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勛
黨 的十九大以來,問題官員自首潮在全國掀起,成為反腐敗取得壓倒性勝利的一大特點。
但就全國來說,東部沿海、中部地區(qū)和西部地區(qū)的確存在社會經濟的差異,針對主動投案官員的紀律懲戒及法律量刑,如何結合違紀情況、主動投案情節(jié)、認罪態(tài)度等做到更加規(guī)范?主動投案的案件辦理還需健全哪些機制?本刊專訪了兩位專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廉潔研究與教育中心主任任建明和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與他們一同探討上述問題。
廉政瞭望:在處理主動投案的案子時,機制上還可以有怎么樣的改進?
任建明:我到一些地方調研了解到,有的辦案人員見到主動投案的官員,經過談話之后不知道怎么處理,很困惑。有的違紀官員沒有達到留置的條件,況且走留置程序需要較為復雜的流程以及一定的審批時間,對方主動交代后將其放走,就會面臨一些不確定的因素。
比如,投案官員回家后又反悔,跑風、出逃都有可能,甚至有的投案人因心理壓力過大造成其他嚴重后果,怎么辦?對辦案人員建立責任機制,實施問責雖然重要,但很多責任甚至是無限責任都由辦案人員承擔,也有不妥的地方。因此我覺得,應該明確責任清單,在“放走”和“留置”之間,還應考慮到相關人員的安全問題,案情是否走漏風聲等問題,有一個可操作的措施。
莊德水:辦案人員在對主動投案者進行談話時,應該通過耐心細致、走心暖心的思想工作,讓對方放下包袱自首、如實交代問題,喚起他們的初心。除此之外,有的主動投案者是行賄者,他們內心經過很多掙扎才來投案的。他們來投案的目的之一,是要尋求保護,被放回去反而會讓他們不安。所以我覺得,下一步還要解決這方面的一些問題,建立相關的應急機制。
廉政瞭望:有的官員希望以小問題來掩蓋大問題,選擇“假”自首,怎樣來甄別?
任建明:這是鉆紀法空子的惡劣行為,有些假投案背后,是錢權交易,造成的后果更嚴重,這類案件紀法量刑應該更重。
甄別真假自首者,要求我們紀檢監(jiān)察機關在調查程序上需要更加細致。另外,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尤為關鍵,這就需要重視第三方的監(jiān)督力量,比如讓社會監(jiān)督發(fā)揮最大的作用,一些典型案例可以公開,讓社會知情,讓大家討論。關鍵是健全監(jiān)督機制,除了專門監(jiān)督機關,要讓人民的知情權、監(jiān)督權、決定權得到保障,使人民監(jiān)督能夠落到實處。
莊德水:有的投案者并非真心悔過,想鉆空子,他們在交代違法所得時往往有隱瞞,對于他們自己來說這其實有很大的風險。從法律上來講,他們就是沒有全面認罪。從以往的經驗來看,這類“假”自首的投機分子最后往往得不償失,這正是紀法力度的彰顯。
監(jiān)察機關根據(jù)問題線索監(jiān)察調查案件時,不是一次的事情,也不是調查一個人的事情,露餡后,就不能認定調查對象是主動投案。這對辦案人員的能力和素質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們常說要“寧可慢辦,也要辦好”,對于補證的情況辦案人員要認真對待,同時,內部的監(jiān)督審核機制也要嚴格把關。
廉政瞭望:對于職務犯罪投案自首后從寬量紀量刑,應該有怎樣的原則?
莊德水:在量紀上,有“四種形態(tài)”對投案自首人員進行處置,有助于推動違紀違法干部選擇投案自首。在法律量刑上,自首可以從輕處罰,但不是一定從輕,這要根據(jù)案件性質來定,不同地區(qū)也有差異??偟膩砜矗瑧摫局榍暹`紀違法事實,同時考慮主動投案者的認罪態(tài)度、相關表現(xiàn)等進行量紀。
任建明:由于地方之間的差距比較大,再加上案件公開滯后甚至采取了保密措施,在量紀量刑上不太容易找到合適的參照案例。比如廣東與甘肅,兩地的經濟發(fā)展狀況不同,對投案官員的量紀量刑也會不同。
我曾經跟紀檢監(jiān)察機關和司法界人士聊起過這個問題。據(jù)我所知,在具體的量紀量刑上,全國和各省大都沒有具體的控制標準,因此會有一些同質性案件審理判決差異較大的判例出現(xiàn)。
廉政瞭望:目前,不少地方都發(fā)布了督促問題干部主動投案的政策。紀委監(jiān)委和司法機關應該如何做,才能把這項政策運用得更好?
莊德水:原來投案人到紀委說明情況,一般情況下紀委這里只進行黨紀處理,監(jiān)察體制改革之后,紀委監(jiān)委合署辦公,就要求紀檢監(jiān)察機關調查職務犯罪案件,在事實認定和證據(jù)收集、審查、運用上,要與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法院刑事審判的標準相符合,做好“法法銜接”?;诖耍瑢τ诹啃塘考o,應該嚴格按照黨紀、法律法規(guī)等實施,打消觀望者的顧慮、讓投案自首的人受到恰當公正的處理。
案件完結后,可以通過較為詳細的報道,形成反腐敗高壓態(tài)勢的持續(xù)震懾,同時也應該注重政策感召,對于犯了錯誤的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黨和政府堅持懲戒與教育相結合,運用“四種形態(tài)”及時處理和約束違紀違法的黨員,體現(xiàn)寬嚴相濟的原則。
任建明:修改前的《刑法》規(guī)定個人受賄或貪污數(shù)額在十萬元以上的,情節(jié)嚴重的就可以判處死刑。這個范圍也太大了。我認為,從操作上來說,全國應該有一個判例的指南,分地區(qū)列出典型案例的判罰尺度,以便各地掌握量刑的幅度,以克服量刑差異過大的問題。
此外,不少地方忙于查辦案件,過度強調辦案數(shù)量,弱化了黨風廉政建設教育。其實,運用好監(jiān)督執(zhí)紀“四種形態(tài)”也離不開紀法銜接。在辦理官員主動投案的案件中,運用好“四種形態(tài)”,也能充分體現(xiàn)反腐敗的力度和溫度。
廉政瞭望:主動投案顯著增多,是黨的十九大以來反腐敗領域最突出的特點之一,也是反腐敗取得壓倒性勝利的表現(xiàn)之一。應該如何看待它的作用?
任建明: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反腐持續(xù)升溫和監(jiān)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懲治腐敗高壓態(tài)勢的強大震懾,使一些有問題的干部主動向組織交代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腐敗蔓延的勢頭。但也應該看到,仍然有不小的腐敗存量和一定幅度的腐敗增量。反腐敗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歷史任務,還需要做更多工作,包括制定范圍更廣、力度更大的從寬處理政策,讓更多的腐敗分子主動投案,如果能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則是最好的。
莊德水:新中國歷史上也有主動投案爭取組織寬大處理的政策,但這次中央沒有出臺任何限令和公告,也就是說目前是沒有時間期限的,這無疑體現(xiàn)出反腐的堅決政治決心。
越來越多的“問題干部”認識到難逃審查調查,便放棄了幻想,主動投案;還有的是同案人員被查后,天天惶惶不可終日,內心煎熬,于是干脆主動到紀檢監(jiān)察機關說明問題,早點解脫。我認為目前取得的效果顯著,不僅節(jié)省了辦案成本,還形成了強高壓、長震懾的反腐輿論氛圍,對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意義深遠。