京(今北京)聽唱此詞,聽到“念此情,家萬里”二句,也自然會有“這詞就像是專門為我而寫”的感觸。至于范成大,情況則有所不同。他是南方的平江(今蘇州)人,此詩又作于平江,《江梅引》曲能“喚起”他的什么“特殊情緒”呢?因此,一定要說“落梅新曲”就是指《江梅引》,似乎很牽強。
其三,通篇來看這首詩,我們只能感受到他對光陰流逝的慨嘆(春風(fēng)已入片時夢,寒食從今數(shù)日間),對朋友們的懷念(折柳故情多望斷),除此而外,別無一字可以旁證他這詩的主旨,或至少其中的部分內(nèi)容,是為北方的淪陷而憂愁。不錯,范成大是一位杰出的愛國者,他也的確寫了不少優(yōu)秀的愛國詩篇。但我們不能因此而戴上有色眼鏡,讀他的任何一首詩,首先想到的就是從中尋找愛國的思想感情。還應(yīng)實事求是,有一說一,有二說二。即如本篇,就沒有什么深意,不必硬往政治方面攀援。
筆者愚見,“落梅新曲與愁關(guān)”,只是說落梅時節(jié)自己的心情不好而已?!岸氯铡保敲坊ǖ蛑x的時候。“落梅”,恰好與上“折柳”對仗。因樂曲名目有《梅花落》,故綴以“新曲”二字,與上“故情”對仗。是否真有什么“新曲”,其實無須深究,只欣賞它對偶的工致就好。
[宋]陸游
孤燈耿霜夕,窮山讀兵書。平生萬里心,執(zhí)戈王前驅(qū)。戰(zhàn)死士所有,恥復(fù)守妻孥。成功亦邂逅,逆料政自疏。陂澤號饑鴻,歲月欺貧儒。嘆息鏡中面,安得長膚腴。
朱東潤先生《陸游選集》:“以保全妻室兒女為恥辱。”(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頁)
按:結(jié)合上文“平生萬里心”等三句來看,詩人的意思是說,自己渴望上戰(zhàn)場去殺敵,收復(fù)被金人強占的北方領(lǐng)土,而以呆在家里、呆在妻子兒女身邊為羞恥。這里的“守”,是“廝守”,不是“保全”。此詩約作于宋高宗紹興二十六年(1156)。當(dāng)時南宋與金人已簽訂了和約(盡管是屈辱的),南北劃疆而治,正處于和平時期。詩人的妻子兒女并未面臨什么危難,不存在需要他來“保全”的問題。
南朝梁江淹《報袁叔明書》:“故拂衣于梁齊之館,抗手于楚趙之門,且十年矣……涼秋陰陰,獨立閑館,輕塵入戶,飛鳥無跡,命保琴書而守妻子,其可得哉?”唐高適《秋胡行》詩:“妾家夫婿經(jīng)離久,寸心誓與長相守?!崩钜妗峨s曲》詩:“嫁女莫望高,女心愿所宜。寧從賤相守,不愿貴相離?!睆埣舵∶吩姡骸芭c君一日為夫婦,千年萬歲亦相守?!彼卫顣P等《太平廣記》卷一二九《報應(yīng)》二八引(唐唐臨)《冥報記》:“貧守妻子,不愿為官?!彼螐堮纭陡写河秩住吩娖涠骸吧矫駷樯钜鬃?,一身生計資山木。負(fù)薪入市得百錢,歸守妻兒烹斗粟?!崩钪畠x《謝池春》(殘寒銷盡)詞:“為問頻相見,何似長相守。”袁去華《卓牌子近》(曲沼朱闌)詞:“盡日明窗相守。閑共我焚香,伴伊刺繡。”史達祖《于飛樂·鴛鴦怨曲》詞:“白頭相守,情雖定,事卻難期?!辈軓┘s《滿庭芳·壽妻》詞:“頻頻祝,百年相守,老子更清強?!狈泊恕笆亍弊?,用法皆與陸詩相同,可以參看。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