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東燁
我家屋后有個大菜園,同時也是一個果園。
里面有玉米,有葡萄,有韭菜,有梨子,有白菜,有香瓜,有黃瓜,有橘子,有茄子,有柚子,有辣椒,有李子,還有板栗。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板栗長大了,結(jié)果了,像毛茸茸的小玩具,也像縮成一團的小刺猬,在綠葉間跳舞。它們成熟的時候,會啪的裂開,隨后,風(fēng)一吹,從里面滾出幾個小圓球。往往等不到它成熟,我就把它摘下來,用腳踩開,然后取出果肉,果肉是白色的。有一次,我用腳踩不開,便用手去掰。雖然板栗被我掰開了,但手也被刺了好幾下,脹痛不已。最可氣的是,居然還是個爛板栗——蟲子早已先下手為強,從板栗中間掏出了一條隧道。
梨子開花了,稀稀疏疏的,從來沒有過“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景象。如果碰上風(fēng)雨,這不多的幾朵花就可能被風(fēng)雨打掉。若是能幸存下來,可能也結(jié)出幾個“小枳”,但最后可能也會被麻雀啄掉,連“小枳”也嘗不到。所以,在我印象里,從來就沒有什么梨子樹。
葡萄大概就是主角了。被我們吃掉的葡萄,一般是些還沒有成熟的酸葡萄。等葡萄真正成熟的時候,還沒有輪到我們吃,就被鳥啄掉了;成熟又沒被鳥啄掉的,大概是爛葡萄了,就留給嗡嗡叫的黃蜂們吧。所以,當(dāng)葡萄樹被砍掉時,我也沒什么留戀。
柚子樹碩果累累,很是熱鬧。一個一個的,勾引著我的饞蟲。它們挨挨擠擠,就像一家人。在家的時候,我天天都去看柚子,數(shù)柚子,希望柚子能多長些,長大些。
黃瓜也是菜園里面的佼佼者。等不到完全長大,只要能吃了,我就摘下來三兩口解決掉。吃過黃瓜的嘴,會有點兒澀,像吃過柿子皮一樣。爺爺不讓我摘小黃瓜,說是沒有長大就吃掉,太可惜,所以,我只得偷偷地摘,快速地吃。
玉米長在園子里,真像個稻草人。把它摘下來,把皮撕掉,里面就露出了像金牙齒般的玉米粒。要吃玉米,最麻煩的一件事就是玉米的胡須太多了,我真想拿一把剃須刀過來,給它剃個精光。奶奶把裝滿玉米的高壓鍋放到火上,香氣使勁地往我鼻子里鉆。但不管我怎么著急,奶奶也不肯把火調(diào)大。我也只好提前準(zhǔn)備好碗筷,等玉米一起鍋,就用筷子把玉米穿起來,舉得高高的,似乎在向小伙伴們炫耀。
等香瓜長大是最讓我苦惱的一件事。我天天去看它,它天天是一副老樣子,似乎在說,我不想長大,我不想被吃掉。我忍不住去摸它,希望它接受我的一番好意,快點長大,可是,爺爺不讓我摸。他說,你越摸它就越不長大。雖然我知道,這可能是騙小孩兒的,可是,我想,萬一是真的,可怎么辦?
雞跑到園子里去了,我去趕它,生怕它一腳把我最愛的香瓜踩壞,可是那雞呢,雖然沒有踩,卻拉了一坨雞屎在上面,似乎在說,這瓜是我的了。
不管怎么樣,這臭瓜我是不吃了!
曉東:東燁的文字一下子就把我這個成人吸引住了:對黃瓜的貪嘴,對香瓜的等待,雞對香瓜的“獨占”……讓我仿佛置身于那個場景中,心為之或憂或喜。因為選材小,所以深;因為描寫真,所以動人。
艷平:東燁的文字靈氣堪比蕭紅,筆下萬物,姿態(tài)各異,筆力老練又天真活潑。
志強:在東燁的文字中,我更多的是讀到了一份童真童趣。他對于板栗爆開的描寫讀來讓人忍俊不禁呢!
王君:我覺得,東燁的描寫抒情很棒,比起蕭紅的《祖父的菜園》,一點兒也不遜色!他還很有思想,我們再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